王 湉 邝家麒
(1.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2.香港恒生大学市场学系,中国香港 999077)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而高质量景区创建则是旅游业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A 级景区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景区质量评定标准得到广泛认可,其中5A级景区是中国高质量旅游景区的最高代表。5A 级景区在旅游市场的高认可度与品牌效应逐渐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创建工作也成为拉动地方经济、推动政府转型的重要抓手之一(袁诚等,2015)。然而,受我国制度结构与景区管理体制影响,过往以政府为建设主体的典型5A级景区创建模式易忽视社区参与主动性等问题。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单方面全权支配景区建设的整个过程,社会公众只能作为政策的被动接受者(胡伟等,2006),平等协商机制与治理正义性传递的缺乏易使得位于景区内的社区利益被边缘化(翁时秀等,2019),进而导致景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居民与当地政府、旅游企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不断(朱晓翔等,2020)。另一方面,随着5A 级景区创建的成功,景区由动态化建设转向常态化治理,工作效率下降、服务意识弱化等新问题不断涌现。因5A 级景区并非终身有效制(胡珺等,2020),动态化考评机制下部分景区“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无疑加大了景区降级的风险并制约其发展的长效性。因此,如何有效建设高质量景区并实现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学界、业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
社区参与长期以来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借鉴。首先,社区及居民作为本地民族文化与传统生活的载体和传承者,理应成为旅游开发的主体(罗永常,2006)。具体而言,合理的社区参与能在旅游地主客交往的过程中解决并协调利益纠纷(汪芳等,2008)。其次,Wahab(1997)认为旅游应提供与当地环境、社区态度和文化相协调的产品,而以本地居民为永久建设者的开发模式能使社区在通过旅游就业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主动参与到旅游地社会文化维护等多方面工作中(Simmons,1994),是有效实现5A级景区创建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Shafieisabet et al.,2020)。然而,上述研究存在以下两个缺口:第一,现有研究虽关注到社区参与对旅游景区的积极意义,但对其作用机理的探究相对不足。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的旅游社区参与形式仍停留在公开听证和社区咨询阶段(Tosun,2000;Zhang et al.,2013),而在中国情境下,并非所有西方传统的社区参与模式都能实现并产生实际效用,因而亟须通过分析社区参与旅游的作用路径探究其对地区旅游发展的实际价值。第二,以往的研究虽从理论逻辑探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但多为规范性描述和抽象性分析,忽略了大多数社区受居民知识能力限制参与水平难以量化的事实,故无法为验证社区居民参与和旅游景区发展两者关系提供直接的经验证据,缺乏广泛的可行性与实践意义。
基于此,本文以上述理论缺口和现实矛盾为切入点,选取广西黄姚古镇作为田野调查对象,通过质性研究方法,运用扎根理论和质性分析软件对田野调查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旨在解析古镇社区居民参与5A 级景区创建与管理的过程与内容,并在所揭示的社区参与作用机理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促进社区参与的可能方式,以期为我国高质量景区建设与治理提供新的观察与建议。
社区参与作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贾衍菊等,2021),是指本地居民充分行使公民权利参与资源管理、政策制定与自我控制的过程(胡志毅等,2002)。在本文中,社区参与可理解为景区所在地居民参与5A 级景区创建的能力和行动。
