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丽丽 河南(郑州)现代医学研究院中医院检验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恶性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1%~40%[1]。目前R-CHOP、CHOP方案是临床治疗DLBCL的主要方案,但仍有约1/3的患者经规范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或复发。国际预后指数(IPI)是预测DLBCL患者预后重要指标,但受疾病亚型及形态异质性等因素影响,导致预测结果存在一定偏差。癌胚抗原125(CA125)等血清肿瘤负荷相关标志物可反映肿瘤大小、癌细胞侵袭性,在恶性肿瘤病情程度及疗效评估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2]。乳酸脱氢酶(LDH)广泛存在于心肌、肝肾、脑及淋巴中,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3]。β2微球蛋白(β2-MG)与淋巴瘤、白血病等发病的关系已得到证实[4-5]。基于此,本文以我院DLBCL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分析血清LDH、β2-MG、CA125水平与其临床分期、疗效的关系,以期为DLBCL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DLBCL患者98例作为观察对象,均符合DLBCL诊断标准[6],均为初次确诊。排除合并感染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传染病或遗传病者。男52例,女46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9.93±6.21)岁;Ⅰ期24例、Ⅱ期28例、Ⅲ期25例、Ⅳ期21例。
1.2 方法
1.2.1 血清指标检测:DLBCL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清LDH、β2-MG、CA125水平。取晨空腹静脉血3ml,室温凝固,离心5min,转速为3 5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分离取上层血清,置于-80℃恒温箱待测。以速率法测定LDH水平,试剂盒由上海远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β2-MG水平,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化学发光法测定CA125水平,试剂盒由珠海丽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2 治疗:予以R-CHOP或CHOP方案。(1)CHOP:环磷酰胺750mg/m2,静滴,d1;阿霉素50mg/m2,静滴,d1;长春新碱1.4mg/m2,静滴,d1;泼尼松100mg/d,口服,d1~5。(2)R-CHOP:在CHOP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375mg/m2,静滴,d1。3周为1个疗程。CHOP治疗者在3个疗程后评定效果,R-CHOP治疗者在6个疗程后评定效果。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估标准:完全缓解:淋巴结肿大消失,各项检查趋于正常;部分缓解:淋巴结肿大消失,骨髓阳性;进展:肿大淋巴结未缩小,甚至增大,出现新病灶,骨髓阳性;介于进展、部分缓解之间为稳定。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有效;进展、稳定为无效。(2)IPI评分:共0~5分,<2分表示低危。
2.1 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因子水平对比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随着临床分期增加血清LDH、β2-MG、CA125水平呈增加趋势(P<0.05),见表1。
表1 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因子水平对比
2.2 血清因子水平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LBCL患者血清LDH、β2-MG、CA125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见表2。
表2 血清因子水平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2.3 不同疗效患者相关指标对比 治疗有效患者IPI评分<2分者占比、临床分期、治疗前后血清LDH、β2-MG、CA125水平低于无效患者(P<0.05),见表3。
2.4 DLBCL患者血清指标与疗效的关系 采用偏相关性校正IPI评分、临床分期、治疗前血清LDH、β2-MG、CA125水平后发现,DLBCL患者治疗后血清LDH、β2-MG、CA125水平仍与疗效有关(P<0.05),见表4。
表3 不同疗效患者相关指标对比
表4 DLBCL患者血清指标与疗效的关系
DLBCL具有进展快、侵袭性高、临床表现及组织形态方面异质性明显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准确判断患者病情程度对选取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血清生化指标因检测便捷、操作简单、微创等优势已成为临床判断恶性肿瘤病情程度、肿瘤侵袭力、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CA125已被证实与DLBCL临床分期、治疗反应性和预后等有关[7]。血清LDH水平可反映细胞代谢、增殖等生物学特性,既往多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评估,但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其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呈异常高表达[8]。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LDH、β2-MG、CA125水平随着临床分期增加呈增加趋势(P<0.05)。DLBCL患者肿瘤细胞不断增殖分化,需要大量能量供给,故糖酵解增加,LDH活性随之升高,且恶性程度高者酵解酶系统更加活跃,加之癌细胞代谢速率增加、细胞膜通透性改变,LDH释放进入血液,致使血液中LDH水平异常升高。β2-MG在正常人血清内浓度相对稳定,但恶性肿瘤细胞会产生大量β2-MG,其从核细胞中脱落后进入血循环,导致血清β2-MG水平升高。进一步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DLBCL患者血清LDH、β2-MG、CA125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可见上述生化指标可能与DLBCL的发生、发展有关,通过监测其水平变化或可为临床评估患者病情转归提供新视角。
DLBCL的治疗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对比不同疗效患者的资料发现,IPI评分、临床分期、治疗前后血清LDH、β2-MG、CA125水平均可能影响患者疗效,进一步经偏相关性校正IPI评分、临床分期、治疗前血清LDH、β2-MG、CA125水平后发现,DLBCL患者治疗后血清LDH、β2-MG、CA125水平仍与疗效有关(P<0.05),主要是因治疗有效患者,其肿瘤恶性程度、侵袭能力降低,肿瘤细胞增殖情况得到抑制,血清LDH、β2-MG、CA125水平随之降低。因此,可通过动态监测上述指标判断疾病转归情况,为临床选择或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综上可知,血清LDH、β2-MG、CA125水平可能参与DLBCL发生、发展,与患者临床分期、疗效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价病情程度及疾病转归,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