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业,让国际化人才爱上杭州

2022-06-05 14:05刘丙孜
杭州 2022年9期
关键词:国际化杭州社区

刘丙孜

杭州正面临“亚运会、大都市、现代化”的重要窗口期,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升至关重要。国际化人才是杭州城市国际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际化人才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构建更符合国际化人才需求的服务体系,对更大限度激发国际化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至关重要。

全球人才集聚高地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杭州超越广州,海归人才吸引力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作为以数字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打造的全球数字经济引领高地,正不断加强全球人才来杭发展吸引力。

2021年以来,杭州在疫情复工上,用足用好外籍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等七项便利政策,帮助企业关键核心岗位人才回国返岗200余人。在资金支持上,整合财政科研投入体制,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预警和应对机制。在培育服务上,梯次布局“重大平台+特色小镇+孵化器+众创空间”金字塔平台矩阵,服务企业从孵化到上市全生命周期成长。目前,杭州已形成以政策措施为指导、以招引计划为目标、以重点平台为抓手、以品牌建设为窗口的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全面构建的“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区域创新生态,有力地支撑起国际化人才在杭创新创业。

自2016年,杭州率先在全国提出“社区建设国际化”理念以来,已成功打造了70余个国际化示范社区,成为杭州向世界递出的新名片。目前,杭州国际化社区主要有产业集聚型、文化辐射型、高校联动型和配套优质型四大类型。湖滨街道东坡路社区、仓前街道太炎社区等产业集聚型社区,紧邻商业街区、海创园等产业集聚平台,集高品质居住、多元文化设施、便捷涉外服务区等功能于一体。西湖区西溪街道花园亭社区等文化辐射型社区,积极营造具有国际特色的社区文化空间,充分挖掘社区传统文化,丰富国际文化交流。上城区春江社区、西湖区文鼎苑社区、下沙高教园区的朗琴社区等社区,位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下沙高教园区等地区,形成了由留学生群体、外籍教师、访问学者以及外籍人士子女组成的国际人口集群,具有文化包容强、语言障碍低、人才学历高等特征。上城区四季青街道钱运社区等配套优质型社区,“15分钟”生活圈内教育、医疗、购物、休闲等国际化高端场所及相关设施较为齐全,可以就近满足外籍人士就学、就医、休闲、商务等现实需求。

近年来,杭州教育国际化水平逐步提高,涉外教学体系日益完善。8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分别配套服务玉皇山南基金小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钱塘江金融港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城西科创大走廊等主要国际化人才聚居地。全市共有9个市级中外合作办学重点项目,包含国外一流大学来杭合作举办的本科、研究生人才培养项目,也包括在杭中学开设国际部教学项目,进一步满足了杭州市民对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加的需求。在满足国际化人才健康需求方面,杭州创新“提出申请、获发邀请、申办签证、行前检测、入境管控、闭环管理”管控流程,对国际化人才入境实行全周期管理。通过国际化医院评审,浙一医院、浙二医院、邵逸夫医院、省人民医院、市一医院5家医院成为杭州首批国际化医院,现有10家国际化医院。

此外,杭州特别为外国高端人才开辟绿色认定通道,取得人才签证可享受最长有效期10年、最长停留期180天、最短审发期24小时、最优惠待遇“零费用”办理的“四最”待遇,简化材料、优化流程,实现了外国高端人才(A类)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零次跑。

宜居宜业短板尚在

相对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杭州多元化文化供给相对不足。比如上海有125家米其林餐厅,其中星级餐厅43家、必比登推介21家、餐盘餐厅61家,而杭州目前为止没有一家米其林餐厅。从演艺场次来看,疫情前上海市全年线下演出超过4万场,仅浦东演艺大世界范围内剧场就达到22个,是全国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剧场群。而杭州目前还未形成规模性的剧场群,不能满足国际化人才对于高雅艺术的欣赏需求。杭州有影响力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尚不丰富,活动规格相对不高。

西湖、大运河、良渚三大世界遗产和传统桑蚕丝织技艺、金石篆刻、浙派古琴艺术三大世界级非遗项目的文化对外输出尚待提高。以成都为例,通过熊猫、太阳神鸟、川菜、川剧脸谱、盖碗茶等文化标志性元素设置文化IP,形成了全球可理解、可接受的地方特色文化。而杭州符号化、标签化的文化品牌和文化IP相对缺乏,网络媒体宣传、文化 IP 打造、网红推广等新方式传播传统文化的氛围尚未形成,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

