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斌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音乐鉴赏教学对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发展,是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文化理解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情感体验;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能力;注重学科联系,增进文化理解。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音乐 鉴赏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赋予了高中音乐教学新的时代使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个方面[1]。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发展。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全面优化鉴赏教学,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实践形成,注重学科联系,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音乐情感体验,形成一定的音乐实践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最终,在优化音乐鉴赏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音乐学科素养理念指引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制约了音乐课程的更好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音乐兴趣激发不够。教师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偏重理论教学,不能根据学生的音乐需求,从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审美心理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有兴趣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二是,教学方式缺乏创新。聆听是音乐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广泛采取的教学方式,但单一采用聆听后教师讲解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更好感知和欣赏作品,实现更充分的情感体验;三是,加强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手段不够。教师仅仅依托教材,缺乏实践教学设计,不能很好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信心和興趣逐渐缺失;四是,对学科联系关注不够。不能充分调动语文、历史等学科内容和音乐教学内容的联系,制约了学生文化理解力的提升。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改进对策
(一)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和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是提升学生音乐鉴赏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音乐鉴赏的关键。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氛围有密切关联。在教学中,应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将枯燥的音乐理论讲授转化为音乐活动和情境的创设,让音乐鉴赏课变得更有吸引力,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其中。具体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贴近学生,分段教学。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特征,设置教学内容,例如,当代高中生更喜欢欣赏《少年中国》《星辰大海》等通俗流行歌曲,如果直接给学生欣赏传统古典音乐,不利于快速调动学生兴趣,所以,教师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喜欢的歌曲,在课堂中首先播放这些歌曲,引导学生从音响感知入手,逐渐展开联想来吸引学生[2]。
二是,加强互动,激发兴趣。在课堂中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音乐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和愉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进行简单讲解,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对该音乐表达自己不同的感悟,而教师在其中不对任何学生的理解内容进行绝对性评价,以鼓励为主,促使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轻松和愉快。
三是,创设情境,链接生活。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比如教师课前收集学生耳熟能详的广告音乐及节日庆典、咖啡厅、商场等场景下使用的音乐,让学生在熟悉的音乐情境中,使用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积累的听觉经验激发其想进一步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音乐需求,从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审美心理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有趣的音乐活动,不断提升学生体会作品、分析作品、进而深度学习作品的能力,使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能够主动发现、探究和思考音乐。
(二)创新教学方式,增强情感体验
单一的聆听欣赏作品后讲解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充分、深度感受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可采取以下策略改进教学:
一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增强音乐感知。在日常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多采用教材讲解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直观了解所学作品。教师应积极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更加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促进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深刻的思想内涵等。例如,以《崇高美和欢乐美》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祝酒歌》和《红旗颂》,通过天安门广场升旗的视频,让学生通过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画面,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视频强化学生的情感投入,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对《红旗颂》的音乐创作背景、蕴含的思想感情、作品结构特点等内容的分析,进而更好地把握崇高美的特征,提升审美格调;在欣赏《祝酒歌》时,通过播放人们举杯畅饮,互相祝酒的欢乐画面,让学生体验举杯畅饮胜利酒时的喜悦心情。进而引导学生通过音乐鉴赏,更好学习和掌握不同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等音乐知识,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是,进行比较教学,提升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比较欣赏作品,可有效帮助学生更深刻、全面地感受音乐内涵。对比《打起手鼓唱起歌》和《流浪者之歌》。《打起手鼓唱起歌》是一首旋律欢快和歌曲,表达欢乐愉悦的情感;《流浪者之歌》则是一首孤独凄凉的歌曲,表达了忧伤的情感。通过比较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习不同音乐作品表达不同情感时的节奏旋律特征,丰富和增强学生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
(三)丰富实践形式,提升实践能力
音乐实践力是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在强化学生鉴赏知识和水平的同时,要注重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开展课内外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增强其对音乐的热爱和参与音乐实践的信心和动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使其体验到学习音乐的愉快感、自豪感,进而实现进一步提升学生音乐鉴赏力的良性循环。在教学中可运用以下对策:
一是,课堂音乐表演,激发学生的实践欲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然后鼓励其自由组合,充分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通过歌伴舞、小合唱等多种方式在课堂上展示音乐作品,促进学生在音乐实践体验中增强音乐实践的信心、兴趣和能力。
二是,举办校园音乐活动,分类分层提升。组织校园音乐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音乐活动能够给不同学生提供充分展现个人音乐实践能力的平台。例如,通过组织校园音乐汇演,安排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对节目进行编排或者参与表演,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合唱比赛,让音乐能力稍弱的学生也有机会参与音乐实践,这样,分类分层的实践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不同学生音乐实践力的提升。
(四)注重学科联系,增进文化理解
音乐文化理解是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学生通过了解音乐形式和音乐作品的背景特征而对音乐的文化和蕴含的精神內涵的学习能力。音乐文化理解在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是影响学生对音乐鉴赏态度和水平的关键。教学时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注重学科联系,挖掘音乐作品的历史文化价值。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历史文化背景对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力有重要作用。教学中要通过与语文、历史等学科联系,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欣赏《长征组歌》《延安颂》《黄河大合唱》等红色作品时,可以通过语文课文和中国近代史相关章节的学习,促进语文和历史学科的学习和理解。以《长征组歌》的鉴赏为例,可通过与部编版高二语文上册第二课《长征胜利万岁》和中国近代史相关章节的内容结合教学,通过学习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然后带领学生再次聆听作品,使学生加深对《长征组歌》的创作背景和内涵的理解,进而提升对作品音乐旋律和思想感情的体会,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二是,树立开放、平等和包容的文化价值观。教学时,在弘扬我国民族音乐的同时,要让学生接触不同国家、地区的优秀音乐作品,促进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更好吸收和学习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精华,促进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针对目前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学科联系等方面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鉴赏课,最终促进其音乐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5-6.
[2]桑彩虹.浅谈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实施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24):140-141.
(责任编辑:武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