一直以来,社区的广泛参与因被认为是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前提(Getz,1985;Strydom et al.,2019)而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充分肯定。旅游业语境下的社区参与需要通过改变环境和制度从而真正地实现居民对社区发展责任的分担和权力的分享(孙九霞等,2006),其目的是更有效地参与旅游分配(刘纬华,2000)。围绕这一主题,国内外研究者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容及构成进行了一些探究,例如:Timothy(1999)识别了公众参与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决策过程和旅游开发的利益分配两个方面;杨兴柱等(2005)构建的农户参与旅游决策行为结构概念模型包括旅游地开发基础认知、旅游地归属感、旅游开发影响感知、农户参与能力、农户参与态度、农户参与决策、旅游地开发偏好、参与旅游行为等8 个变量;马奔等(2016)认为自然保护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应重视开展社区工作;罗永常(2020)认为社区居民需要主动争取知情权、决策参与权、经营管理权、利益分配权以实现旅游“有效参与”。特别地,古镇居民的个人综合素质、资源使用权限与利用率、对旅游的关注程度等因素(Belisle et al.,1980;Gursoy et al.,2002;Saito et al.,2017)影响其在旅游发展中的参与度。然而,社区居民与政府旅游发展政策之间的割裂是社区参与旅游经营的主要障碍(Jamal et al.,1995),如何让当地社区居民认可、支持并参与景区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关键问题。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最直接、最根本的资源供给与核心载体(李冬花等,2020),景区的建设尤其是高质量景区的创建对其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及区域经济、社会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邓纯纯等,2020)。A级景区的创建采取了“政治动员”方式解决旅游发展问题,对调动政府与居民的各方面资源具有强大影响力(冯仕政,2021),其建设结果的评价具有严格的量化考评准则与审核流程。1999 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发布《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办法》,各地开始依据A 级景区评定标准对景区进行标准化管理(袁诚等,2015)。2007年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与《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局令第23 号)评选出第一批国家5A 级景区(张玉,2019)。其中,3A 级及以上景区因具有较高旅游景观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而受到政界、业界和学界的普遍认同,往往被学界和业界认定为高质量景区(甘畅等,2021)。高质量景区特别是5A 级景区作为培育目的地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凭借,同时也是区域旅游文化生发的重要微观地理单元(王洪桥等,2017),是游客到访率较高的旅游场所,其发展状况能够反映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建设和管理水平,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唐承财等,2019)。另外,国内外研究者以世界遗产、山地景区、红色景区等为研究对象,对高质量景区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运营效率及驱动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Chi et al.,2017;Cunha,2017;Landorf,2009;贾垚焱 等,2019;史甜甜 等,2021;Xu et al.,2016;雷莹等,2021;明庆忠等,2022),但目前对于社区尺度景区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关于社区居民如何有效参与高质量景区创建的文献较为缺乏。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该方法强调将研究者自身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运用田野调查、民族志等多种方法进行归纳和推理(吕力,2012),进而实现扩展理论边界并构建新理论的目标(黄江明等,2011)。具体地,本文在数据收集上采用田野调查获取质性数据,在数据分析上使用扎根理论对所收集的数据加以提炼、抽象(李志刚等,2006;邹永广等,2014),并引入质性分析软件ATLAS.TI以避免主观因素对案例研究质量的影响(王朝辉等,2013)。