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行为习惯的良好养成

2022-06-03 17:38吕剑和
当代体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体育锻炼行为习惯

吕剑和

本文章通过探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训练现状以及对学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学的重要性,更是通过体育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步入社会之后自觉进行身体锻炼进行分析。因为在高中体育课程训练中,学生通过练习进行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不仅能帮助自己养成良好的体育训练习惯,还能缓解高中时期紧张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审美能力。同时高中体育运动不仅仅是进行技能技巧的传授,而且还凸显出体育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训练能给人带来很好的视觉观赏能力,进而达到最终体育锻炼的目的。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自我锻炼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还要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同时更要关注体育课程的道德品质渗透。但是由于学生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体育课程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方法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过于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提高上,而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注度不高,限制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养成。为此,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将行为习惯的养成纳入高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培养中,并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对学生进行协作能力、纪律意识等方面的针对性培养,促使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 当前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行为习惯分析

经过长期的调查显示,现如今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正在不断下降,这对于学生今后步入工作发展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在高中阶段的学生群体中,大多数学生的体质健康令人担忧。每一年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受到流感的侵袭,这也间接说明高中学生的体质较弱,抵抗能力比较差。高中阶段学生运动的机会都来源于体育课堂,但是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①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运动的时间很少;②学校忽视对学生进行体育健康的锻炼,运动器材匮乏;③很多的家庭对于子女的体育运动比较忽视。这些都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高中阶段学生正是身体和知识双向发展的时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但是当前高中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这些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时,放松了对孩子的思想层面教育,重视语言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发展教育,家庭教育严重错位。在社会中也出现诚信的缺失,假冒伪劣商品,欺诈哄骗活动不断蔓延,导致学生在生活和學习中出现的不良学习习惯逐渐侵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高中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程是一门副科,面对体育课程的训练学生保持自由散漫的态度,没有认识到体育课程其实是对自己坚强意志进行磨炼,有利于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只是一味的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就会让学生产生怕累、怕运动的观念,这些情况都不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2 高中体育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长期以来,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影响,对体育教育阶段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家长、学校和学生自身都没有对体育课程的训练形成正确的认识,忽视了体育课程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体育课堂上影响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学生自身层面的主观因素影响,也有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影响,这需要教师结合当前的教学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只有抓住问题的根源,才能恰到好处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

首先,在学校层面的因素。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大多受到高考的升学压力,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时间比较紧张,而且很多学校又过于注重升学率,在体育课程的安排上每周只有固定的一节或者是两节课的时间,有的学校甚至在高三没有安排体育课程。即便有少量的体育课,也主要是让学生放松学习上的紧张情绪和压力,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学校的忽视导致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学生在课下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效果不明显。

其次,家长层面的因素。对于高中阶段的家长来说,父母期望孩子通过高中阶段的巩固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而且这一愿望非常迫切,因而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主要放在学业成绩上,对于学生体育训练的学习容易忽视,大多数家长认为体育课程就是放松头脑进行身心的娱乐,时间长了反而是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会影响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因此对于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是缺乏必要的关注,有的家长甚至不认同通过体育教育能达到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观念。家长的忽视导致学生更反感进行日常的体育训练,他们更希望将更多宝贵的时间投入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中,担心知识稍不努力就会辜负家长对自己的期待。

最后,学生层面的因素。受到学校和家长两方面的影响,很多高中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注意力转移到高考考试科目的学习上,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学生甚至会有意逃避体育课的训练,尤其是当体育课堂的教学偏离学生的兴趣点时,学生更是不愿意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不但不能在体育课堂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甚至对于自己在体育训练中出现的错误,也无法及时得到教师的指正和纠正。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存在的应付心理,导致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体验不够充分。要知道高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长期坚持锻炼,教师对学生进行约束指导,这样学生的体育训练热情才能更加高涨。

3 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3.1 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培养独立组织能力

高中体育课程从萌芽阶段就开始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学习体育技能、反复练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动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学生人体潜能。为了掌握体育运动的各项技能,教师必须有意识的进行速度、力量、爆发力等各项素质训练,通过训练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育运动不但可以改善人体机能的健康水平,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及运动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作为体育训练的主体,让学生主动掌握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能对自己运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并且能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科学知识指导自我锻炼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组织能力,采用多元的教学形式,代替传统的让学生进行填鸭式训练的方法。

