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水超 姜 凤 何 颖 崔 涵
(徐州工程学院金融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建立起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长江三角洲由于其广阔的经济腹地、发达的市场化程度以及其极具竞争优势的国际地位,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一环。2020年至今,中央政府已发布多项相关政策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出区域一体化对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对于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对于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有建设性意义。虽然长三角发展小组积极着手用大力发展新性产业来解决产业间同质的问题,以不断促成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局面;但是,现实情况是目前长三角各城市政府之间仍难以避免恶性竞争、消极合作的情况。为此,本文致力理清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其产生的溢出效应又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怎样的影响。
本文以长三角区域的上海、宁波、苏州、杭州等27市作为研究对象。长三角的三次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由2000年~2012年的“二三一”变为2013年~2020年的“三二一”。数据资料显示,2018年长三角中心区城市所占面积为我国总体面积的2.7%,常住人口为全国总人口的11.5%,国内生产总值为全国的20.5%。2018年长三角中心区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0.085%、37.534%、66.174%。整体上看长三角经济形势向好,但是在区域内部仍存在着产业同质程度高、规模小的问题,第一产业比例较低、重工业产能过剩的现象仍待改善。因此,如何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长三角发展的重点和焦点。
产业结构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状态,它需要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对于促进产业间的比例协调,提高产业间的配置效率,协调产业发展需求与资源需求不足有重大作用。合理化是通过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来对不合理产业进行调整,而高级化是从科学技术的进步方面来实现产业优化的目的。当产业结构与社会再生产相适配时,经济就能得到相对顺利的发展,产业结构与社会再生产相违背时,就会抑制经济的发展。此外,我们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同时要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二者之间均衡发展。目前,长三角需要从合理化和高级化两方面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协调经济发展,从而形成良性经济循环。产业结构优化内容通常也是政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一个目标导向和总体框架。
依据上述理论,本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来估计各因素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其中,被解释变量Y用第三产业比列/(第一产业比例+第二产业比例)表示。解释变量为:①X1代表城镇化率;②X2代表进出口总额;③X3代表三大产业就业总人口;④X4代表地区科技补贴金额;⑤X5代表技术市场成交额;⑥X6代表固定资产投资;⑦X7代表科研人才数目;⑧X8代表城市金融发展效率;⑨X9代表城市工业总产值;⑩X10代表实际使用外资。
表1 变量说明
为减少数据异方差性,将所有数据取对数,在此构建产业结构优化标准面板数据模型:
式中,t表示时期且T=8;i表示截面地区;a,b,……,j为待估系数;i、t分别表示空间和时期效应;itε为随机误差项。用Eviewxs软件来做面板数据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法。
为保持统计口径一致性,本文选取2011年~2020年间长三角四个代表性城市作为研究的主要区域,通过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以上海和苏州作为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代表,以泰州和镇江作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城市代表,并且查阅关于这四大城市相关指标的数据,所使用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2020)、第一财经网、聚汇数据网、中国金融信息网及各省统计年鉴等。
因为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三大产业等的差异,导致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空间异质性;在众多影响地区开放程度的因素中,技术要素和资源分配逐渐自由化,促使各地区之间的协调程度不断加强。在空间自相关测量中,Moran′s指数是最常见的,本文使用Moran′s I指数来识别长三角经济区各地区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公式如下:
其中,I为Moran′s I指数,Xi和Xj分别为地区i和地区j的观察值,X的含义是样本的均值,S2样本方差Wij为空间权重矩阵。I的范围是-1到1,当I大于0的时候说明各地区产业结构在空间上是正相关,当I小于0说明地区产业结构在空间上是负相关,而I为0时表示地区之间无相关关系。
(1)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2011年~2020年长三角经济区三省一市各变量的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两种单位根检验方法下10个变量的水平值均在1%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2)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空间相关性检验。如图1所示,2011年到2020年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的莫兰指数呈稳定趋势,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可知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面板全局莫兰指数计算结果为0.1178,概率为0.0003,由此可知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在全局上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综上在研究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过程中需要引用空间计量模型。
图1 2011年~2020年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的莫兰指数
(1)空间滞后与误差面板模型的选择。各个影响因素均对本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情况有很大影响,但是邻近区域对长三角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大小及方向并不确定。根据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SEPM模型的LM和R-LM的检验值均通过1%了的显著性检验;由SLPM模型的检验结果中只有LM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而R-LM则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且SEPM模型LM的显著性水平比SLPM模型高。模型估计结果见表2。
表2 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的模型估计结果
