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洁莹(中山市中医院检验科,广东 中山 528400)
肾病综合征(NS)是指由多种肾脏病理损害引起大量尿蛋白、高脂血症等的临床综合征[1]。NS 患者若不及早发现及就诊,则会加重肾功能损伤、代谢紊乱,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危及生命[2]。因此,需要合理运用临床检测技术,提高NS 诊断准确性,改善预后。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能保护毛细血管完整性,血小板计数(PLT)指单位体积血液中含有的血小板数目,PLT 减少提示血小板生成减少、破坏过多或消耗增加,临床多将其用于诊断止血及血栓性疾病。NS 患者血栓形成机制为体内大量白蛋白随尿液排出,加之代偿性肝脏合成增加,会引起血小板功能紊乱及纤溶系统、凝血、抗凝成分改变,最终形成血栓,加重病情[3]。故可知NS与血小板及凝血指标有关。据徐长青[4]研究表明,凝血四项检测能直接观察NS患者的凝血状况,判断其疾病发展。为探讨PLT 与凝血四项检测在诊断NS 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择88例患者与44例健康受检者分组对比。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将44例肾功能代偿期患者纳入A组,将44例肾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纳入B组,另外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38位健康受检者,将其纳入C组。纳入标准:(1)A、B组符合《安徽省成人肾病综合征分级诊疗指南》(2016年版)[5]相关诊断标准;(2)A、B组尿蛋白定量均>3.5 g/24 h;(3)A、B组血浆白蛋白均<30 g/L;(4)A、B组出现组织水肿及高脂血症。排除标准:(1)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2)近12 w内有抗纤维化、抗凝剂服用史。A组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35~76(58.12±4.62)岁;疾病分类:原发性29例、继发性15例。B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36~77(59.06±4.50)岁;疾病分类:原发性31例、继发性13例。C 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34~77(58.81±4.55)岁。三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别以紫头(EDKA-K2 抗凝)管、蓝头(枸橼酸钠抗凝)管抽取A、B、C组空腹8 h静脉血样,紫头管为2 ml,蓝头管为3 ml,2 h内完成PLT与凝血四项检测。(1)充分摇匀紫头管内血样,采用Sysmex XN-900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仪器常规通道内以电阻抗法计数进行PLT检测。(2)蓝头管内血样经离心取血清,离心半径为8 cm,离心速度为3 000 r/min,采用STAGO-R MAX全自动凝血仪检测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3 临床观察指标 如实记录A 组、B 组、C 组PLT与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包括FIB、TT、PT、APTT。抽取A、B、C 组静脉血5 ml,测定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比A、B组血清指标;对比A+B组与C组血清指标;对比A+B组、C组血小板指标;对比A、B组血小板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A、B 组血清指标比较 B 组PLT、FIB 均高于A组,TT、PT、APTT 均长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A、B组血清指标比较(±s)
表1 A、B组血清指标比较(±s)
血清指标PLT(×109/L)FIB(g/L)TT(s)PT(s)APTT(s)A组238.32±45.26 3.77±0.52 23.68±2.15 16.37±2.22 31.66±2.69 B组290.12±45.33 4.35±0.55 26.48±2.66 19.07±2.42 35.01±2.73 t 2.191 2.128 2.452 2.315 2.382 P 0.048 0.049 0.030 0.033 0.032
2.2 A+B 组、C 组血清指标比较 A+B 组PLT、FIB均高于C 组,TT、PT、APTT 均长于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A+B组、C组血清指标比较(±s)
表2 A+B组、C组血清指标比较(±s)
血清指标PLT(×109/L)FIB(g/L)TT(s)PT(s)APTT(s)A+B组268.45±43.51 3.94±0.76 24.23±2.40 17.19±2.34 33.67±2.64 C组207.23±43.62 2.56±0.62 19.21±2.46 12.01±1.27 27.34±2.51 t 2.359 3.068 3.504 3.771 4.030 P 0.045 0.006 0.002 0.01 0.000
2.3 A+B 组、C 组血小板指标对比 A+B 组PCT、PDW、MPV 均大于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A+B组、C组血小板指标比较(±s)
表3 A+B组、C组血小板指标比较(±s)
血清指标PCT(%)PDW(%)MPV(FL)A+B组0.37±0.13 19.34±2.11 12.18±2.20 C组0.30±0.09 16.85±1.03 9.65±1.02 t 2.214 5.302 5.217 P 0.048 0.01 0.01
2.4 A、B 组血小板指标比较 B 组PCT、PDW、MPV均大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A、B组血小板指标比较(±s)
表4 A、B组血小板指标比较(±s)