其中,扎根理论作为探索性研究的有效方法(朱劲松,2010),能从大量原始资料中自下而上地提炼并构建出基于实际现象的理论体系(Bansal et al.,2012)。以往从社区参与视角探讨高质量景区创建的相关研究较少且涉及情境相对复杂,属于探索性研究。故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探讨社区参与对高质量景区创建的影响,并严格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式编码”3个步骤进行层级编码,然后使用ATLAS.TI软件进行概念间共性系数分析和路径分析,力图从微观层面探讨社区参与和5A级景区创建之间的作用机理与内在逻辑。本文在完成上述资料编码与数据分析之后构建了社区参与高质量景区创建模型并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
本文选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黄姚古镇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理由如下:(1)典型性。黄姚古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以典型的岩溶山水景观、精巧的明清建筑、地道的广府文化和光辉的革命史迹闻名于世,先后获得“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城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称号(赵巧艳,2017),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该古镇作为广西境内最早开发的古村落之一,目前由黄姚产业区管委会和黄姚古镇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分管其运营与投资开发工作。据黄姚古镇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经营数据显示,2019 年黄姚古镇接待游客数量65.3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3155万元,为本地主要收入来源。按刘逸等(2020)对古镇类型的界定,黄姚古镇属于由外部力量主导的低嵌入性旅游古镇,是我国旅游景区的典型代表,其景区建设模式及优化路径对国内旅游发展颇有借鉴意义。(2)匹配性。一是黄姚古镇作为广西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态水乡,据黄姚街村委人口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古镇内有656 户共2941 人,本土原住民与少量外来居民保持着相对统一的传统生活方式与社会准则,社区环境对本文探究社区居民参与和高质量景区建设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相对理想的同质化分析单元。二是黄姚古镇于2021年7 月起正式启动创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工作,其建设历程蕴含着大量的经验和有价值的数据,为探索社区居民参与高质量景区建设的一般规律创造了宝贵的条件。(3)冲突性。经过预调研和跟踪调查发现,长期以来外部力量在黄姚古镇的经营管理中占主导地位,5A 级景区的创建矛盾重重。一是黄姚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管理意愿低,参与决策程度浅;二是黄姚社区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旅游收益未能及时反哺景区建设;三是古镇内长期以来保存的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景区建设标准存在一定分歧。这些管理问题的解决可以为其他景区建设带来有益启示。因此,本文对具有典型性的黄姚古镇展开案例研究,以期对中国高质量旅游景区建设的实践指导有所裨益。
为保证资料收集的客观性与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从多渠道搜集数据资料,相互印证,以形成“证据三角形”(吴荻等,2021)。资料收集来源包括:(1)档案资料。本文作者在调研期间参与黄姚产业区管理委员会创5A 各项会议并作会议纪要,收集黄姚古镇《创5A 工作简报》《创5A 工作清单》和管委会工作年鉴等文件资料约15 万字,以厘清5A 级景区创建过程与实时进展。(2)网络资料。通过贺州市和昭平县人民政府网站、黄姚古镇官方公众号、广西新闻网等收集相关公告、公开报道等5 万余字。(3)访谈资料。区别于计量研究强调统计意义上的样本代表性,个案研究致力于从具有典型性的小样本分析中获得结论的垂直外推(Yin,1994),强调以访谈资料的饱和度判断质性研究质量(谢爱磊等,2021),其本质上追求的是逻辑复现。因此,案例研究在访谈样本量上并非数量越大越有助于实现饱和,质量(充分)而非数量(多少)才是饱和的关键。调研人员于2021 年7—8 月前往黄姚古镇开展实地观察与深度访谈工作。其中,在入户访谈对象的选择上尽可能保证空间分布均匀且典型性身份均被囊括,并对同一访谈对象进行多次访谈以达到“理论饱和”,共收集37户居民或在地工作人员深度访谈资料(见表1)。在剔除与研究主题不符内容后最终获得有效文本资料17万余字。
