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钟少佳
1+X证书,“1”为学历证书,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X”为学生根据所学专业考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反映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专业技能的证明,给用人单位提供一定的参考。近两年我校先后申报了4个1+X证书考证,其中包括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初级)考证。职业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属“跨界”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又要兼顾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输出端”,既要认定学生的学历,更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1+X证书”制度是契合职业教育特点的。
2020年12月和2021年6月,我校进行了两次1+X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初级)考证,结果令人满意,通过率均排在全省的前列,除了学校大力支持外,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是取得好成绩的保证。但是据数控专业毕业生反馈,企业并不清楚数控车铣1+X证书制度,所学的知识满足不了就业岗位,因此,建立学校和企业共同认可的数控专业职业教育标准很有必要。结合实际教学,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1.数控专业学生单项专业技能过硬,但岗位综合技能较差;
2.数控专业在校的实训项目不够完善,未能与企业的生产需求相应对;
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中,新兴古典经济学可以被看作是古典经济学的现代复活;新古典经济学则可以看作是新兴古典经济学假设分工、制度、偏好等既定时的一种特殊情形。新兴古典经济学对社会分工、交易效率、经济增长的机制表现出了更强大的解释力。于是,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原理,我们可以看到: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取决于交易效率的提高,交易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商品交易费用率的下降,交易效率的提高就促进了最终促进经济的增长,这也形成了与新古典经济学基于规模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增长之完全不同的经济增长机理解释。问题是其他条件变不变?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环节的交易费用为什么下降、如何下降?
SIE项目教学是以企业的产品加工任务作为载体,科任老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注入企业工作的元素,如数控专业的生产工艺卡、质检报告等。与企业交流时留意到,数控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比较难融入车间的岗位,缺少企业文化灌输导致难以融入角色,毕业生难以立刻适应岗位,角色转换需要时间消化,因此企业更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老师傅。SIE项目教学的目的是能借助企业优质的资源,辅以信息化技术,共同打造理实一体化的课堂,实现产教融合。具体项目的实施大致可以分为明确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反馈和拓展提升。
PKI门户主要负责WAP客户对审核系统与签发系统发送请求的转换,完成无线网络中WAP设备和有线网络中CA的交互工作。
信息传递系统是自动化电网调度的核心,其安全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在现实工作中,除了提高防火墙的安全等级之外,还应该采用硬件隔离的手段防止病毒侵袭和黑客攻击;同时加强防盗用,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安全通畅。
下面我们以我校第一次考数控车铣加工 1 + X等级证书的试题为例,数车部分实训的图纸是加工尾锥(如图2),以此项目来阐述SIE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为了适应1+X的证书制度,在项目教学的基础上,我们提出“SIE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究。SIE项目教学是我校率先提出的一个教学理念,“S”是学校School的英文缩写,“I”是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Resource,信息化平台与教学资源,“E”是指企业Enterprise。SIE项目教学的核心是校企共建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以企业实际加工的产品作为教学项目,尽可能贴合甚至替代教材的任务,以网络连线、视频直播等方式将企业专家、设备“请”进课堂。也就是说,承载教学资源的SIE教学平台,通过“搭台联网”,得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学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过程与企业专家指导的岗位任务及生产过程对接,学生一方面在课堂场景中接受教师教学指导,同时在视频直播的岗位、生产场景中接受企业专家指导。
1+X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初级)考证,包含了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两部分,本文以数控车床课程数控车编程与实训为例,依据目前的校企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SIE项目教学平台,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制定课程标准,企业提供教学资源和产品加工后的评价等,SIE项目教学的理念如图1所示。
图1
3.教学环节中校企联动不多,缺少企业专家的实时连线指导;
项目开展前,需要搭建信息化网络平台。近年来,基于网络的教育教学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网络平台有比较多的选择,如超星学习通,课堂派等都是很受教师欢迎的平台,功能多样化的网络平台更有利于SIE项目教学。实施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是实施网络教学的基础支撑和前提条件,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之上的网络课程和资源建设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与超星学习通数字平台合作多年,在平台上创建数控车编程与实训,上传任务和相关的教学资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登录可以灵活学习,碎片化的学习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邀请企业专家成为教师,双方就能通过网络平台共同探讨问题。每次项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为其打分,录入信息化教学平台,平台的建设为SIE项目教学提供了基础。
组内的各组员相互讨论,共同完成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见表1)和机械加工工序卡(见表2)的填写,企业专家强调工艺卡的填写要认真细致,思考每个参数是否合适,因为产品加工的过程当中,要按照既定的工艺参数把毛坯件加工成产品的实际过程,每一个细微的加工工艺环节都会对产品的质量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小组长要合理做好分工,保证每位成员有负责的任务,并能充分展开讨论,确保每位组员清楚加工的过程。填写好的工艺卡上传到学习通学习平台,企业专家能及时点评。工艺确定后,学生根据既定的工艺参数编写加工的程序,并在数控仿真软件上仿真出来。仿真的目的是验证程序的准确性,提高了安全性,减少了对耗材的使用,学生把仿真的结果上传学习通学习平台。
