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施援手,促“厌”变“爱”

2022-06-06 08:39谢玉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29期
关键词:肚子痛科任班主任

谢玉燕

作为班主任,我常听见学生抱怨“老师,我一上课就犯困,而且我确实听不懂”“老师,我不想学习,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提不起来”“老师,我来学习是我爸妈逼着我来的”……当前,中学生厌学是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問题,如何教育和转化厌学学生,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一直是我们班主任苦苦思考的问题。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学生厌学与他们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因此,我对厌学学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对症下药,合理诊治,巧施援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调查分析,追根寻源,找出“病因”

经调查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种。第一,内因主要有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没兴趣;学习目的迷失,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不足,又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业负担过重,学习压力过大,达不到自己的期望,产生神经性厌学;早恋等。第二,外因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来源于老师:老师教育方法落后,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老师对学生的批评……二是来源于同学:与同学相处不好,或受到同学的歧视,无助、孤独,产生不喜欢学校的环境的情况。三是来源于家庭。家庭因素有两种极端,或父母不够关心而引起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或父母对其期望过高,望子成龙,学生压抑。四是来源于学校、社会,主要是学校教育体制的影响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二、巧施援手,促学生由“厌”变“爱”

学生“厌学”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经历了一些事,长时间沉淀下来形成的。而转变“厌学”更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用智慧一步一步感化学生,激起学生的上进心和毅力;需要班主任理性帮助厌学学生,巧妙施展援手,循序渐进疏导转变“厌学”学生。

1.施“共情”之手,巧入学生内心

“厌学”学生有不同的厌学原因。学生的厌学“症状”如何,班主任可在心理上与他们共情,探究其内心世界,然后以理解的态度与温和姿态去关爱。八年级时,我班小怡老说肚子痛,请假不来上课。家长着急带她到医院做了全身检查,检查结果身体没事。但小怡依然说肚子痛,不愿来上学,成绩也直线下降。小怡的这种情况,让我意识到:这学生遇到困难了。该怎么帮助她呢?之后,我常找她谈心,关切的问她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或者自己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并跟她谈她喜欢的画画。刚开始小怡不太愿意跟我说心里话。在多次与她谈心谈话后,小怡向我道出她常肚子痛的原因,原来她从小成绩就好,上初中后成绩却一般,有失落感。她也不断的努力,但成绩总上不去,父母指质,同学嘲笑,让她焦虑。原来小怡的肚子痛是情绪障碍造成的。针对小怡的这种心理障碍,我鼓励她勇敢面对压力,让她练习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情绪积压起来,影响健康。同时,在她画画或学习上取得了一点成绩就表扬她,使她重拾信心,小怡情绪控制能力提高了,焦虑减弱了,肚子也不疼了,学习也重拾了热情。成绩也慢慢在进步。

对学生施“共情”之手,能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相信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了解了学生的内心,有方向去关爱,并在关爱中鼓励学生自我激励,不断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

2.施“思想教育”之手,巧塑学生正确的考试价值观和学习观

学生厌学,根源在于对待学习的思想情绪。在转变厌学学生时,教师还要辅之以思想教育,与厌学学生一同探究学习的本质,面对不同原因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学生,给予不同方式的疏导和教育,重塑厌学学生的正确考试价值观和学习观。

面对学业负担过重,学习压力过大,达不到自己期望的厌学学生,我常告诉他们平时考试是用来查漏补缺的,是检验某个时间段的学习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告诉他们学习成绩暂时不理想时,要及时查缺补漏,重点问题重点解决。另外,要学会劳逸结合,合理安排饮食,保证睡眠质量,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断对自己进行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

面对学习能力不足,又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厌学学生,我总是告诉他们:成绩低下这样的短处,可以通过勤奋和正确的方法得到改善、提高,并不会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事实。学习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学习的最大受益者永远都是学习者自己。

面对学习目标迷失、缺乏正确学习动机的厌学学生,我结合身边真人真事让他们明白“读书不会让你暴富,但是可以让你生活得更好”“这个世界没有白走得路,也没有白读的书,至少走过的路和那些读过的书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让你表现得更加出色!”等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同时,给予他们帮助,帮他们寻找学习的乐趣,帮他找到学习的动机,帮他们找到成就感,如他做得好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多多跟他交谈他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等。

对不同原因厌学学生施不同“思想教育”之手,巧妙重塑了他们正确的考试价值观,学生增强了学习兴趣,重视了学习的过程,转变了学习习惯,优化了学习方案,从而重拾了信心,爱上了学习。

3.施“科任教师”之手,巧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班主任和科老师其实就是一个统一体,班主任与科老师形成合力,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转化厌学学生,更需要科老师的共同参与,发挥这“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起共育学生。

小城就是我与科任老师共同合力转化的成功例子。小城是我八年级时接手班级的一个男同学,是科任老师眼中的“差生”,上课捣乱、讲话、睡觉等,还常被科任老师叫到办公室教育。有次无意间我发现他对数学感兴趣,我就让数学老师多关注,多关心、多鼓励他,并让他做数学课的纪律委员,不久他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了,而且数学成绩不断进步,由不及格到及格到良好再到优秀。一年后,他还告诉我,他对差不多要退休的男数学老师有“初恋般”的感觉。对他更薄弱的英语,我也联合英语老师不断鼓励他,让英语老师单独布置给他些行之可为的作业。他对英语也慢慢地感兴趣了,英语老师由原来老叫他到办公室教育,变成了老在课室、办公室对他公开表扬了。期末小城的成绩由原来班上倒数升至到班级中上,并获得了“学习积极分子”“学习进步奖”“美德好少年”等荣誉。

4.施“家长”之手,巧借外力

家长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他们对学生的影响之大是不可估量的。班主任要想转变厌学学生,必须巧借“家长”这外力,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让家长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辅导和鼓励,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常通过家长会、家访、微信、电话等与家长联系和沟通,给与家长转变厌学学生的建议和方法。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多关注关心学生的言行举止,充分沟通,化解心事;激发学生内在的价值感;用梦想引导学生自发自愿的奋斗目标等等。与家长合“手”,促学生爱上学习,主动学习。

以上做法是笔者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的尝试。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学生并非无可救药,这需要班主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巧施援手,采取有效的解决心理问题的办法,与科任老师、家长“合手”,对症下药,合理运用,让厌学的学生重新把心思放到学习上。我们班主任要用足够的耐心和教育的智慧,让每一个厌学的学生都能被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厌学学生的故事都有人能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痛苦中走出来,再一次拥抱当下的生活,爱上学习。9690B240-422A-49BF-8E87-D916C614A1FC

猜你喜欢
肚子痛科任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绞痛不是脚痛
胀气
绞痛
秉持五个“一” 形成教育合力
同伴合作 互利共赢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科任教师要参与中学班级管理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