表1 受访者信息及访谈重点
本文将整理好的文本资料导入质性分析软件ATLAS.TI 中并严格按照扎根理论的三步编码法对文本段落进行编码,分析文本数据中具有明显指向性的事实(瞿海源 等,2013)。
第一步,开放式编码。开放式编码主要是将资料切割、分解,并逐字逐句赋予概念化标签(王建明等,2011)。利用ATLAS.TI软件对文本资料中每个句子所反映的独立事件或现象贴标签,再对类似标签进行概念化合并,获得8个反映社区参与5A级景区建设的一阶概念,结果导出如表2所示。
表2 一阶概念关键词识别结果及词频数
第二步,主轴编码。主轴编码用于发现各个一阶概念与二阶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概念进行联接与归类。本文将开放式编码中的8个一阶概念归纳为4个二阶编码,即利益协调、协同治理、信任基础和资源利用。
第三步,选择式编码。在主轴编码的基础上提取核心类属,即5A级景区创建。同时,利用ATLAS.TI 的共现矩阵对编码结果进行关联性识别,探索构念之间的关系。为保证提出的概念全面涵盖文本所表示的内涵,本文在完成上述资料的编码后随机抽取1/3 访谈资料进行检验,并未发现新的重要概念且核心概念反复出现,因此,本文认为达到理论饱和。
共现系数即通过文本数据片段的重复度来表示编码之间的关联性(李召敏等,2017),其作用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编码结果的检验,即通过编码所得概念是否重合来检验概念间是否存在指向性;二是共现系数的大小可以说明概念对概念的影响程度(王朝辉 等,2013)。本文运用ATLAS.TI 软件中的Code Cooccurrency Table 选项计算概念间的共现系数(见表3 和表4)。在共现系数组α-β中,单元格中第一个数字为行概念与列概念在编码中交叉的总次数,第二个数字为二者通过计算所得的共现系数。共现系数是一个0到1之间的数字,数字越大表示两个编码间的关联越强。
表3 一阶概念与二阶概念共现系数情况
表4 二阶概念与核心概念共现系数情况
本文依据质性数据的共现系数矩阵做出如下解释:
首先是一阶概念与二阶概念共现系数情况。(1)利益协调与沟通机制、旅游分红、社区认同、土地权属之间的共现系数分别为0.18、0.14、0.21、0.28,表明上述范畴与利益协调具有关联性;利益协调与个人能力、旅游经营及社区发展需求存在一定交叉,但经审阅后发现无明显关联性。(2)协同治理与沟通机制、旅游经营、社区发展需求、社区认同、土地权属间共现系数为0.12、0.21、0.27、0.23、0.18,存在关联性;协同治理与文化资本间的系数虽为0.08,但通过仔细辨读发现二者间无明显指向性。(3)信任基础与沟通机制、社区认同、土地权属之间的共现系数为0.23、0.20、0.21,存在较强关联性,说明信任基础是实现上述3个范畴的有效途径;信任基础与社区发展需求间共现系数较小,指向性不显著;而它与个人能力、旅游分红、旅游经营、文化资本间共性系数皆为0,不存在指向关系。(4)资源利用与旅游经营、文化资本间共现系数分别为0.13和0.33,具有关联性,其中文化资本对资源利用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资源利用与社区发展需求、社区认同、土地权属间共现系数较小,对编码文本审阅后认为指向性不显著;而它与个人能力、沟通机制、旅游分红间共性系数皆为0,不存在指向关系。一阶概念与核心概念间不存在直接指向性。
其次是二阶概念与核心概念共现系数情况。5A 级景区创建和利益协调、协同治理、信任基础、资源利用的共现系数分别为0.38、0.59、0.41和0.11,各个二阶概念对核心概念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协同治理的系数最高,说明社区居民的协同治理对5A级景区创建具有显著影响;利益协调与信任基础通过在经济上协调困难、在思想上拉近距离,对推进5A级景区创建进程起到重要作用;优质文化资本的发掘与运用对5A级景区创建工作获得长期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一定影响。
运用ATLAS.TI 软件中Network View Manager 选项将文本数据转化为逻辑模型,可导出一阶概念对二阶概念、二阶概念对核心概念的影响路径图,如图1所示。
图1 社区参与对5A级景区创建的影响路径图
从ATLAS.TI 软件中导出的路径图指向性明晰,本文所选取的8 个要素作为社区参与5A 级景区创建的一阶概念,每个概念围绕着利益协调、协同治理、信任基础、资源利用4 个二阶概念即中介变量对5A 级景区创建这一核心概念产生不同的影响,呈现传导路径错综复杂的特点。本文对上述影响路径解析如下:
