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系统视域下马行类生僻字生僻之因探究

2022-06-02 10:32傲,陈
关键词:双音生僻字特性

魏 傲,陈 晓 强

(兰州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一、春秋战国时期马行类生僻字的考察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春秋战国时期马行类词汇系统及该系统中的生僻字,下文用表格形式进行呈现:

表1 春秋战国时期马行类词汇系统

表2 春秋战国时期马行类生僻字

二、从系统特性看生僻字的生僻之因

词在词汇系统中存在,词汇系统的特性会对词的变化产生影响,生僻字变得生僻首先涉及到词汇系统中符号具有的经济性原则,其次词汇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平衡性和整体性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得词汇系统不断解决内部矛盾建立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就诞生了一批生僻字。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围绕系统特性来探究生僻字的生僻之因。

(一)词汇系统中符号的经济性

(二)词汇系统的开放性与动态性

(三)词汇系统的平衡性与整体性

同时,词汇系统具有整体性。每个要素在词汇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依存,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词汇系统的动态变化是从某一个部分开始的。当这一部分起了变化,打破了词汇系统原有的平衡,系统就会调动与变异部分相关的要素和结构,使另一部分相应地调整结构和功能,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平衡关系。对应到马行类词汇系统中的三类生僻字,他们有的展示马行走速度的快慢,有的展示马的行走状态。骑战的成熟以及战马在作战中的重要性决定马行类词汇系统中的词有一定程度的细化。在战争的背景下这批词进入了词汇系统的常用层,战争时代结束,人们的社会生活丰富起来,关注度也转移到新生事物上,表示新生事物的词进入到词汇系统的常用层,与此同时表示马行走的这批词逐渐进入到词汇系统的边缘层,因此记录这些概念的字慢慢就变成了生僻字。

虽然我们从三个角度来谈系统特性对生僻字生僻之因产生的影响,但是首先开放性与动态性,平衡性与整体性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其次在系统的开放性与动态性、平衡性与整体性中都体现了符号的经济性。他们共同对马行类词汇系统中三类生僻字的形成产生影响。

三、从系统环境的变化看生僻字的生僻之因

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永言先生说,“语言里每一个词都是客观现实的一部分的概括反映。如果我们不联系词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来考察,就不能对词和词义以及它们的发展变化有深刻的认识。”[11]张教授谈到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对应到词汇系统环境的变化。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从外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层面来对马行类词汇系统中生僻字的生僻之因进行研究。

(一)时代、社会等外在环境

时代环境的变化使得很多字变成了生僻字。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的战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标志就是以车战为主变为以步骑为主,而且愈到后来就愈以骑兵为主[12]。因为马喜干燥、阴凉,怕湿热,因此在古中国越往南,马匹养殖的存活率越低,而蒙古高原、河套地区等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干燥少雨,年均气温较低,适合马匹的生存,并且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小,草场广阔,所以能够培养出优良的品种。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处于中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虽不如温带大陆性气候那样适宜马匹的生存,但是与湿热的南方气候相比,中原地区显然更具备养马的气候优势。这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打下基础,骑兵也因此崛起。但是必须拥有庞大的基数,才能够筛选出可以作为战马的马匹。骑战的主要特点是速度很快,如果还要保证战马能够发起冲锋,就需要对战马的速度进行区分,用不同的字来表现马匹速度的快慢。

声駍隐以陆离兮,轻先疾雷而馺遗风。师古曰:“馺然,疾意也。駍,普萌反。馺,先合反。”

——《汉书(百纳本)》

馺,马驰也。馺馺,疾貌也。索答反。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十三》

舟楫已办,器械亦整,三军踊跃,人争效命,便欲沿流挂颿,直取白下,愿速遣陶亮众军,兼行相接。分据新亭南洲,则一麾定矣。

——《宋书·邓琬传》

驶如竹箭。驷马追。弗能及。

——《慎子·慎子逸文》

(二)认知、需求等心理环境

李宗江先生在《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一书中提到,认知因素对语言词汇演变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词义的发展变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认知心理的影响。认知语言学同样也提出,人的语言能力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能力,而跟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紧密相关。正如马行类词汇系统第二类生僻字中的“騛”字。《说文》:“騛,马逸足也。”《约注》:“说解‘逸足’二字,犹云疾足,谓马行疾速也。” 因此,騛的本义是马飞驰、行走快速。对“騛”这个字进行字形上的观察,可以发现它由“马”和“飞”两部分组成。在《字源》的解释中,“飞”字是一个象形字,像鸟儿扇动翅膀飞翔的样子。“本义是鸟在空中拍翅的动作,引申为凡物在天空飘荡,又由飞行引申为快速、急促。”“正如《吕氏春秋》高注曰:‘飞兔、要褭,皆马名也。日行万里,驰若兔之飞,因以为名也。’” 由于“飞”字具有快速的含义,因此人们主观上认为马行走快速也可以用“飞”字来表示,于是借用“飞”字新造了一个“騛”字来表示马行走速度很快。

因此系统环境的变化使得生僻字变得生僻主要体现在马行类词汇系统中第二类和第三类生僻字上。它们在古籍中或是偶尔出现,或是较为常见,但受到词汇系统中时代、社会等外在环境和认知、需求等心理环境的影响,逐渐变为了生僻字。

四、从系统结构的变化看马行类生僻字的特性

词汇系统的变化既包括系统环境的变化,也包括系统结构的变化。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围绕汉语词汇的双音化和语言载体的变化来对马行类词汇系统中生僻字的生僻之因进行研究。

