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兰 ,涂爱兰,颜 艳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528000)
众多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存在较高的心律失常发生风险。心律失常不会长时间发作,多发生于短暂时间段中,所以该病存在较高的诊治难度[1]。心律失常患者如果没有及时接受诊治,随病情发展,会逐渐演变为恶性心律失常,甚至造成猝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心律失常主要诊断方式为心电图检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心电图检查已从以往的普通心电图检查逐渐发展为动态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指运用动态心电图仪对患者于日常生活状态下连续24h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活动进行记录,并通过计算机对收集来的数据展开分析处理,此种检查方式可发现常规心电图检查时难以发现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3]。选取本院接诊的心律失常患者100例(2020年9月-2021年8月)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普通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于心律失常诊断中的效果。
选取本院接诊的100例心律失常患者(2020年9月-2021年8月),分别使用普通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所有患者。100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58例,年龄最低为32岁,最高为91岁,平均年龄(65.28±12.85)岁,病程范围 1-19(9.52±1.28)年。 本次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无沟通障碍;②知情同意,自愿配合,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②患有精神疾病者;③拒绝配合本次研究者。
所有患者先进行普通心电图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且维持身心放松状态。运用心电工作站展开12导联连续性描记,设置增益为10mm/mV,走纸速度为25mm/s,最大程度排除干扰,保障基线平稳,从而获取准确、清晰的图像,便于后续观察分析工作。待普通心电图检查完成后,运用动态心电记录仪展开十二导联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连续监测患者24h心电信号,医护人员叮嘱患者监测过程中要远离强电场或强磁场区域,保障监测的精准性。心电监测信息均录入电脑,之后进行回放、处理、人工分析校正。
①维持等电位基线标准状态时,ST段呈水平型或降低型,并且降低>0.1mV。②下移时间持续>1mms。③心肌缺血两次发作时间间隔在1s以上,且J点后80(ms)的标准测量ST段。
①记录比较于心律失常诊断中分别使用普通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率[4]。②依据心律失常发作时节律、心率、临床症状及持续时间等分析判断心律失常类型,包含室性早搏单发或者成对、房室阻滞、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单发或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束支阻滞、窦性心动过缓[5]。
运用SPSS25.0软件展开统计分析,数(n)与率(%)为计数资料表示方式,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比于普通心电图检查阳性检出率(62.00%),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检出率(81.00%)明显更高(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检查方式阳性检出率比较[n(%)]
两种检查方式在房室阻滞、束支阻滞、窦性心动过缓中的检出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相较于普通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于室性或房性早搏单发、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等方面检出结果明显更优(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式各类型心律失常检出状况比较[n(%)]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发病率不断增加,这些疾病均可引发各种心律失常,使患者病情加重[6]。部分研究指出,发生急性心肌缺血时,会影响患者局部心电稳定性,进而引发心律失常[7]。心律失常患者若未及时接受诊治,随着病情恶化,会逐渐发展为恶性心律失常,甚至造成猝死[8]。因此,尽早诊断极为重要。心律失常往往发生于短暂时间段中,诊断难度较高,临床主要采用心电图检查方式。当前,心电图检查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普通心电图检查与动态心电图检查[9]。普通心电图检查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均具备无创性,操作难度较低,尤其是普通心电图检查,经济性较强,耗时短,重复性更好,患者可于短时间内得知检查结果,认可度较高[10]。但是,普通心电图检查存在较强的局限性,此种检查方式仅能描述30s-1min患者机体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变化情况,无法有效检查出一过性心肌缺血以及非持续性心律失常,所以此种检查方式存在较高的漏诊率[11]。而从动态心电图检查角度而言,其可24h连续监测记录患者机体状况、心电信号10万次左右,可清晰地观测到患者处于多种状态(活动、安静、睡眠)中的病变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可有效诊断出阵发性、短暂性心律失常。并且,此种诊断方式可对心律失常展开定性诊断与定性分析,如以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时的节律、临床症状、心率、持续时间等为依据,细致鉴别心律失常类型,包含室性早搏单发或成对、房性早搏单发或者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室阻滞、短阵室上速、窦性心动过缓、束支阻滞等,相较于普通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存在更为明显的优势[12]。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对P波与QRS波的关系进行观察,注意是否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激动,产生几个P波后方才产生一个QRS波,两者是否存在规律性;②对P波激动性进行观察,探寻P波明显的导联,通常而言,肢体II导联P波明显,从中可对心房激动状况予以了解,对心房激动频率进行测定。对P波形进行观察,明确其属于何种P波(正常传导、逆向传导、异位P波、不规则颤动波、锯齿状扑动波等),另外需对P波的规整性进行观察,如观察到不规整P波,需留意是否与呼吸存在一定关联。
张庆荣(2020)[13]选取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68例(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对所有患者分别行普通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对冠心病病情的诊断结果。结果显示,于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与普通心电图检查相比,动态心电图检查房性期前或者室性期前收缩二以及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短阵性室上速、心律失常阳检率明显更高(P<0.05)。由此可见,相较于普通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效果更为理想。 刘晓玲和马先林(2019)[14]选取冠心病性心律失常患者78例(2018年6月-2019年3月),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对78例患者展开检查,对两组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57.69%)相比,24h动态心电图阳性检出率(71.79%)更高,但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相比,24h动态心电图在室性或者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或者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等类型的检测中检出率更高(P<0.05);两组检查方式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比于常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实用性、准确性评分更高(P<0.05)。由此可见,于冠心病性心律失常诊断中,相较于常规心电图检查,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精准性更高,可为后续治疗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张海燕等(2019)[15]选取冠心病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 (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金标准为心脏造影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结果。结果显示,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比较,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于室性或者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或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或者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等心律失常类型方面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由此可见,于冠心病性心律失常诊断中,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张红敏(2020)[16]选取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患者 90 例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3月-2019年5月),将患者随机分为比较组(45例,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分析组(45例,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房性或者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及病情诊断准确率。结果显示,与比较组比较,分析组患者房性或者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更高(P<0.05);与比较组病情诊断准确率对比,分析组更高(P<0.05)。由此可知,于冠心病所引发的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准确度较高,具备推广的可行性。本次研究显示,相比于普通心电图检查阳性检出率(62.00%),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检出率(81.00%)更高(P<0.05),表明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相较于普通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检出率更高。两种检查方式在房室阻滞、束支阻滞、窦性心动过缓中的检出结果差异不明显 (P>0.05);与普通心电图检查比较,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室性或者房性早搏单发、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等类型检出率更高(P<0.05),表明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相较于普通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全面性及特异度更高,可监测患者24h心率变化状况,还可以分析出心律失常不同类型、危险程度、发生机制及预后情况,可提升一过性心肌缺血以及非持续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在诊断心律失常中,相较于普通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效果理想,心律失常检出率更高,可提升一过性心肌缺血以及非持续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