(1)在以外部力量为建设主体的5A 级景区创建过程中,个人能力与所有中介变量均不存在指向性,说明社区居民个人意志或能力难以影响5A级景区整体建设工作。(2)沟通机制可以系统地论证与传达政策的意义及其正当性(翁时秀等,2019),推动利益协调、协同治理进程并建立信任基础,促进社区居民从“对抗”到“对话”的转变。其中,沟通机制对信任基础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有居民(R13)表示,“以前误以为政府是要来搞房地产的”,导致施工单位在征拆过程中多次遭遇居民的激烈抵抗,说明沟通机制的缺位使得居民可能对5A级景区建设内容及建设主体产生误解。(3)旅游分红通过利益协调使居民从社区旅游发展中获得具有实质性和较高认同性的收益,进而影响其参与5A级景区建设的意愿。黄姚街道村民分红制度通过区别不同条件古镇居民参与旅游分红的等级、金额及年限来实现古镇旅游利益的合理分配,但分红款项的拖欠使社区居民认为自身利益被边缘化,导致部分居民参与景区建设工程的积极性较低。正如一位本地商贩(R22)表示:“最后一次分红都是3 年前(2018 年)了……现在连我们家前面这里也不允许摆摊,我生活越来越难,哪里还顾得上其他的事情?”(4)旅游经营通过协同治理与资源利用影响景区建设。古镇商户通过学习先进运营经验提升参与旅游经营的规范性与对古镇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地促进了5A 级景区的创建。(5)社区发展需求的达成依赖于协同治理的实现,如一位受访居民(R8)表示:“这栋屋子的围墙本来快要塌了,我们就想推倒建新的,但政府说古镇里的老建筑都是被保护的不能乱动,然后给了钱让我们又重新把墙加固了。”古镇住房修缮等民生工程促使居民参与到如自家建筑的修护当中,进而推动5A 级景区创建的进程。(6)社区认同通过利益协调、协同治理与信任基础影响景区建设。社区认同感越高越容易达成利益协调,也越能在景区建设中激发居民的参与意愿并建立更牢固的信任关系,进而激发居民共同参与5A 级景区建设的积极性。(7)土地权属通过利益纠纷的解决、协同治理的推进与信任基础的建立实现对5A 级景区创建的影响。创5A 级景区过程中主动与社区居民厘清土地权属、落实安置政策有利于社区居民达成物质上与心理上的平衡,由此推动创5A 级景区的进程。(8)文化资本则依赖于资源的有效发掘与利用实现古镇旅游景观的打造,文化资本越丰富,越有利于建设者寻找素材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正如一位受访者(A2)所言,“黄姚古镇有保存完好的岭南传统民居、宗祠,还有柚子灯节这样重要的传统节日,文化和观赏价值都很高,对于5A 级景区的申报是非常重要的”。
质性研究的最大优势在于基于实际现象建构理论体系和发现规律。本文利用黄姚古镇田野调查数据开展扎根研究,在黄姚创建5A级景区个案的共性系数和路径图分析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事实证据和理论对比,建构了社区参与高质量景区创建一般模型(见图2),模型从4个方面阐释社区参与高质量景区创建的内在机理。具体如下:第一,协同治理强调社区居民作为高质量景区建设与维护的主体身份,受旅游经营、社区发展需求、土地权属、社区认同和沟通机制的影响,通过参与社区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生产稳定和参与社区治理事务等方式在创建高质量景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信任基础受土地权属、社区认同和沟通机制的影响,强调将高质量景区建设相关政策的意义及正当性传递给被治理社区中的居民,进而减小在景区建设过程中的阻力,并推动长久合作关系形成。第三,利益协调关注景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居民的价值诉求,受土地权属、社区认同、沟通机制和旅游分红的影响,为维护社区资源利用权力及旅游收益等创造条件,以有效缓解政府与社区居民间力量不对等和利益分配不均衡问题。第四,资源利用受旅游经营和文化资本的影响,它依赖于对优质旅游资源的有效发掘与灵活运用,进而推动景区高质量旅游产品的打造。该模型的建构实现了从5A 级景区创建个案事实研究到高质量景区共性研究的提升,通过所得理论可以为分析其他旅游景区社区参与现状和问题提供支持。
图2 社区参与高质量景区创建模型
3.5.1 信度检验
本文采用Holsti(1969)提出的实地研究信度计算公式来对信度进行检验,分别判断研究者编码一致性、分类准确性和方法稳定性,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n 是指参与编码研究者的数量;A 指编码者之间的相互认同度;M 指所有编码者同时认可的编码总数目;N指第i 位编码者得出的概念编码总数,R 表示编码的信度指数。本次文本编码过程由两名研究者完成,编码的具体信度判别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文本编码信度系数
经计算,本文所得出的信度指数(R)为0.932,数值大于0.800,符合信度检验标准(侯兵等,2016)。因此,可以认为本文的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
3.5.2 效度检验
一般来说,评定案例研究的效度通常检验其构建效度、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但这3个效度很难从技术上实现量化(王朝辉等,2021)。因此,本文采取以下措施来保证研究效度:首先,本文通过收集整理一、二手数据构建三角测量,运用多方数据形成“证据链”以保证分析的客观性。其次,为提高编码的客观性,本文编码过程由两名研究者同时进行,编码完成后再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两者皆认可的编码及数目,并通过质性分析软件ATLAS.TI 的共现系数分析验证了概念之间的关联性,保证了本文具有较好的效度。
