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其实践体系的构建分析

2022-06-03 17:38杨波
当代体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育大学生

杨波

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目前还未发展成熟,在师资队伍、目标管理体系、学科构建与实施等方面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高等体育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国家越来越关注创新创业教育,高等体育院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高等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本文从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展开分析,探究了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提出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策略以供参考。

现阶段,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学仍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各大院校正在积极全面落实相关课程改革,从师资队伍、教学结构和学生认知等多个视角,探讨怎样在万众创业的趋势下,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整个教学系统之中,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素质。在体育课程中开展创新创业教学,以全方位发展的创新能力素养为主要突破口,积极推动全国高等体育院校课程改革,创新发展,实现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就业综合竞争能力。

1 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

1.1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概述

联合国国际教科组织第一次明确提出创业教育这一定义,是在一九八九年。后来,又在全球教育会议上明确提出高等院校应当将创新技术和创新奉献精神当作教育的目标。以此为契机,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但总体来看还处在起步期,有数据表明,自零七年迄今,在国内各类杂志上公开发表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术论文就多达上万篇,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取得成功的例子却非常少。

双创教育是为应对经济社会变革的新常态所提倡的。而技术创新已经变成了推进经济社会变革的新动力。美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要把创新思维渗透到创业过程中,积极地建立创客文化。欧洲明确提出增加研究与创新投资,制定相关行动计划。日本政府和大韩民国也在积极参与,大力建设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在世界经济社会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下,促使双创教育变成国家共同经济发展的方向标。为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大学对双创教师培训更加关键。在高等体育院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健康发展,关心学校教育发展问题。高等体育院校创新性人才的培育,需要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契机、以新教学理念为核心、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1.2 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概述

高等体育院校作为培养体育运动员的专业基地,毕业生就业条件和其他综合学校一样,既具有共同性,也有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专业性较强、就业口径狭小、社会供应量较小、就业范围广的行业特点。大多集中于高校、体育运动行业事业单位等。而这些部门的备案登记标准又十分严苛且数量限制严重,增加了学生报名的困难。国企、三资公司、小民企业都无法接纳大批的体育专业学生,有些机构更是完全不接纳体育专业的学生。就业条件和隐形就业率的状况都表现出不如其他综合性学校的形式。这种现实的状况也就紧急要求体育院校大学生以创新思维来促进就业,而学校也要与时俱进,通过加大创新教育来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以解决他们的生活与发展问题。

1.3 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意义

把创新创业教育整合到体育课程中,可以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对学校发展方向的整体规划。从能力层次上来看,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增强对学校创新风险的防范。将创新创业教学进入体育专业课堂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发掘、研究和处理能力,也可以加强学校运动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与学习,从而减少了以往单调的理论说教。从素质层次上来说,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融入,能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确保学生能够应对创业挫折,增强身体素质和心态调适能力。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创新创业素质教育项目,还能显著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体育教师在运动教学中还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其他功能,通过实现体育课程的多元化发挥体育运动的减压价值。

2 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目前由于高等体育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报名人数逐年上升,将给国内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造成更大的压力。对体育院校的毕业生而言,其专业技术虽然很强,但是就业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社会需求量有限,所以在就业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這使得很多毕业生转变就业思路,放弃工作招聘而选择自主创业。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引导体育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能够有效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更是对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主动反应。体育专业的学员体魄强壮,具有创业者吃苦耐劳,敢于挑战的宝贵品格。但是开拓创新意识、知识、技术、工作经验等都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创新能力欠缺。面临错综复杂的社会局面,无法及时适应,最终使得很多创业者没有把握好机遇,没有积极应对挑战,创业以失败告终。

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因此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较高。高质量、高素质和专业性强的高等院校毕业生深受欢迎。通过将我国和美国教育体制形式、教学指导思想、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投资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比较,我们能够发现,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他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善于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课程资源更加更丰富,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反观我们的教育现状,部分地区体育类高校受应试教育影响,依然存在体教分离、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单一的问题,最终也造成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不足。

2.1 忽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有待提升

当前我国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大部分地区体育类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基本一致。通过对于某地体育学院学生的教育过程探究和调查,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重视技能教法而忽视创业教育能力培养的现状。其中大部分的教育活动多是围绕大学生有合适的工作岗位作为前提去开展的,若是学生在毕业之后未找到合适的工作,那么其自身所具备的体育技能就难以施展。所以,当前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转变体育类大学生的教育观念,树立适应就业形势发展的新型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观念是当务之急。

部分地区的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工作起步较晚,而当前也处在探索发展新时期,所以相应的师资队伍体系建立也比较滞后。主要体现在院校教师的专业构成、职业构成、年纪等方面。而几个方面也都有着某些不合理之处,部分体育院校的创新创业课堂,是直接聘请了就业指导机构的行政管理人士或学校辅导员直接来授课,而院校教师们也大多是赶鸭子上架。学生本身并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储备,也并未进行过系统的训练,最后造成了课堂效果总体上未达到预期目标。最后,由于学校自身对此的重视程度不足,相关领域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相关设施建设不完善。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形式有待改进