从生本教学到项目教学,我校梁珠芳老师与她的项目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校教师的学术水准、教研教学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以数控车编程与实训这门课为例,学校“校中厂”与企业的订单中有短轴、长轴和轴承轴的加工,短轴的加工可以学习G01指令时作为项目让学生尝试,长轴的加工可以作为G71指令应用的加工项目,而轴承轴的加工可以取代阶梯轴的加工,作为综合加工的第一个项目任务。每个项目学生由制定工艺,到最后的完成加工都是独立完成,教师以引导为主,学生是项目实施的主体。
刘少奇同志是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的光辉榜样,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光辉榜样,是敢于担当、勇于创造的光辉榜样,是勤于学习、知行合一的光辉榜样,是心系人民、廉洁奉公的光辉榜样。
图2 尾锥
1.项目确定,引导自学
加工尾锥的实训任务,是根据数控车铣加工 1 + X等级证书实训的任务书和评分标准,然后与企业专家讨论,分析项目的实际岗位元素,最终确定项目的重难点。需要企业专家参与的是加工工艺的制定和加工过程是否合理,以及产品的检测,最终由科任老师和企业专家给出评价反馈。
3.实施项目,产教融合
2.分析项目,共同探究
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对项目进行探究分析,合作学习。在中职,“合作学习”是比较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特别适合运用到数控车实训,因为一个实训项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沟通交流能达到互补的作用。
尾锥的加工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思考:①分析图纸,尾锥应该先加工哪边?②根据工艺,到车间的材料室选取合适刀具量具和毛坯。③根据拿到的刀具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④分析评分表,注意公差,思考如何控好尾锥的精度要求。学生可以在机房的电脑上观看本项目的PPT和微课之类的资源,尽量减少手机的使用。
全部进入FAS、PPS分析总体的受试者,其年龄、体质量、身高、性别、民族、自主排便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和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R a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每一个勘察孔的土层分布分别计算,待所有孔R a的确定后,取最小值作为下一步设计用R a,该最小值可取整,也可留少量富余,但不能太大,否则会使计算的土层压缩模量不准确,进而影响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
表1
表2
项目确定后,把图纸、任务和企业发来的加工视频发上学习通,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按要求写好加工工艺,如加工顺序、用到的刀具量具等。而观看企业发来的视频,是让学生接触到实际岗位上的元素,如安全生产、车间的文化制度等,为以后有机会到企业参观做好准备。
我们知道,生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从环境中摄取多种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如果某一因素的量处于比较缺乏的状态,而其他因素的量都比较丰富的状态时,该稀少量的影响最大。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这一理论被称做“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应用这一定律时,既要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又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4.企业评价与教学效果反馈时间链较长,及时改进的效果不佳。
每个小组确定最优的加工方案后,带上程序和工具,到数控车实训车间加工尾锥。按照企业生产车间的要求,学生必须穿好工服和护目镜,教师要检查到位,强调安全文明生产,工量具摆放符合企业车间的生产要求。教师分发毛坯和评分表,强调学生养成检查毛坯的习惯,保证毛坯的直径和长度足够,避免在掉头加工时才发现长度不足,致产品报废。
仿真和实际操作的环境有比较大的区别,从装刀、对刀到验刀需要学生认真严谨去对待。对于实训的程序,企业专家提出了一个要求,由于1+X的考证相当于车间加工中首件试切,要求学生在精加工前加入M00指令,目的是修正粗加工后的刀补误差。学生输完程序后,由其他同学检查一遍,有时候只要输错一个字母符号,或者漏掉一个负号就能引起撞刀的意外,检查无误后观看刀路仿真,仔细观察走刀路线,与预想的一致后开始加工。机床旁边配置了电脑,学生加工过程中可以观看微课。学生加工的过程通过SIE项目教学平台与企业专家连线,专家通过平台直播观看学生的情况,指出学生装刀太过随意,可能会导致切削角度不对,影响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还有对学生工量具的摆放提出了批评,作为一名机械操作工,工量具就是“伙伴”,应该规范摆放,提高工量具的使用寿命。企业专家提出的要求,是希望学生明白安全文明生产的重要性。
4.测量产品,检验质量
对智慧校园,国内学者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校园应用[1],是一种智慧的学习环境[2],是对数字化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3]。
完成尾锥生产后,按照企业车间6S管理标准清理工位,负责质检的学生到检测台对产品进行测量,填写评分表(见表3),大部分学生加工的尾锥尺寸都在公差范围内,有两组的误差较多,通过讨论分析原因是没加暂停指令修改刀补。企业专家与学生耐心解释,可以看作是批量加工中的首件试切,粗加工后有误差是很正常的,原因可能是机床间隙、切削用量不准确、对刀有误差、同学读数有误,等等,因此需要在粗加工后暂停修改刀补参数,消除误差。在企业车间,如果加工出来的产品不及格,操作员工将会拿不到工时费。学生在后续的加工中吸取教训,按照企业专家的建议,在教师的指导下基本能吧精度控到范围内,学生也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表3
课后在SIE教学平台上完成本节课的相关练习,教师根据加工情况整理问题做成练习,练习内容是本项目的理论知识,实训的参数运用和安全文明生产等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巩固和深化。
5.评价总结,项目提升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自评,组长点评每位组员的表现,小结收获与不足。然后派代表上台开展本次项目的总结,归纳心得,教师给予适当的建议和点评,并把学生的表现分录入SIE教学平台。然后连线企业专家,专家根据学生上课表现和上传的评分表,对每个小组进行点评,评出表现最优的小组,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项目提升,导出下次任务,本次任务是尾锥的单个加工,看作是企业产品的首件试切,如果要批量生产尾锥,在工艺和程序上有哪些改动?后续的任务既是本次任务的延续,也是对学生实际岗位能力的一次升华。
数控车编程与实训这门课以往的教学方式是理论先行,少讲应用,导致我们大部分学生在实际岗位上不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于1+X的中职数控车编程与实训SIE项目教学模式探究是从实际企业岗位角度思考,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天性制定项目任务,坚持以行业需要为导向的评价标准。SIE项目教学借助信息化平台把企业专家、设备资源等请进课堂,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学生对数控加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习的兴趣。SIE项目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1+X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考证的通过率,也提升了我校数控模具专业在本地区的知名度,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国家需要、企业受欢迎的复合型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