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强,孙 军,金 斌,姚 杰,孟 连,管之也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约占肘关节骨折10%~20%[1]。 由于肱骨外髁骨折常常累积肱骨远端软骨铰链,仅仅依靠X线片无法精确评估软骨损伤的程度,尤其是轻中度移位的骨折。临床上,医师常常根据骨折的移位程度Jacob分型指导治疗[2],Jacob Ⅰ型的骨折通常采用石膏固定保守治疗[3],Jacob Ⅲ型肱骨外髁骨折一般行切开复位克氏针或空心钉固定[4],而Jac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行何种治疗方式,尚无定论。该研究拟在关节造影辅助下,明确软骨铰链损伤情况,探讨关节造影在儿童Jac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1.1 病例资料收集2016年1月—2020年6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骨科的Jac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 ①Jacob Ⅱ型;② 术中造影资料完整;③ 随访超过1年。排除标准: ① 合并肘关节其他骨折;② 造影资料质量差或资料不全。共纳入85例,年龄1~10岁,平均4岁,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28个月,见表1。
表1 Jacob Ⅱ 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一般资料
1.2 患儿分组全麻后术中行关节造影,回抽见血液与关节液混合物时注入欧乃派克(上海奈科明制药有限公司,与0.9%氯化钠溶液按体积1 ∶1配比)造影剂1 ml,造影结果由两名有经验的中级医师共同判断,无法统一时由高级医师判断。根据造影结果将患儿分为4组, JA组:干骺端骨折线未累及关节面,软骨铰链未完全断裂;JB组:骨折线累及关节面,软骨铰链完全断裂,但关节面阶梯<2 mm或复位后<2 mm;JC组:干骺端骨折线延伸至内侧软骨,关节面完整;JD组:骨折线累及关节面,软骨铰链完全断裂,关节面阶梯>2 mm。见图1。
图1 Jac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关节造影软骨铰链断裂情况 A:JA组;B:JB组;C:JC组;D:JD组
1.3 方法
1.3.1治疗方式 JA、JB、JC三组患儿软骨铰链未完全断裂或软骨铰链完全断裂但关节面阶梯<2 mm或复位后<2 mm,行原位固定或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JD组骨折线累及关节面,复位后移位>2 mm,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患儿术后肘关节中立位石膏固定6周后拆除石膏拔出克氏针,患儿行主动肘关节活动而禁止行肘关节被动康复锻炼。
1.3.2随访方式 所有患儿随访超过一年,末次随访时拍摄肘关节标准正侧位片,在X线上测量提携角、髁干角,Dhillon功能评分标准评估肘关节功能[5]。骨折移位程度由两名医师测量,取平均值[6]。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22.0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侧别、年龄、受伤距手术时间、骨折移位程度等和治疗方式的相关性,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JA、JB两组术后提携角、髁干角差异性,ROC曲线评估闭合复位组(JA、JB组)移位程度的拐点及灵敏度和特异度。
2.1 两组治疗后影像学结果及临床功能评分情况单因素方差分析JA、JB两组性别、侧别、年龄、受伤距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A组骨折移位程度(2.58±0.41)mm明显小于JB组(3.32±0.5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A组提携角、髁干角与JB组提携角、髁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Dhillon评分JA组明显高于J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JA、JB两组治疗后影像学结果及临床功能
2.2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均无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JA组共47例患儿软骨铰链完整行原位固定,术后无针眼感染、骨折不愈合、肘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JB组26例患儿关节面完全断裂,8例移位较小,18例移位明显,但无翻转,1例延迟愈合;JA组25%(12/47)外侧骨刺形成,小于JB组38%(2/8,8/18)。ROC曲线分析两组结果显示,闭合复位组移位程度的拐点值为3.2 mm,灵敏度84%,特异度76%。
2.3 典型病例患儿男,4岁,右肱骨外髁骨折。患儿玩耍时摔倒,右肘关节内翻暴力损伤,见肱骨远端外髁骨折,移位明显。入院后急诊行关节造影辅助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术后6周复查见骨折愈合,拔出克氏针。术后20个月复查见骨折愈合好,肘关节功能不受限,见图2。
图2 关节造影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典型案例A、B:术前骨折移位情况;C:术中造影见软骨铰链完全断裂,且移位明显(>2 mm,箭头指示);D:闭合复位后见关节面平整,冠状面无阶梯及移位(箭头指示);E、F:术中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复位良好;G、H:术后20个月,骨折愈合,无肱骨小头坏死,无外侧骨刺,提携角、髁干角正常;I-L:患儿肘关节屈伸旋转不受限,功能恢复良好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分型有Milch分型、Jacob分型、Song分型等[7-9]。Milch分型并没有包含肱骨外髁骨折的所有情况,因而对部分骨折缺乏指导价值以致临床应用有限。Song分型需评估肘关节正侧位、内外斜位4张平片,增加了患儿家长的花费和摄片要求。术前磁共振可以观察到软骨铰链损伤有无累及关节面、关节面分离及阶梯情况,且可以评估不同断面关节软骨损伤情况,但预约时间长,无法及时提供临床需要的重要信息[10]。超声检查也可以判断无移位或移位较小的患儿软骨铰链情况[11],但术前无麻醉下判断软骨铰链明显增加患儿痛苦。关节造影可以显示骨折线是否累及关节面,也可以评估关节面分离程度及阶梯情况,为Jacob Ⅱ肱骨外髁骨折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12]。
肱骨外髁骨折保守治疗容易再移位,因此本研究根据Song分型治疗原则和Greenhill等学者提出的治疗方式,对关节铰链不完全断裂的Jac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行原位固定,对软骨铰链完全断裂,但关节面阶梯<2 mm或复位后<2 mm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9,13]。Lal[14]对移位>2 mm的肱骨外髁骨折行闭合复位穿针固定,平均随访2年,结果所有患儿骨折愈合,肘关节功能不受限,但因缺乏闭合复位穿针固定的客观依据,无法评估术中复位后肘关节关节面情况。另外,Lal的研究并未明确可行闭合复位的拐点。
本研究JA组共47例患儿行原位固定,JB组26例患儿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明确了行闭合复位的拐点。研究显示,两组提携角、髁干角等影像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预后和并发症方面也无明显差异,且两组闭合复位拐点为3.2 mm。JB组1例延迟愈合可能与本例复位质量较差有关,造影下即便完美地复位,由于复位后稳定性不足,术后也可能出现骨折间隙增大的情况。以上结果说明,即便关节内骨折移位>2 mm,仍可以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并取得了相似的疗效。术后Dhillon评分,JA组明显高于JB组,推断软骨铰链完全断裂对关节功能存在一定的影响。JB组Dhillon评分平均为6分,其中有4例患儿评分为4分,关节活动度受限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关节功能的受限,极大可能是造影仅仅能反映关节冠状面情况,而对矢状面的阶梯不甚敏感,关节矢状面移位未能解决,影响了关节屈伸功能。本研究两组患儿均无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可能是原始骨折移位不大,且闭合复位对骨块周围软组织无再破坏,保护了肱骨小头血液供应。
关节造影虽然只能清晰显示肱骨远端单一冠状面关节铰链损伤情况,不能像核磁那样不仅能显示冠状位不同截面关节软骨,还能全方位地显示关节面,但可为术中快速判断软骨铰链提供重要参考信息,为临床医师提供一种参考依据。该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存在一定的偏倚,且随访时间较短,未能随访至患儿骨骼发育成熟。总之,该研究表明,当原始X线片干骺端骨折移位<3.2 mm时,可行闭合复位穿针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