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裴雪霞
消化内镜室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主要用于消化内镜检查诊断等。想要更好的保证消化内镜诊断治疗效果,临床上还需要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将标准化护理模式引入到护理质量管理中,对消化内镜室护理流程进行优化,从而更好地提升护理质量。因此,本文主要从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消化内镜室患者中抽选86例进行对比,分别接受准化护理和常规护理,旨在探究分析在消化内镜室护理中采取标准化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从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消化内镜室患者中抽选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观察组43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45.69±1.28)岁。对照组43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45.74±1.21)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可比性高。
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选择日本富士的内镜检查。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常规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化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成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科室护理人员组成,再由小组成员推选组长,然后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确保小组成员能够有效落实标准化护理操作能力。最后,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护理计划,保证其科学性和针对性。(2)工作标准化护理。结合消化内镜室具体情况,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明确每一个护理岗位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制定全面的考核制度和管理制度,并积极落实。(3)标准化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收集患者相关资料,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的健康教育方式,然后在患者接受消化内镜检查之前,加强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消化内镜的认知以及检查配合度。(4)标准化环境护理。患者接受消化内镜检查前,护理人员需要提前调节好室内的温湿度,通常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湿度控制在55%左右,保持适宜的光线,定期通风。同时,每天对消化内镜室环境以及相关设备消毒杀菌。(5)标准化心理护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接受消化内镜检查之前,很容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定去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针对存在明显不良情绪的患者,主动沟通交流,了解其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然后积极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调节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诊疗依从性。(6)不良事件预防护理。患者在接受消化内镜诊疗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不良事件,需要护理人员提前了解分析。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或者询问经验丰富护士等方式,提前制定预防不良事件护理方案。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并在患者诊疗期间实时了解患者的身体感受。如果患者出现腹痛、恶心等症状,及时进行处理,以免病情恶化。
本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作为观察指标。焦虑评分以焦虑自评量表测定,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抑郁评分以抑郁自评量表测定,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抑郁情绪越严重;疼痛评分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测定,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生活质量评分以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测定,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等,每个部分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测定,满分为100分,0~69分为不满意、70~89分为满意、90~10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不良事件包括坠床、跌倒、用药错误等。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98、2.925、3.39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比较(±s,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77、3.114、3.509、4.995、3.838、3.653、2.676、4.241、3.713,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6.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3.888,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观察组患者坠床、跌倒、用药错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0%,对照组患者坠床、跌倒、用药错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30%。观察组患者坠床、跌倒、用药错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4.195,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近年来,我国临床医疗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在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加强疾病诊断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诊疗技术非常多,消化内镜属于重要诊疗技术之一。大多数医院运用消化内镜进行疾病诊疗的时候,通常需要在消化内镜室完成,所以做好消化内镜室的护理管理非常关键。常规的护理管理中,管理理念相对比较落后,护理人员没有充分考虑消化内镜室的特点,护理流程也很难满足当前的消化内镜室的护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保证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临床上可以将标准化护理管理模式引入到消化内镜室护理中。通过标准化护理管理,对当前消化内镜室护理模式进行优化,明确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并且将规章制度积极落实,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医院在运用标准化护理模式时,想要更好地发挥标准化护理效果,首先,需要认真了解医院情况与患者情况,保证在落实标准化护理模式后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其次,医院也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通过相关专业培训,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等进行培训,保证护理人员能够很好地完成相关操作,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给予更好的服务态度,进而提升护理质量。所以,当前将标准化护理干预引入消化内镜室护理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选择86例消化内镜室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标准化护理干预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明显更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表明通过标准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与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不良事件也更少。该研究结果与李绍敏和王亚琳在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在消化内镜室护理中采取标准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