血清指标PCT(%)PDW(%)MPV(FL)A组(n=44)0.31±0.07 19.31±1.45 11.52±1.37 B组(n=44)0.37±0.11 21.02±1.30 13.20±1.20 t 2.301 4.390 4.612 P 0.046 0.01 0.01
据流行病学报道,我国2014年的NS患病率高达20.36%,NS 占肾活检病例的40%,同时仍有逐年上升趋势。NS的主要症状为“三高一低”,部分患者可长期无症状,若肾脏疾病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加重,血小板自发性聚集,则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甚至引起心、肺功能衰竭[6]。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延缓NS 患者肾功能损害的进展,改善症状及预防并发症有重大意义。
PLT在检测NS患者血凝状态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因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血脂代谢异常,故将凝血四项检测纳入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PLT、FIB均高于A 组,TT、PT、APTT 均长于A 组(P<0.05),这表示NS患者的高凝状态随疾病发展愈发明显。FIB为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可通过血小板膜上受体结合形成动脉血栓。当NS 患者因病理变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其内皮下组织中的Ⅰ、Ⅲ型胶原暴露,血小板膜表面的受体糖蛋白1b与Ⅰ、Ⅲ型胶原中9肽结构的活性部位产生连接,实现黏附,释放二磷腺苷,导致血小板聚集[7-8]。同时,NS 所致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也可诱发血小板自发性聚集,释放血小板因子3、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以促进凝血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凝血酶[9]。
本研究结果显示,A+B 组PLT、FIB 均高于C 组,TT、PT、APTT 均长于C 组(P<0.05),这表明PLT 与凝血四项检测有利于NS 的诊断,其原因分析如下。TT、PT、APTT 与FIB 联合可精确检测机体外源性凝血因子及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增多。凝血机制主要分为凝血、抗凝,两者间的动态平衡是正常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流动状态与防止血液丢失的关键。而机体的正常凝血机制主要依赖于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功能,有效的血小板数量及质量,正常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10-11]。NS患者因血管壁功能减退引起肝脏代偿性合成增加,增加凝血因子合成,加快酶原转换为酶的速度,升高FIB水平,由于其分子量大,不易随尿液排出,体内纤维蛋白沉积、纤维蛋白溶解动态平衡紊乱,加重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12]。同时,当NS患者血浆白蛋白<30 g/L 时,其血浆胶体渗透压随之降低,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进一步刺激肝脏合成白蛋白,既加重肝脏负担,又增加FIB及凝血因子合成,促进血小板聚集,加重高黏滞血症,增大静脉血栓风险[13-14]。由此分析,PLT与凝血四项指标能直观反映NS患者病情变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A+B 组PCT、PDW、MPV 均小于C 组(P<0.05),这提示血小板指标可为NS 提供诊断依据。肾小球充当人体的血液过滤器,通常情况下,当循环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肾小球可将血液中的水、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滤入肾小囊的囊腔。但NS 通常由肾小球损伤所致,肾小球受损会导致其过滤作用减弱,允许过多的血液蛋白质渗入机体尿液,引起肾功能损害,从而降低肝脏的代偿能力,破坏纤溶系统平衡,进而引起血小板功能紊乱,故NS患者的血小板指标均大于健康受检者[15]。本研究结果显示,B 组PCT、PDW、MPV 均大于A 组(P<0.05),这证明与肾功能代偿期患者相比,肾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更高。人体器官组织受损时,血小板与钙离子、凝血酶等物质可快速聚集于损伤破损的血管壁局部,形成血栓,堵塞发生破损的血管壁以止血。在NS影响下,患者的纤溶、凝血机制失去平衡,加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减弱,大量血浆蛋白透过肾小囊的囊腔,渗入尿液形成尿蛋白。一方面,血浆蛋白丢失过多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容易受细菌等病原体侵袭而引起体内炎症发生,致使血小板大量聚集于炎症局部;另一方面,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越高,提示肾脏滤过功能越差,肝脏代偿合成蛋白量增加,凝血及纤溶机制被破坏,形成恶性循环,故肾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血液粘稠度高于代偿期患者[16]。
综上所述,NS 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高凝状态,病情加重时,患者高凝状态相应加重,临床应用PLT 与凝血四项检测有利于分析患者病情,另外,PCT、PDW、MPV 血小板指标也对NS 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建议临床联合应用,以期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