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麟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改革开放的推进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催生了新支付方式,即信贷消费,如蚂蚁花呗(以下简称花呗)。《华东政法大学:2018中国大学生网络生态和消费行为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中国在校大学生月均基本生活费约为1325.5元,将近半数大学生都常用线上购物,约57%的大学生用过消费金融。在大学生使用过的消费金融中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蚂蚁花呗、信用卡、蚂蚁借呗,其中蚂蚁花呗以近66%的占比高居榜首。花呗以申请门槛低、操作便捷、有免息优惠等优势备受大学生青睐。因此本文选择花呗作为信贷平台代表,以福建省H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了解该校大学生使用花呗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随着互联网金融深入日常生活,大学生中逐渐盛行一股“花呗热”。在校方和家长监管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下,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体验到花呗的便利和快感后易深陷其中,最终面临逾期甚至征信受损的困境。信贷消费远不止一种个人行为,更可能演变为社会问题,对社会运行与秩序的维持发出挑战。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培养科学消费观以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的需要,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大学生应树立崇高的理想及社会责任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侵蚀。校方有义务净化校园环境,形塑正确消费观,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同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提高对子女的督导意识,将非理性消费的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不可否认,花呗在大学生群体中热度非常高。花呗的申请门槛低,审批手续少,是大部分学生信贷消费的首选。高照等(2019)认为大学生消费观与便利、成本、安全成正相关关系,花呗以其便利的操作、低廉的使用成本以及对用户隐私的保护等优势深受大学生群体的青睐。
令人担忧的是,花呗带来了“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热潮,使大学生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进一步助长了其信贷消费行为。如钟敏容等(2018)提出第三方支付的便利及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高包容度使大学生形成了对花呗从谨慎使用到习以为常甚至过度依赖的态度转变,超前消费现象较严峻。针对此现象进一步探讨后果,过度消费导致还款能力不足,增加家庭负担;花呗逾期对个人征信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还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同时,超前消费还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习质量,部分学生在陷入债务危机后只能利用上课时间进行兼职,面临成绩下滑和无力还款的双重打击。张茜(2019)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大学生逾期还款现象进行调查,发现逾期还款与使用花呗时未对后期还款进行规划呈正相关,大学生本身并无稳定收入来源,后期还款时会面临较大困难,甚至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部分学者针对大学生使用花呗进行网络消费的风险做了探讨。陈纯(2019)认为,大学生使用花呗易产生较高信用风险,究其原因可能为个人还款能力不足、还款意愿不强、对逾期违约的认知模糊、可用额度较高等。吴可凡(2018)指出大学生消费观念不成熟而造成的道德风险和不法分子利用花呗进行套现造成的安全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欲望永无止境,支配其行为选择,人类的需求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划分为五层次,即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爱和归属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人类就是在不断追求高层次需求的满足中产生新的动机与行为,对于现阶段低层次需求基本满足的大学生来说,其追求社交及尊重需求满足的欲望较强烈,消费需求层次随之提升,面对某些无力负担的消费品,花呗将是可能之选。
羊群效应最初被应用于经济学中,常用来描述个体在进行消费决策时的跟风、“随大流”心理。人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大学生虽然乐于彰显“个性化”,但更惧于成为他人口中的“异类”,迫于群体的压力而做出一致行动,例如为了融入某群体而选择花呗等信贷产品消费自身超出自身经济水平的商品,从而避免与该群体中的成员格格不入而遭到孤立。
人们对个人所持有的资产有分门别类的安排,尽管可能意识不到此种行为,但却深刻影响了个体的消费决策。呈实物形态的现金和储蓄在银行卡等电子货币中的资金在价值的衡量上是相同的,但因心理账户的影响,大学生用现金来消费,“花钱”的感觉更强,因而更谨慎克制。此外,花呗借款与劳动收入也经常被存入不同的心理账户,在电子支付与小额借贷的双重冲击下,大学生在信贷消费时经常呈现非理性的状态。
本文根据研究主题设计问卷,分三部分:一为被访者信息,如性别、年级等;二为描述性分析,如使用花呗的原因及频率等;三为解释性分析,如消费需求层次对使用花呗的影响等,并设置李克特量表收集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500份问卷,剔除有漏填、错填等问题问卷后,共回收有效问卷436份(男性235份,女性201份),回收率达到87.2%。
