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灯炎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为新时代学校旗帜鲜明地办好思政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前进方向,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思政课教师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在课上主动作为,让思政课堂成为智慧课堂,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尝试提出以下建议。
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富有童趣智慧
教师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渲染气氛、引起共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如教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风儿轻轻吹》一课,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展示书中绘本故事,并利用迷你小风扇吹起微风,配上与之相合适的音乐,让学生忽而感受春风拂柳的暖意,忽而嗅到风中雨丝的甘甜,忽而听到电闪雷鸣的动感……创设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将心灵带到美丽的大自然中,一起寻找风的朋友,一起品尝雨的滋味,体会教材绘本带来的美妙情感,从而顺利进入新课。
有效的情境创设,能够打破时空限制,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简单的画面丰富化。让学生在体验中构建具有生命力的童趣课堂,唤起学生无尽的想象,让他们去探索、追求、享受成功的快乐!
重组教学内容,让课堂体现学科本位
教师要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教材资源,重组教学内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六年级“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主题单元,渗透民主、法治教育;五年级“不能忘却的历史”主题单元,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一年级“家中的安全与健康”,渗透法治、规则意识等;二年级“我喜爱的动植物”,渗透与动物、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其中既有法治意识的根植,也有共情的培养。
思政课教师要确保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权威性,不能照本宣科,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前不久,笔者听一位教师执教环保主题课,该教师引入学校“环保小分队”,合理创设情境,从始至终,串联课堂,带领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思考。该教师充分利用本校资源,构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重组教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思政课教师要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将教材内容大胆取舍,重新组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打造智慧思政课堂。
引入时政新闻,让课堂提升精神品位
時政新闻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路线与方针政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选择那些贴近生活、能反映问题、易被学生接受、可引起师生共鸣的时政新闻充实课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
思政课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最新国内外形势、重点热点新闻等。既要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重要讲话、呈现热点新闻事件,更要分析讲话、事件的背景和内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运用专业知识对时政新闻进行系统讲解的同时,要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时事政治有更加切身的体会,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老师和学生一起精心筛选“抗疫”资源:有信用度高的网络资源,也有来自身边的资源;有优秀的“抗疫”歌曲MV,也有“抗疫”英雄的典型事迹,还有学生拍摄的“身边英雄”故事,“抗疫”小视频等。教师活用“疫情”教材,将这些“抗疫”英雄的精神植入学生的心田。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更直接。
组织社会实践,让课堂活动拓展延伸
思政课仅靠书本知识的讲解远远不够,教师应该将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得益于课堂又走出课堂。儿童天性好玩,生性好动,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参与性才会得到充分发挥,儿童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才会有效培养。
教师凭借教材内容,主动作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让课堂活动拓展延伸。如一年级强调习惯养成和规则意识培养,开展“我们最精神”班级风采展演赛,展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二、三年级教材都有环保方面的主题单元,学校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环保魅力行”的主题实践活动,让环保概念家喻户晓,环保行为如影随形;到了小学高年段,法治教育进入课堂与生活,人手一本《民法典》,开展“法律学习我先行”知识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进。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搭建了舞台,让儿童在展现自我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铸国之重器,育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需要思政课教师更新观念,提升专业素养,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让自己更加精彩,耐心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让每个生命都能散发出自己的光芒。
责任编辑/黎修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