此外,当前各地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仍然不健全,学科设置不够规范,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还不明晰,课程教学并不符合其所需要达到的深度与广度,教学计划不够系统科学。由于院校教师们本身对创新的教育理念不够重视,因此课堂准备不够充分,学生难以通过课堂获得更多创新创业知识。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并没有创造性,所有的教学只是注重于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际。另外,部分体育院校在课程的选择上缺乏合理,课程比较简单,内容过时,无法良好的适应当前的教育需要。有的课程尽管内涵充实,但是不够系统,内容比较分散。以上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质量难以系统性提高。

课堂是体育院校开展创新与创业教学时所采用的主要方式,因此很多体育院校在训练学生创业思想和创造力等方面,多是利用课堂教学。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无法与创业实践全过程有机融合,人才培养也不能渗透到学校的各个领域。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和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还没有完善,学校创新创业活动次数以及形式上均会受限,因此能力锻炼的形式非常单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部分地区的体育院校已经开展实施了很多年,但最终还是由于占教学总体课程比重太小,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提升体育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以及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起到的功效甚微。因此,当前如何把创新创业工作融入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核心培养体系中去,以促使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工作全面上升到社会实践层次,进而不断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质量,就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3 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策略

3.1 激发创业热情

必须让体育专业学生明白,在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唯有主动进行创新,才有机会把自身学习的知识和技术同社会主义市场投资机会相结合,进而转化为社会资源创造财富,才有机会完成自己的梦想,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为增强体院学生对创新社会的认同感,学院可以在校内建立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团委组织优势,充实大学生创业社会文化建设,浓郁大学校园创业氛围,强化典型宣传,用旁边人周围事来教学引领体院学生,是创业过程教学的高效表现形式。往届顺利进行技术创新的校友本人正是进行创业指导的宝贵资源,充分运用他们的成功实例,吸取他们的先进经验,启发在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抱有想、敢、会、能的信念。

3.2 丰富创业知识

创业知识是解决大学生怎样创业的问题,一方面体育院校应该自觉地把创业教学纳入大学整体的教育机制当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创业教学课程体系,以适应大学生的创业需要。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理论教育,使学生了解怎样认识创业机遇、制定创业规划、避免创业风险等问题。此外,要注重实践性教学,利用校内外的创新实验基地,让学生实践掌握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市場营销、技术创新等问题。不但要使学生明白创新的重要性、现状与未来趋势,更关键的是培养其精神与意志,指导其做好创新探索、进行创新危机管理与创业者自我管理。

3.3 健全创业心理

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与否,不但决定于能否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熟练的专业知识以及出色的经营管理能力,而且在更大程度上也有赖于其应对挫折、摆脱困境和突破困境的能力,除应具有较高的智商、情商之外,还必须更高水平的逆境商,而优秀的心理素质也是大学生创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所以通过创业教学,要指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创业,并有好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养成脚踏实地的务实心态。

3.4 提升创业能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的才能主要分为沟通、管理、创新、应变能力等。所以,学校一方面要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如创新所需要的创造力、规划才能、团队能力、沟通和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培养院校学生形成为企业家的基本品格与素养。包括卓越的个人品格、独立的领导才能、善于化解矛盾的能力和获得企业集团成员信赖的能力等。而创新创业的实质,就是企业把知识变成社会价值的过程。

3.5 加强师资建设

目前,全国各大体育院校的创业教学教师大都是由就业工作人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院校教师等兼职,由于缺乏创新的历练和经验,也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术,对学员的引导与服务也有限,创业教学工作还限制在学校内的纸面谈兵。而创业者失败与否要看创业者的策划与执行流程,能否适应实际社会经营规律,最突出需要的就是实际能力,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就业服务等诸多领域,所以,必须要尽早制订培训规划,从基础知识与实际能力两个方面强化培训。同时为了保证大学生创业辅导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可组织院校教师深入到知名企业和商场,并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知名企业打工,参加创新实战,以提高实战经验。同时,政府要逐步拓宽创新导师的来源范围,但不要只局限于在校院校教师,要主动招募具备丰富治企经历的企业家、创业成功者的校友等,作为兼职院校教师。

3.6 搭建实践平台

创新教育是实用性很强的活动,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是培育大学生意识、创造才能的途径。一方面高校应该主动打造实践活动平台,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建立创新实验基地,为学生创造实验场地,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创新实验气氛。另外,鼓励和指导优秀大学生将自身的技术创新与科研成果加入到学校办公室及有关公司中去,开展商业经营、科技开发、技术咨询服务等活动。院校应及时健全运作管理机制,处理好专业课程与创新教学、创业教学与创新实践、见习基地与经济实体的关系,充分发掘与开拓校内外互动的技术创新市场。通过搭建校园学生创新活动平台与校企合作实践平台,进一步完善学校实践性教育环节,达到学生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际的互动,举办团队拓展、模拟经营、创业机会识别、撰写创业计划、参加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打磨学生的创业素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展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目标,是遵循科学以及经济发展观、尽力办好全国人民群众满意的院校目标,是推动知识经济、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的目标。体育学院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积极变革,在保障专业学生训练的同时,注重培育其创新创业意识,促使专业人才整体素质水平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1.天津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2.天津工业大学体育工作部)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体育大学生
体育院校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们的“体育梦”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