通过表2模型估计的结果,Adj_R2为0.863,接近1且高于0.85,说明模型估计的过程中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较好。空间误差模型中,LM-Error和R-LM(error)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而空间滞后模型中R-LM(Lag)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则充分表明本文适合选择空间误差模型。
(2)随机效应与固定效应的选择。通过空间Hausman检验结果来确定空间效应与产业结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计算的结果为21.436,显著性水平为0.493,显示并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原假设中个体效应与10个影响因子之间无相关性是成立的。则对于本文的数据来说选择空间滞后和随机效应的SDM模型更为合适。
从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的SDM模型的估计值可以看出,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的teta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明显的正空间溢出效应。由于空间滞后项的存在,SDM模型的点估计不能代表自变量的边际效用,还需要计算直接效用、间接效用和总效用来体现。根据表3的计算结果,10个影响因素的系数值与直接效应值在同一显著性水平下,10个影响因素的空间相互作用系数均符合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的显著性水平。以下从三种效应来分析。
(1)从直接效应来看,区域科技补贴金额、三大产业总就业人口、科技人才数量、城镇化率、长三角经济区城镇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显著促进了区域产业优化。其中,区域科技补贴的系数值最大,其次是三大产业的就业人口。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城市金融发展效率和技术市场成交额的影响不显著。
(2)从间接效应来看,三产业就业人口均通过了1%显著性检验,表明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通过空间传导机制促进周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即长三角区域间形成产业结构优化一体化,呈现协调发展趋势。科技人才数量、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工业增加值和实际使用外资均通过10%显著性检验,但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有负外部性。这是由于这四个因素的发展会截住周边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的各种资源,从而导致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降低。技术市场成交额、城市金融发展效率和城市化率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不明显,说明这三个因素的发展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缺乏有效影响,未能与周边地区建立共同的协调机制。
(3)从总效应上看,三大产业的就业人口和科技补贴金额均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是通过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促进的,其中科技补贴金额系数值最大,说明区域技术进步对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科技人才数量、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均通过10%显著性检验,但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说明这三个因素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负扩散效应远远大于其直接效应。
本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及其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邻近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可以促进该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且空间联动效应自2011年以来相对稳定。
(2)区域科技补贴金额、三大产业就业总人数、科技人才数量、城镇化率以及该地区城镇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显著促进了该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其中,区域科技补贴金额、科技人才数量和固定资产投资均位居前三。
(3)实际利用外资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周边地区资源具有封闭效应,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科技人才数量、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的负扩散效应远大于其直接效应,因此对周边各地区的总效应均为负。进出口总额对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不明显。
根据以上3点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1)促进产业结构的科学技术创新。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科技发展和分工深化,促进电子通信产业向信息化、智能化迈进,汽车产业和石油化工等第二产业不断向深加工、高附加值化发展,同时推动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高端制造业等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此外,要坚持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管齐下,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相融合,引领工业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增加对科学技术资金投入。长三角地区要继续以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适当增加在产业技术研发上的费用,建立科研场所研究院等。为提高产业结构水平,长三角政府可以出台一些鼓励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投向科技含量高、劳动生产率高的产业。目前,长三角地区的电子通信产业、汽车业及石油化工业等已成为支柱性产业,但是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因而我们需要不断推进技术进步,不断加大对投资和创新的支持力度,增强产品竞争力。
(3)引进高素质人才。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劳动生产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人才开发方面,大力引进和培养世界级战略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青年科技人才,加强创新型、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在人才流动方面,特别要放宽劳动力流动限制,实现城市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市场一体化程度,营造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拓宽空间溢出渠道,激发创新活力。
(4)地区之间积极开展合作。要促进规模等级相近的城市之间的正向空间溢出,形成区域间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加强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之间的扩散效应,以中心城市的发展极、增长极带动区域发展。要进一步完善邻近较不发达地区对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承接,不断鼓励和引导高等级城市带动邻近城市共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