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晓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即慢阻肺(COPD),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加重,并伴有对有害气体、颗粒,主要是吸烟所致的肺部异常炎症反应。该病在临床中较为多见,其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为降低COPD不良影响,为患者健康提供保障,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指导患者科学锻炼、以肺康复慢性病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十分重要。肺康复治疗是指对已损伤肺组织进行功能恢复,经过综合评估后,在药物、心理、生活质量、饮食营养、家庭护理等多个领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本文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就诊的120例COPD患者,以对照分析法研究肺康复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研究资料与方法如下。
研究所用一般资料均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就诊并接受护理管理的COPD患者,随机选择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75.25±1.19)岁,病程(3.44±1.19)年;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75.34±15.07)岁,病程(3.65±1.17)年。两组患者资料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提供呼吸功能训练与氧疗,并提供常规用药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肺康复慢性病管理模式,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护理人员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生活习惯、日常生活能力、基础肺功能进行评估。有关COPD进展的评估使用了X射线检查法、肺功能测试。同时,对患者开展了步行测试,评估患者呼吸功能。了解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本资料,并对患者药物过敏史、家族疾病史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注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在肺康复慢性病管理中,构建了微信管理平台,建立有关科室的微信公众号、服务号。其中,包括基础信息、专家会诊、健康知识查阅、COPD护理问答等多个模块,并组建了病患管理群。在健康教育中,对护理人员进行了排班,每周以微信视频或电话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患者对COPD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对患者肺功能、呼吸功能进行评估,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根据肺康复慢性病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运动训练指导,根据对患者的检查与测评结果,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其中,运动训练的内容包括步行、慢跑、单车、上楼梯,肌肉力量训练。为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降低不良症状发生风险,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根据患者耐受度对护理计划进行调整。以慢跑为例,推荐患者每次运动20~30min,每周运动2~3次,连续训练4周以上,对COPD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估。
对患者呼吸肌群进行训练,训练方法主要是缩唇-膈式呼吸法,协助患者取标准座位,提示患者放松身心。保持口唇轻闭,通过鼻孔深度吸气,随后将口唇缩小至口哨状,收缩腹肌,松弛膈肌。
护理人员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饮食计划,根据患者饮食习惯、病情、经济状况制定健康食谱,对患者每日蛋白、糖类、脂肪、矿物质、微量元素的摄入量进行严格规范,提示患者健康饮食,确保营养均衡搭配。每日患者通过饮食摄入的热量应保持在126~168KJ/kg之间,建议患者多食用绿色蔬菜,摄入牛奶、鸡蛋和鱼类等优质蛋白,少食或禁食刺激性、辛辣饮食。
统计两组满意度、计量指标选择6MWD、一秒率FEV1/FVC、Borg量 表(6~20分),以SGRQ评 估 生 活 质 量,SGRQ≥25分作为COPD阈值。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非常满意35例,一般满意22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非常满意30例,一般满意20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为83.33%;两组数据对比后,差异十分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慢性咳嗽2例、咳痰3例,气促1例,不良症状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慢性咳嗽5例、咳痰4例、气促4例,不良症状发生率为21.67%;组间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6MWD、FEV1/FVC与对照组比较后,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s)
观察组Borg、SGRQ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呼吸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疾病,其常见病因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咳嗽、咳痰、气短与呼吸困难。临床中对该病的判断依据是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后,FEV1/FVC<70%,而FEV1<80%预计值。FEV1/FVC是肺功能检查中常用指标,用于对气道阻塞肺疾病的判定中,当FEV1/FVC超过70%时,则表明肺功能正常;当比值低于70%时,则说明患者存在阻力性肺功能异常。FEV1/FVC也能够反映患者是否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研究表明,临床中,COPD患者多合并哮喘症状,虽然在疾病缓解期无明显症状表现,但是仍存在气道炎症和某些高反应症状。鉴于此,在对COPD疾病进行干预时,应做好诱发因素控制,采用肺康复慢性病管理模式,优化临床护理路径,使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达到预期。慢阻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对室内环境进行管理,保持空气流通,针对经济条件良好的患者,可推荐其购买与安装空气过滤装置。室内环境陈设应力求干净简洁,不铺设地毯,减少粉尘沉积。其次,为患者提供护理支持,护理方式多选择肺康复慢性病管理模式,对患者存在的不良症状进行早期干预,明确健康教育和早期功能训练对患者疾病康复影响。最后,对肺康复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根据COPD患者康复状况,为患者制定良好的护理方案,以发挥出最大的护理效果,为患者疾病康复提供支持。
在本文研究中,使用了Borg劳累评估量表对患者康复治疗效果进行分析,选择GOLD气流受限分级评估气流受限程度。当FEV1>80%,表示轻度气流受限;50%≤FEV1<80%,判定为中度气流受限;30%≤FEV1<50重度气流受限;当FEV1<30%时,则表示极重度气流受限。
刘佳、孙春华、赵媛分析了自我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产生的影响,对患者疾病康复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为患者提供慢性病康复治疗方案,能够对其肺功能造成有益影响,改善FEV1和FVC等关键指标,使得二者比值达到70%以上。相关护理方式也能够缩短康复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有效率。研究结果与本文具有一致性。提示对COPD患者肺康复训练中,强化对患者护理管理,应用慢性病管理模式,做好患者饮食、生活指导。
许诺、钮美娥、韩燕霞分析了远程康复技术在COPD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提出对患者进行远程帮助,应用肺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结局,为其康复治疗奠定基础。其中,远程康复指导主要通过电话、互联网的方式,为患者提供视频会议,为其讲解有关COPD疾病相关知识。研究结果表明,在肺康复慢性病管理中引入远程监护系统,对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监护,能够确保安全性。在治疗期间,相关人员使用脉搏血氧仪,将其连接到训练设备中,对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监护。当上述指标低于阈值后,会触发警报,此时护理人员应提示患者中止运动训练或减轻运动频率,预防出现不良护理事件。
在整个护理期间,也为患者提供了远程健康教育,利用微信平台组建了COPD病友交流群,由护理人员定期为患者推送健康知识,以文字、视频的方式提高患者对COPD护理管理的重视力度,并重点培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其提高其护理依从性,使得疾病能够被快速纠正。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过肺康复慢性病管理后,6min步行距离为(229.65±82.29)m、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189.16±90.27)m;观察组Borg(1.54±0.68)分,对照组Borg(1.97±0.74)分。将上述研究数据进行组间对比后,差异较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张义静、李娟、孙丽分析了早期简易肺康复方案在COP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患者运动耐力、呼吸困难缓解程度与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6min步行距离(228.63±88.40)、对照组(182.15±91.88),数据对比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改良后Borg(1.24±0.52分)、对照组改良后Borg(1.92±0.77)分,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本文研究结果给出了6min步行距离、Borg评分具有高度相似性。由此表明,肺康复慢性病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可加快患者肺功能康复,为患者健康提供支持。
在研究过程中,张义静、李娟、孙丽使用随机数字表将97例COPD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49例使用常规护理方法与早期简易肺康复方案,对照组48例使用常规护理方法。早期简易肺康复管理方案,包括呼吸功能训练、腹肌阻抗训练、上肢(负重)训练、下肢(负重)训练、床边蹲起训练、步行训练与爬楼梯训练。在训练完成后,康复训练人员对患者肺功能指标进行记录,监护患者目标靶向心率,并记录Borg呼吸困难评分、6min步行距离。
综上所述,以肺康复慢性病管理模式对COPD患者进行治疗产生的效果十分明显,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症状发生率,并有利于提高运动耐受力,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对其生活质量改善起到关键作用,肺康复慢性病管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