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达,劳诗伟
(化州市人民医院 超声科,广东 525100)
肺小结节为孤立型肺结节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一种类型,其病变直径介于5-10mm之间[1]。利用影像学技术对结节(大小、密度、位置等)进行检测,可对结节性质进行判断,在临床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于SPN的诊断通常使用常规螺旋 CT(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CT)进行引导,其对于诊断SPN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但对于肺小结节的诊断,常规诊断方法未达理想诊断效果,如X线胸片对肺小结节的细节显示不够[2],只能起到提示诊断的作用而无法定性;CT虽能在肺小结节诊断中较好地显示细节,但检查时所用辐射剂量与碘摄入量较高[3],易给人体带来损伤。另外,常规诊断方式对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诊断较为困难。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应用声诺维(六氟化硫微泡),具有无碘摄入、无辐射,可以识别有活性的组织,提高取材阳性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等优势[4],但目前对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定性诊断肺小结节的报道较少。为使肺小结节的定性诊断获得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将对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肺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医院行CEUS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60例肺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常规CT检查诊断为肺小结节,结节直径在5-10mm之间;②年龄18-70岁;③临床资料完整;④对本试验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治疗方式敏感或不配合试验者;②此前参与过类似试验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n=28)和观察组(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n=32),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 11例;年龄 23-67岁,平均年龄(38.29±7.26)岁;良性病变10例,恶性病变18例。观察组男20例,女 12例;年龄 24-68岁,平均年龄(39.16±6.43)岁;良性病变13例,恶性病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进行诊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日本佳能Aplio400、意大利百胜Mylab9),探头频率为5.0-7.5MHz,采用巴德Magnum内槽切割式自动活检枪及18G切割针,射程1.50-2.20cm。观察组采用CEUS经皮穿刺活检进行诊断:选择合适体位,采用常规超声观察病变部位、大小;观察完毕后将病变部位最大切面进行显示,启用双幅对比CEUS模式经肘部快速团注造影剂(2.4ml)随后注入生理盐水(10ml);注射完毕后启动仪器进行观察。穿刺流程:训练患者有意识地进行呼吸,保持呼吸平稳,以便穿刺顺利进行;穿刺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了解病灶的位置、边界、大小、内部回声、深度及血供等,确定安全进针路径;进行常规消毒、皮肤铺上无菌巾后,用2%利多卡因(5ml)局部浸润麻醉病灶区胸壁处皮下软组织。根据确定好的路径,实施超声引导时避开心脏和大血管,嘱咐患者屏气,用活检针进针至皮下组织,然后活检针迅速进入病灶内部或边缘高速弹射切割针后拔针,对进针次数与部位进行记录。穿刺结束后,用无菌纱布压迫穿刺部位。取用的病理组织用10%甲醛固定后送病理检查。穿刺后嘱咐患者制动,及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两组患者医护人员与穿刺流程一致。
行比较,根据患者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诊断灵敏度判断两种诊断技术的应用价值。③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穿刺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气胸、咳血痰和胸膜反应,其中胸膜反应的临床表现为气急胸痛、头晕头痛、低血压、低氧血症等。另外,对于并发症为有胸腔积液的患者,及时测量血压和行X线胸片检查。
60例患者中,55例判定为确定性诊断,穿刺成功率为91.67%(55/60);对照组共25例获得确定性诊断,2例为描述性诊断,1例不能诊断;观察组共获得30例确定性诊断,1例为描述性诊断,1例不能诊断。两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9.29%(25/28)和93.74%(3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比较[例(%)]
2.2.1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诊断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肺癌灵敏度为70.00%,特异度为83.33%,准确率为78.57%,阳性预测值为70.00%,阴性预测值为83.33%,kappa值为 0.533,见表 2。
表2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诊断结果(例)
2.2.2 CEUS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诊断
CEUS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肺癌灵敏度为84.62%,特异度为94.74%,准确率为90.63%,阳性预测值为91.67%,阴性预测值为90.00%,kappa值为 0.803,见表 3。
表3 CEUS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诊断结果(例)
60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9/6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8%(4/2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4%(5/3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肺癌发于肺部,同时肺也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器官[7]。随着医学技术与仪器的不断发展,患者肺部病变的诊断成功率也在逐年升高,常使用的诊断方式有X线胸片、SCT、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等[8-9]。 这些诊断方式在诊断肺部病变方面效果较优,但对于肺小结节的诊断却存在一定局限性,检出率较其他肺部病变低。为使肺小结节定性诊断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对患者及早进行诊断与治疗,需采取更加有效的诊断方式。CUES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与常规诊断方式相比,其优点在于:①安全性高。能够清晰地对针尖位置进行实时和动态监控,随时调整进针位置,避免给其他组织及血管带来损伤[10];②准确率高。清晰显示病灶部位血流情况[11],使手术人员更加准确地进行穿刺。另外,由于超声探头小,手术人员可选择不同部位与角度进行穿刺,显著提升了获得有效病理组织的概率[12];③取材更加便捷。对于肺小结节的一些混合型病变,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能更加清晰地显示边界[13],手术人员能更准确地选择实质性病理组织,使检验样本增多;④缩短确诊时间。与常规诊断方式相比,CEUS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可在更短时间内生成诊断报告,患者病情得到及时诊断。本研究采用超声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肺小结节定性诊断的应用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如下。
60例患者,55例判定为确定性诊断,穿刺成功率为91.67%(55/60),提示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活检准确率高;对照组共25例获得确定性诊断,2例为描述性诊断,1例不能诊断;观察组共获得30例确定性诊断,1例为描述性诊断,1例不能诊断,两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9.29%(25/28)和93.74%(30/32),由于恶性病变会使病灶增大、生长速度加快,诊断难度降低,故恶性病变的诊断成功率高于良性肿瘤。对于良性病变,及早对病变部位进行诊断后进行针对性用药,可有效避免病情延误,减少过量辐射对人体造成的损伤。CEUS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诊断灵敏度为84.62%,显著高于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的70.00%,提示CEUS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应用价值更高。60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9/6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8%(4/2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4%(5/32),提示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肺小结节定性诊断中诊断成功率高,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安全性高,在定性诊断肺小结节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用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