(一)汉语词汇的双音化

由于单音词的能产性非常有限,所以单音词的语音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基本饱和,如果继续以单音词的方式产生新词,必然导致同音词大量增加,影响语言的交际功能。从能产性和表义能力上进行分析,复音词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过了单音词。因此词汇的双音化趋势应运而生。正如王力先生谈到,“双音词的发展是对语音简单化的一种平衡力量。由于汉语语音系统逐渐简单化,同音词逐渐增加,造成信息传达的障碍,双音词增加了,同音词就减少了,语音系统简单化造成的损失,在词汇发展中得到了补偿。”[13]2~3又如程湘清先生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能力也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这就要去用新的词语把人们认识的成果、抽象思维的成果反映出来,以便更好地承担交际任务。这样,单音节这种词的物质结构(交际手段)就不能再有效地承担新的交际任务了。因为如果仍然采取单音词的形式,就不可避免地要导致两种结果:或是大量地增加新的音节,使音系进一步复杂化(事实上音节不能无限制的增加),或者增加大量同音词。很显然,这两种结果都是不利于交际的。”[14]因此,社会的这一需求进一步推动了词汇双音化的发展。

在单音词盛行的时代,一个事物的含义由单音词来承担,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对应到文字上就是使用一个文字进行记录,但在汉语双音化的趋势增强后,单音词的功能被双音词所取代,因此记录这批单音词的文字慢慢就变成了生僻字。研究范围所限,本文并没有具体体现双音化对马行类生僻字的影响,但是汉语词汇的双音化确是导致一个字生僻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如在《说文·马部》中:“,牡马也。”[3]198《尔雅·释畜》:“牡曰骘,牝曰騇。”[15]到了现代社会,双音化趋势增强,“”字代表的含义变为用“公马”来记录,“騇”字代表的含义变为用“母马”来记录,同时依据本文对生僻字的界定标准,“”字和“騇”字没有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出现,这说明它们已经在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影响下变为了生僻字。随着汉语词汇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表达新概念的需要,“、騇”在词汇系统中的地位被“公马、母马”这样的双音词所取代,而这也恰好说明,词汇系统其他方面的变化才是导致马行类生僻字生僻的主要原因。

(二)语言载体的变化

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阶级结构的变动,从古代到现代,文体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文言文逐步向白话文过渡。不同时期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不同,新的社会情况决定了新的语言形式。于是,在文言文中较为常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很少用到的一批词就慢慢变成了生僻字。具体对应到马行类词汇系统中的第三类生僻字,它们在古籍中较为常见。

正如“骛”字表示马胡乱奔驰,在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中出现了1877次。

上发蓟,晨夜驰骛,至下曲阳滹沱河。

——《八家后汉书辑注》

盖三皇步而五常骤,霸、王以来,载驰载骛。

——《抱朴子外篇卷之十四》

又如“馺”字表示马疾速行走,在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中出现了88次。

声駍隐以陆离兮,轻先疾雷而馺遗风。师古曰:“馺然,疾意也。駍,普萌反。馺,先合反。”

——《汉书(百纳本)》

馺,马驰也。馺馺,疾貌也。索答反。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十三》

古代如此常见的字到了现代却变成了生僻字,原因就是它们曾经是文言表述的忠实记录者,当语言载体发生了变化,白话文逐渐兴起,口语词汇日趋兴盛,词汇系统中不再留有记录文言词的位置,记录这批词的文字就逐渐变成了生僻字。

经过我们的考察,汉语词汇的双音化并未对马行类生僻字的生僻之因产生影响,但是汉语词汇的双音化的确是导致一个字生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在其他类词汇上得到了客观反映。因此,系统结构的变化使得生僻字变得生僻主要体现在马行类词汇系统中的第三类生僻字上。它们在古籍中较为常见,受到词汇系统中语言载体变化的影响,逐渐变为了生僻字。

五、结语

经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引起马行类词汇系统中三类生僻字生僻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马行类词汇系统中第一类生僻字的生僻之因主要是系统具有的特性。第二类生僻字的生僻之因受到系统环境的变化和系统具有的特性双重影响,其中系统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认知、需求等心理环境这一方面的影响。第三类生僻字的生僻之因受到系统具有的特性、系统环境的变化和系统结构的变化三个方面的全面影响。因此,对马行类生僻字最主要的影响是系统具有的特性,首先体现在符号的经济性对其形成的制约,其次既包括词汇系统的开放性与动态性,也包括词汇系统的平衡性和整体性,每一类生僻字的生僻之因都与它密不可分。在系统特性的影响下,词汇系统不断解决内部矛盾建立新的平衡,也就由此诞生了马行类词汇系统中的三类生僻字。此外,在系统结构中词汇的双音化这一方面对其他类词汇的影响较大,但在马行类词汇系统中体现的不够突出。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证明,引起马行类词汇系统中生僻字生僻的原因是系统具有的特性、系统环境的变化和语言载体的变化,而不是词汇的双音化。

【注释】

① 拙文《上古汉语马行类词汇系统研究》对这批词所构成词汇系统已有详论,本文不再赘述。

猜你喜欢
双音生僻字特性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生僻字里识青铜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色彩特性
郑樵“双音并义不为假借”平议
让语文老师也会怀疑人生的生僻字
挑战动物生僻字
曾侯乙编钟双音原理解析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西夏语人称呼应类动词的双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