例如: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还没有摆脱在初中体育学习中的练习习惯,在体育训练的时候对教师仍然有依赖性,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不断地提醒学生按照训练要求完成动作,安排准备活动等不同的依据,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对自己发展的作用。教师要求学生对于自己的训练过程进行反思,并且做好和学生的沟通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学习,学生对于体育训练就会有更充分的了解,教师让学生在课下也要养成体育训练的习惯,发展学生的独立组织能力。通过师生之间开展双边体育训练活动,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2 有计划的开展训练,培养学生锻炼习惯

要想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锻炼,做到不过量的进行体育活动,避免学生在体育锻炼的时候运动量过大而意外受伤,也要注意学生由于不当的训练而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成长造成损害。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些体育项目比较难,并不适合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表面不是进行体育活动越多越好,运动的时间越长越好,如果学生锻炼的方法不恰当,不仅无法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甚至会损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讲授科学的体育锻炼技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进行科学的锻炼。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体育锻炼培养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喜欢一时兴起的体育锻炼,这对于自己的健康成长没有意义,只有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且激发学生养成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让体育运动成为自己生活的常态,这样才会真正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有计划科学的参与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养成健康身体素质的前提。

3.3 提升体育教学水平,吸引学生锻炼视野

在高中阶段体育训练的时候,学生课堂学习的任务比较重,不仅仅需要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知识的掌握学习,而且面临着比较大的精神压力,为了促使学生学习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应该开展多样的体育训练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创建有利的条件。高中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选任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教学培训力度,让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这样对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积极作用。例如:高中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体育器材,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身体素质对学生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根据结构不同的运动形式进行系统化的教学,将球类运动和田径运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也可以将其分为竞赛的方式和游戏教学方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可以掌握丰富的体育知识。体育锻炼充满趣味性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锻炼意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4 因材施教开展训练,建立合理教学体系

当前在高中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仍然是对学生进行动作技术训练为中心,增强学生的体质为课堂教学目标。但是,近年来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学校体育达标训练的要求比较低,评价的标准比较简单,这直接影响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如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按照固定的课时对学生安排,调整课堂教学的结构,教师对学生进行动作技巧的传授,学生学习动作,锻炼自己的身体,按照教师的要求达到统一的训练标准。如果班级的学生能达到整齐划一的动作效果,该项体育教学就告一段落,这种间隔性的体育训练教学,会严重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意识,不利于学生养成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结合新课程教學改革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较大的自主学习训练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训练项目,让学生自己选择要参与训练的体育项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科学的安排训练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竞争式的教学,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5 通过严格纪律要求,培养学生文明的体育锻炼习惯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有着自己的想法,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比较大。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很多高中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有着不文明、不讲礼貌的坏习惯,在他们看来这种不良的体育锻炼行为,没有什么不妥之处,甚至会有同学引以为豪。作为高中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错误意识进行教学,竭力对学生进行良好文明习惯的培养,在体育锻炼的时候,不论是什么原因都不能表现出不文明的行为。如果发现学生出现这些不良行为,就需要进行自我检讨,教师必须要严格规范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动作行为。例如: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集合的时候,必须要做到“快、静、齐”,如果学生做不到可以进行适当的惩罚,让学生选择做俯卧撑、蛙跳或者是进行跑步,这样既起到了体育锻炼的效果,还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针对学生出现的不文明现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保持体育训练器材的整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3.6 有效开展体育锻炼,培养团队合作习惯

现在很多高中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宠爱,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的学习意识,导致学生的交际能力比较弱,在步入社会之后非常容易被孤立。在高中体育课堂上,大多数的体育项目都需要学生集体完成,学生需要在遵守训练规则的前提下,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共同的努力让小组同学取得成功,这对于学生团队合作习惯的培养非常有利。例如:高中阶段学生会进行足球训练项目的学习,足球比赛是需要11个人进行团队配合,每个同学在场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承担着一定的职责,但是同时又必须做好与其他同学的协调配合,只有队友之间的默契配合学生才会懂得尊重队友,欣赏队友,这样才能为赢得团队比赛的胜利奠定良好的条件。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足球比赛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行为习惯过程,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与其他同学团结友善相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4 结语

在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改善学生的体育行为,完善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高中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借助体育课堂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完善,纠正学生错误的体育训练意识,加快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对于学生今后终身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福州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中心)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体育锻炼行为习惯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