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玉
(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 心电图,江苏 226300)
“心房颤动”是一种由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大量饮酒等引起的心律失常现象,临床发生概率比较高。情绪激动、感染、饮酒是诱发心房颤动的主要原因,部分患者发病无任何诱因[1]。心房颤动的典型症状是头晕、胸闷、乏力以及心悸,少数患者在发病时还会出现晕厥、多尿等,对患者生命安全有较大威胁[2]。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对于心房颤动患者及时诊断、控制疾病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是治疗关键[3]。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临床诊断方式,对于心房颤动的准确检出、鉴别诊断、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心房颤动的临床诊断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根据心律、症状、体征等进行初步评估,然后借助一系列辅助检查进一步确诊[4]。心电图是对心房颤动进行临床诊断的重要检查,是医生进行判断的硬性指标,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P波消失,由小而不规则的f波取代,RR间期也不规则,依此进行疾病确诊[5]。常规心电图由于检查时间短,检查期间患者可能无心房颤动具体表现,出现漏诊,耽误后续治疗[6]。为了提高心房颤动的诊断准确率,使用动态心电图技术,对患者进行24h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监测,以此获得患者日常真实、准确的心脏活动,为医生诊断心房颤动提供可靠依据[7]。本研究对2019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38例心房颤动患者及同期进行检查的非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探究动态心电图技术在心房颤动患者病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10月。研究对象:试验组为心房颤动患者38例;对照组为非心房颤动的患者38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区间 45-78岁,平均年龄(64.15±2.48)岁;舒张压水平 83-111mmHg,平均(90.45±3.05)mmHg,收缩压125-151mmHg,平均(135.15±10.15)mmHg;身体质量指数(BMI)21-26kg/㎡,平均(24.45±1.05)kg/m2。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龄区间46-78岁,平均年龄 (65.05±2.51)岁;舒张压水平 86-114mmHg,平 均(91.15±2.94)mmHg,收缩压 123-149mmHg,平均(134.06±10.02)mmHg;身体质量指数(BMI)21-26kg/m2,平均(24.39±1.10)kg/m2。
试验组纳入标准:①通过症状体征观察及各项检查结果确诊为心房颤动;②病情稳定,住院治疗;③患者对研究知情,自愿参加。
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具有良好的配合度及依从性;②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患者;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④意识或认知障碍。
对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进行心房颤动的临床诊断。检查设备为深圳博英或上海群天12通道动态心电记录仪。检查前,向患者介绍、讲解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具体操作、作用、意义、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认识,使其积极配合。对患者连接动态心电图检查仪电极片的皮肤进行清洁、消毒,为患者佩戴并固定好。嘱咐患者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过程中,正常活动、进食等。记录患者24h时间内发生心房颤动的次数、持续时间,获取相关的心电图指标,记录在动态心电图仪中。检查完成后,将动态心电图仪的存储连接电脑,导出具体心电图数据,获得心电图检查具体数据。
动态心电图检查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负责进行,心电图电极片安装、固定良好,动态心电图仪正常运行,无故障发生。患者检查期间的生活作息、活动、饮食正常,未进行特意控制。排除仪器设备、人为等因素对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造成的影响。动态心电图检查相关数据及心电图波形由2名高年资医生观察、分析,给予各自的诊断意见,如果诊断意见有差异,且无法互相说服时,需要加入1名医生,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对最终的诊断结果进行确定。
比较心房颤动患者及非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包括P波最大时限、P波最小时限、P波离散度。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P波最小时限)。
以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时负荷量差异对病情进行区分:①低负荷:负荷量≤20%;②中负荷:20%<负荷量≤50%;③高负荷:负荷量>50%。病例数分别为:12例、12例、14例。负荷量=心房颤动发生时间/总记录时间。
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获取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形式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心房颤动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非心房颤动患者;试验组心房颤动患者P波最小时限明显小于对照组非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患者及非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 1 所示。
表1 心房颤动患者及非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s)
表1 心房颤动患者及非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s)
组别 P波最大时限(m s) P波最小时限(m s) P波离散度(m s)试验组(n=3 8) 1 1 8.4 5±1.0 5 6 8.0 5±1.6 4 5 0.1 5±1.1 5对照组(n=3 8) 1 0 5.3 4±1.1 8 7 5.3 4±1.0 8 3 0.6 4±1.1 8 t 5 1.1 6 4 2 2.8 8 5 7 2.9 9 1 P 0.0 0 0 0.0 0 0 0.0 0 0
心房颤动不同负荷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指标比较,低负荷与中负荷患者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颤动次数、心房颤动最长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平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低负荷与高负荷患者,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颤动最长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心房颤动次数、平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负荷与高负荷患者比较,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颤动次数、心房颤动最长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 2 所示。
心房颤动临床发病率很高,常见于中老年人,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身心健康,且对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8]。心房颤动包括阵发性、持续性以及永久性三种类型。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方案与非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并对快速心室率进行有效控制,预防脑卒中等并发症,但是无法根治。心电图检查是临床诊断心房颤动的常规方式,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波形特征进行疾病判断。具体表现为[9]: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的P波消失,被小而不规则的f波所替代,RR间期不规则。心房颤动患者在房颤未发生时,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可以得到正常结果,无法检测出心房颤动[10]。如果患者的情绪波动、紧张、饭后过饱、活动等,均会影响检查结果。因此考虑使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患者进行长时间的心电活动监测,得出准确图形[11]。苏运璞(2020)[12]研究指出,超长时程动态心电图在心房颤动诊断中应用,可以通过对患者长时间的心电监测,记录患者发病时的动态改变,提高房颤检出率。张德中和蔡薇(2020)[13]研究表明,不同负荷量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lorenz散点图分布差异大,心电图指标中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以及心房颤动次数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表 2 心房颤动不同负荷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指标比较(±s)
表 2 心房颤动不同负荷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指标比较(±s)
组别 室性早搏(次) 房性早搏(次) 心房颤动次数(次)平均心率(次/min)心房颤动最长持续时间(min)低负荷 297.45±12.34 1734.78±214.15 3.57±0.45 67.15±2.45 11.24±1.54中负荷 224.46±10.45 2046.41±223.21 2.84±0.37 70.34±9.45 54.15±5.61高负荷 273.15±10.45 2545.15±264.15 3.71±0.64 68.67±9.64 84.63±12.15 t/P 低负荷与中负荷比较 16.116/0.000 3.628/0.001 4.469/0.000 1.220/0.234 27.520/0.000 t/P 低负荷与高负荷比较 5.366/0.000 8.642/0.000 0.653/0.520 0.571/0.574 22.467/0.000 t/P 中负荷与高负荷比较 11.844/0.000 8.221/0.000 4.321/0.000 0.445/0.660 7.972/0.000
P波可以反映心房内传导阻滞情况,P波离散度提示了患者心房不同部位非均质电传导活动,是反映心房传导延迟的重要指标[14]。研究中心房颤动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最小时限、P波离散度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动态心电图可以准确诊断心房颤动。同时不同负荷的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检查指标各异。分析原因为: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对患者进行24h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检查,准确记录患者正常生活中不同时间点的心电活动,弥补了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偶然性,对于心房颤动的发作捕捉、确定更为精准[15]。
综上所述,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