本文以黄姚古镇5A级景区创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获取了丰富的一手数据和二手资料,在核心概念文献研究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和质性分析软件ATLAS.TI的共现系数及影响路径分析功能探讨社区参与和高质量景区创建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结果较为清晰地揭示了社区参与对高质量景区创建的作用机理和实现路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质性数据的共性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参与和5A 级景区创建之间存在显著的间接影响关系,且社区参与的协同治理、信任基础、利益协调和资源利用在影响5A 级景区创建的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相比于其他3 个因素,协同治理在景区发展过程中更重要,是影响5A 级景区创建最关键的变量,说明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资源的共享共治比传统研究强调的旅游利益分红更为重要(Simpson,2008)。具体地,以资金形式分配的旅游收益难以转化为社会再生产;而协同治理下的景区创建能整合利用社区资源以实现对高质量景区创建有效反哺。
第二,影响路径图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参与通过协同治理、信任基础、利益协调和资源利用4 个中介变量对5A 级景区创建产生间接影响,并非社区居民直接参与的结果。具体而言,社区居民个人意志或能力难以直接影响景区整体的建设工作,说明在5A级景区创建过程中居民个体价值需要通过集体渠道来体现。换言之,社区参与并非是社区的“自力更生”,若将景区开发的决策权与建设权直接下放至居民个体反而会使景区的开发趋于无序状态。因此,本文强调要在考虑景区建设成本效益的前提下重点关注社区力量的组织与合作,以保证景区的建设工作在科学的引导下有序进行。
第三,构建的社区参与高质量景区创建模型表明,高质量景区创建在编码过程中反映为8 个一阶概念与4 个二阶概念,其核心机理在于,首先从推进社区利益协调角度不断提升社区参与自主程度,其次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角度巩固资源利用与完善信任基础,最终从提升社区发展需求角度,将社区纳入景区开发决策实现多元协同治理。这一机理模型的关键在于社区参与能够提升景区所在地居民的自主性,改变以往自上而下政策依赖风险,保障高质量景区创建中社会系统的稳定。说明传统实践中以外部力量单方面展开的景区建设模式在边缘化弱势居民话语权的同时加剧了以政府为代表的建设单位进入社区的难度,进而对两者间互动策略的形成产生障碍。因此,本文认为应在充分尊重社区发展旅游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景区建设者的协调互动作用,推动景区旅游业态由“外部输血”向“内部造血”转变。
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个批判性的分析视角,通过扎根理论构建的关系模型清晰地揭示了社区参与影响高质量景区创建的“黑箱”过程。第一,现有研究较少从实证角度为检验社区参与对旅游业的正向影响程度提供切实的经验依据,本文通过共性系数和路径图分析发现,并非所有社区参与的因素都对高质量景区创建活动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中国情境下的A 级景区创建活动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强调的是旅游景区通过协同治理达到社会效益和社区居民个人利益的协调。第二,以往研究认为引进外部力量进行高质量景区创建能带来更先进的行业信息从而推动原有业态的转型升级,但容易忽略现实生活中社区居民实际的利益诉求与实力水平。本文研究发现,当外部企业完成创5A 的必建项目并撤出景区后,本土经营商户仅凭自身的能力水平与资金储备,难以通过简单的模仿学习实现其经营上的升级。
调研结束后,本文研究团队向黄姚产业区管委会提交了关于“提升社区参与促进景区建设”的调研报告,并得到相关部门和领导高度重视与回应,随后也陆续从官方公众号等各类渠道获悉许多在5A 级景区创建初期未解之难题逐步得到了相应的解决:曾遭遇村民激烈反对的房屋征拆工作经过两个月锲而不舍的思想动员,终于换来了全部工程共86户群众的征地合同;受公司经营和疫情影响拖欠三年的旅游分红款终于在中秋佳节发放至黄姚居民手中,让社区居民切实感受到了古镇景区建设带来的红利;黄姚产业区管委会联合昭平县文旅局为一年一度黄姚传统的柚子灯节策划了为期两日的庆祝活动,通过招募大批本土演员的方式让古镇居民在传承本土文化的同时获得旅游收益。5A 级景区创建活动使一个崭新的千年古镇呈现在世人眼前,景区建设者与社区居民的共治共享令人深思,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