目前,杭州8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有超过60%的学位呈长期空置状态,师生基本都在1:3至1:5左右,而且国际教育资源的认可度不高,许多企业高管、研发精英将子女送往上海接受国际教育课程。目前,杭州有10家国际化医院,但杭州的国际化医院或者医院内设的国际化医疗服务专区,往往注重提供便利舒适的就医环境和高端医疗服务,面向患者多为高收入人群,医疗费用较为昂贵,因此实际就医的外籍患者较少,存在一定程度资源浪费。此外,杭州产业集聚型国际化社区占比偏低,约占国际化社区总量的15%,且超过半数的国际化社区集中在市中心人口相对密集的商业区,导致部分国际化人才日常生活工作中存在职住分离现象。彰显杭州城市特色、联动产业发展的国际化场景打造有待加强。

在杭州城市设计上,仍相对缺乏接轨国际的主导理念。机场、高铁站、医院等室内公共场所往往重语言轻标识,标识颜色、形状、符号等与国际通用标准衔接不够,商场、地铁等公共场所的英文标识存在错误或不准确的现象,許多设施或是站台名称通常采用英汉词典直译,很难被外籍人士真正理解。上海市政府部门推出了针对中国政府引进的外籍高层次人才等五类人才“网上申请,一小时取证”的外籍人才办证举措,还引入了社会化服务机构作为专业对外服务机构,为永居、常住外国人提供汉语培训、就业、医保、社保、就医、就学、租房、租车、法律援助等诸多方面咨询和服务,杭州在这些方面尚有差距。

让国际化人才安心留杭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想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要把人才的事办好,让人才不但安家,更要安心,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国际化人才充分感受城市的温度。

应增强多元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民以食为天”,应丰富杭州的国际餐饮文化,通过引进米其林餐厅、构建国际美食文化街区等方式,满足国际人才高端餐饮服务需求。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百老汇、国际芭蕾艺术团、高端交响音乐团等国际高雅艺术团体定期来杭演出。借鉴上海、成都做法,定期举办国际艺术节,推出艺术作品展、艺术巡演、艺术文化体验等系列活动,助推全市国际化文化氛围打造。

应重点打造杭州传统文化IP。借鉴成都,结合杭州地方文化特色,以丝绸、杭帮菜等元素打造杭城文化IP,设计具象化LOGO并在相关机构、各类大型会展赛事宣传中加大推送。通过网红文化达人代言推广、短视频网络互动等方式创新文化输出渠道,增强国际化人才对于三大世界遗产、三大世界级非遗项目等杭州文化的理解,提升杭州城市国际知晓度,逐步形成符合城市气质的文化名片。

要加强国际化教育医疗资源利用。鼓励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向长三角地区城市扩大招生范围,鼓励相关学校与上海优质国际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引进国际认可度和知名度较高的教育资源,探索实行海外短期聘任,解决国际化人才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积极推动市属医院与国际知名保险机构深化合作,建立与国际医疗保险机构费用结算相衔接的支付体系,推动更多市属医院通过JCI 认证,实现国际保险直接支付。进一步完善联结境外知名院校和医疗机构的远程会诊系统,提供直接接轨国际医学前沿的远程会诊服务。改变高端化、私人化即国际化的医院建设固有模式,优化外籍人士就医服务体验。

要打造更宜居的国际化居住空间。重点沿城西科创大走廊,在未来科技城、紫金港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云城、三江汇以及各类特色小镇等产业发展重点平台布局产业集聚型国际化社区,进一步解决国际化人才职住分离的问题。积极推动现有的产业集聚型社区从单纯的社区建设转向综合型的开发,在打造一流的硬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区域文化氛围、创新机制、管理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依托未来社区建设,在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交通、低碳、建筑、服务和治理9大场景的基础上增加国际化场景,构建“9+1”未来社区服务场景。以和睦共治、綠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内涵特征,实现公共标识国际化、配套服务国际化、空间布局国际化。

作者单位:杭州之江经济信息研究院

猜你喜欢
国际化杭州社区
聚焦港口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活动预告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杭州旧影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