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然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儿童;钢琴教学
引言
新时代教育更加注重科学性,学生的主体性逐渐成为新教育理念的核心原则,认为只有当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与知识形成融合与交流才能够更好地汲取知识、践行知识并创造知识。其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既是以学生为核心提出的科学音乐教育理念,目的在于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音乐艺术进行教育指导,使之能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更具质量地实现音乐的学习,真正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及热爱。对此,教师当如何将这一方法有效应用于儿童钢琴教学当中,还需教师对奥尔夫教学法充分认识,结合学生实际探索并创新教学形式。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概述
“原本性教育”是奥尔夫提出的教育理念,旨在音乐艺术的综合性,其不仅仅是单纯的音调,更是与语言、动作、舞蹈相融合的艺术体系。在教育过程当中,应当以教育融合展开丰富的音乐教育活动。同时,“原本性”还体现在对学生发展规律的充分尊重,包括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主动性鼓励等,只有当学生真正主动地融入音乐的世界,在参与中体验、在实践中感知,才能够更好地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培养更多优秀的、具有音乐艺术才能、音乐创造以及音乐素养的人才。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过程当中,其教学应用特点主要体现在综合性、参与性、创造性以及游戏性等方面,即是上述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育理念的贯彻实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基本保障整个教学活动的这些特点要素,通过整合音乐艺术、组织学生参与、创新教学方式、组织音乐游戏等,以更好地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其中,使之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学法作用,实现音乐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一)节奏感的培养
奥尔夫对音乐的教育,提出音乐节奏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节奏存在并贯穿于音乐当中,与音乐种类、难度无关,是音乐学习的开始。在节奏训练中,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音乐基础,具备基本的音乐听觉、音乐表现等能力。教师在展开对儿童的钢琴教学时,则需立足基本音乐素养,对其节奏感进行培养训练。具体在教学应用中,教师可将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活动”加以利用,即引导学生以身体作乐器,利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声音及节奏,如常见的有拍手、跺脚、拍腿等动作,让学生借助肢体语言感受和训练其音乐节奏感。比如,教师可指定不同动作所代表的不同节奏,如四分音符跺脚 、八分音符拍腿等,在钢琴演奏教学之前,可以此方式指导学生展开对音乐节奏进行训练,使之能够对音乐节拍的强弱关系形成初步认知,从而更好地推动后续钢琴教学的开展。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指导下,除肢体语言的节奏培养之外,教师还可引入“说唱活动”,将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名词、日常生活短句等内容作为说唱的素材,如“西瓜、飞机、公交车”等,以不同的节奏将之组合起来,或是让学生富有节奏感地创编故事等,以此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训练,不仅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具趣味,亦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领悟及理解能力,从而达到较好的培养效果。
(二)识谱的培养
儿童阶段的学生在认知理解、记忆力等方面是有限的,特别在认知记忆抽象性内容时,更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因而在钢琴教学中,五线谱的识谱教学期间,教师亦可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过去死记硬背的五线谱识谱学习方式进行改良,结合学生的发展特征,以适应其能力、感兴趣的方式展开五線谱教学。心理学对记忆方式提出了几种类型,包括如形象记忆、情境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以及动作记忆等。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指导下,教师需结合五线谱特征,并遵循教学法特点,可采取图形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识谱学习,设计具有趣味性、特征性较强的图形,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使其能够在图形谱的促进下,更好地对五线谱进行理解记忆。比如,教师可为学生绘制一只大花猫,将之作为四分音符,再绘制两只小猫咪,使之代表两个八分音符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则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认知与实际效果。除此之外,教师亦可借助动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图谱形成认识,如运用“手指”帮助学生辨识图谱,融合音乐,通过手指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此,亦能够降低学习难度,使课堂更具趣味性、创造性及有效性。
结束语
科学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使钢琴教学获得新层次的上升,使教学质量更佳的同时,亦能够使学生对音乐产生由内而发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对学生展开钢琴艺术教学。具体在教学应用上,钢琴虽是音乐乐器的一种,但在教学中同样需要指导学生相应的音乐节奏、识谱能力、创造能力,在奥尔夫教学法的加持下,教师可一改往日单调的教学手段,以更为轻松的方式引领学生去体验、参与和创造,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将其热情及潜能充分调动与开发,从而更好地实现钢琴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不断提升钢琴演奏水平的同时,亦能够真正热爱钢琴。
参考文献:
[1] 张艾.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 戏剧之家, 2017(16):2.
[2] 张瑞佳.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钢琴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 名师在线, 20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