问卷显示,超过90%大学生使用过花呗,42.5%表示“经常使用花呗”。超七成大学生每月可支配收入在1000元至2000元不等,60%左右表示每月收入“够用”或“有结余”,但仍近四成学生认为收入“稍微不足”。生活费不足并非必然导致该群体选择花呗进行消费,消费结构的变化、需求层次的提高及同辈群体的影响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使用花呗的大学生中,过半数认为花呗“支付便捷度高”或“申请及使用门槛低”,但也有48.85%的大学生因“生活费不能满足消费现状”而开通花呗。大学生拒绝使用花呗的原因占比最高的是“不喜欢提前消费”,占63.75%,其次是61.25%的“担心自己没有还款能力”,再次是52.57%的“担心隐私泄露、信息安全等问题”。用户隐私泄露成常态,信息安全存在大隐患,将用户信息倒卖给非法借贷集团,且实行无差别放款制度,催生大学生的信贷消费欲望。
从图1中可直观看出,超六成男大学生将花呗用于电子产品上,其次是游戏等文化娱乐;女大学生则在服饰与护肤彩妆方面使用花呗较多,分别为68.94%与71.97%。这也印证了赵佳宁(2018)提到的大学生超前消费因性别而不同,通常来说,女性在服饰和美容上支出更多,而男性则在电子产品上支出更多。
图1 花呗消费类型与性别交叉示意图
提前还款的学生占56.88%,选择到期还款占40.63%,经常逾期的学生占11.88%。在逾期但无还款能力的学生中,42.72%选择“兼职还款”,30.74%选择“请求父母的帮助或向朋友、同学借钱”,但仍有26.57%选择“向其他信贷平台贷款”,为避免罚息越积越多,大学生易慌不择路,掉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死循环中,最终债台高筑,身心长时间处于高压下的大学生最终只能求助身边人,甚至中断学业。
超五成大学生表示“听说过,但不太了解”。花呗属于小额贷款,与芝麻信用紧密相联,若频繁逾期,大学生不仅要支付每日一增的罚息,平台有可能永久性冻结花呗并降低其芝麻信用,自从花呗被纳入央行征信系统以来,逾期的用户将被拉入征信黑名单,个人生活方方面面将受到极大限制。
高校作为帮助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其正向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选择“偶尔进行宣传”的大学生占37.87%,“从未宣传”占25.56%,“经常宣传,对我帮助较大”占19.23%,说明高校在金融理财、网络安全、征信等方面知识的宣传与引导存在缺口,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理性的消费意识已是刻不容缓。
将消费需求层次、从众心理及资金归类意识(分别操作化)与大学生使用花呗的意愿高低进行交叉表分析,并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2 相关性分析
据分析结果可知,消费需求层次、从众心理、资金归类意识均与使用花呗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符号消费的潮流下,大学生购买某产品已不再停留于追求功能的阶段。如穿衣已不再停留于保暖、蔽体的功能,而是身份、品位及购买力的彰显,不仅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更关注背后的符号意义。班建武等(2007)提出消费具有自我定义与分类的功能,人们通过消费不同层次的商品而归为不同的类别,近些年兴起的符号消费造成了青少年对自我认同的断裂,导致认同危机,应学会分辨出需要与欲望,对人生进行赋值,避免精神自我的放逐。大学生对金钱的认知尚未成熟,对外在媒介的抵御力较低,极易受到广告和商家促销的鼓动而做出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花呗便捷的借款手续更加速了这一现象。
此外,大学生贷款消费的心理与同辈群体的影响息息相关,同辈群体中盛行攀比之风,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想。从个体层面看,大学生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从众倾向高,易盲目跟风,消费难以承受的高价商品以在同辈群体中彰显优越感,力图“求异”。
最后,大学生在使用花呗易将其借款看作是“意外之财”,将数字流与现实中的资金、花呗借款与正常收入分别放入不同心理账户,在享受花呗带来的高消费快感时,常忽略“还钱”的事实,更有甚者持有“还不上钱就卸载花呗”等侥幸心理,最终深陷财务负债。花呗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同于贷款程序复杂的银行,只需绑定个人信息便可使用,为超前消费提供极大便利。若不对此加以限制,大学生易过度消费,需还款越积越多,通过其他方式如校园贷等加以解决,长此以往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扰乱社会治安。
(1)树立科学消费观,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大学生常沉迷于消费符号商品的快乐中无法自拔,却为每月一度的还款而发愁。应建立合理的消费认知,盲目攀比、炫耀消费不可取,远离信贷迷诱惑,摆脱对花呗的需求,坚定信念,专注与优异学习成绩与良好个人德行的塑造。
(2)重视个人良好信用的维护,提高防风险意识。花呗要求用户将个人信息对平台开放,存在信息泄露隐患,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有“羊入虎口”的风险。应审慎权衡利弊,能不贷坚决不贷,杜绝利用花呗进行套现等非法操作,拒做金钱的奴隶。
(1)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引导学生合理消费。校园作为规范大学生观念与德行的场所,应义不容辞的对大学生信贷消费行为进行规劝。同时与家长通力合作,引导大学生对消费进行合理规划。普及金融理财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及防风险意识。也要严厉打击相关违法借贷平台,协同当地政府部门保障学生合法利益。
(2)净化校园风气,传播优秀文化。校方应倡导大学生接受先进文化洗礼,并将其内化为自身行动准则。现阶段校园里的攀比、浮夸习气进一步蔓延,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求知环境,使大学生自觉抵制网贷幻象带来的不良诱惑。
(1)加强平台规范,杜绝非法行为。花呗作为金融借贷市场上的黑马,应提升技术水平,完善防火墙建设,杜绝用户信息被曝光,坚决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更不可有意而为之。启动定期自检工作,抵制倒卖用户隐私等违法行为,禁止用户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进行借款。
(2)对大学生用户制定针对性规则。花呗为大学生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埋下隐患,应仔细审查用户资料,对大学生用户予以特别标明,并以推文等形式普及金融借贷知识。加大对芝麻信用过低的大学生用户的警示力度,让逾期的代价高于信贷消费的快感,给大学生群体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