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与价值研究

2022-06-02 08:20李河沙
科教导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学心理健康

李河沙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1 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2020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一系列报告,报告中对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情况,以下是详细的数据。

1.1 学生心理问题

1.1.1 青少年抑郁检出率

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看到青少年轻度抑郁的占比达到了17.2%,重度抑郁的比例为7.4%,可以看出一些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情绪会较为低落,长此以往,情绪容易堆积在一起,对生活和学习造成影响。

表1 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

1.1.2 学生心理困扰的比例

2020年学生心理困扰比例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看出学生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学习压力,较容易解决。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和性格,这两方面容易让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表2 2020年学生心理困扰比例

1.2 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1.2.1 性格内向,不善交际

一些学生在步入校园后,尤其是大学校园,会面对新的生活和学习,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与以前相比有差异,他们在处理这些关系时,会感到无所适从、举步维艰。一方面,他们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呵护和关注,想要获得更和谐的关系。另一方面,当步入大学后,学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他们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性格不尽相同,他们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也不同,这容易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出现问题。

1.2.2 以自我为中心

当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会受到家长的宠爱,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进入校园后,会与他人产生矛盾和冲突。这种情况发生后,他们会思考别人做得不对的地方,不反思自身的言行举止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这种现象在校园中很常见,个性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不重视他们的这一心理问题,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1.2.3 社会适应性差

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父母的庇护,对生活没有足够的认知,当他们遇到问题时,首先在头脑中显现的不是怎么解决问题,而是我要怎么办,如此他们会感到压力,身心无法得到有效调节,会使心理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由此便出现了心理障碍。当前各类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一些学生受网络的影响,不愿去接触真实的事物,喜欢活在虚拟的世界中,长此以往,他们会怀疑所接触的事物,与其他人沟通更加困难,会害怕交际,难以融入班级的大环境中,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1.2.4 自我意识不健全

当前许多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对自我没有正确认知,无法正确客观看待自己,对自身没有准确的定位,自我评价不是过低就是过高,无法协调各方面的能力。这会导致他们在社会发展中出现许多问题,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也容易导致社会招聘不到需要的人才,学生也没有机会选择喜欢的岗位工作。

2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

2.1 探索“教”与“学”的发展过程

想要更好地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教师需要重视教育学,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校就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发展迅速,到当前为止,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属于重点研究领域,许多高校都重视这一课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政府也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指导心理健康教育,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许多心理健康专家也指出高校德育教育需要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作为支撑,明确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将课程教学与思想教育融合在一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他们能够认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

教育部在2001年也提出了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身体素养、专业素养,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素养。在这一要求下,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包含课堂教育,还要包含课外教育,要能够在课堂之外延伸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教学。在2005年,教育部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课堂来传播,同时也提出了当前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结合在一起。在2012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不仅包括大学,还包括中小学,教育部制定了相关方案,说明了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以确保学生在其指导下能全面发展。从近些年国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制定的政策可看出教育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程度,当前教育场所为大学、中学、小学,教学目标是深入学生实践,让教师和学生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在内心认可它。由此,在推广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准确理解教育部门规定的教育学,让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合理。

2.2 满足教育学的发展需求

心理素质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它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标与本的关系。前者是后者发展的内在因素,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外在标志。教师想要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需要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也能让他们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求。但需注意的是,当前的教育方法偏向于理论,无法直接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影响,依靠心理条件为基础,通过外界的刺激转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教育形成稳定的状态。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看出,单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效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想要实现上述的目标,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转化,教育者要具备足够的实践操作能力、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如此才能开展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学生培养成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3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价值

3.1 回答了“如何完善学生心理素质”这一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密切关系,教学开展的首要目标也体现在心理素质上,但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看到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在教学中要深入分析教学模式、实现途径,运用多样化、高效的教学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不可缺少的,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时,需要认真思考,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把握学习的规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此基础上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教学,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规律,这一问题对当前我国的教育体系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影响,能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2 回答了心理健康教育中更深层次的理论问题

在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提出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有内隐性,需要教师和学生掌握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由此,在构建心理健康体系时,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3.3 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看出心理健康的核心是教与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充分讲解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以此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发现其中的问题,能够查缺补漏,提升这一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同学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运用到生活、学习中,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让他们有积极健康的心态。

3.4 服务了一线教师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可让一线教师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这里的一线教师不仅包括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学教师,还包括相关的任课教师。他们在心理学的引导下,能够充分审视自身的个人行为、教学行为,审视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心理学的帮助下优化教学效果。

4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途径

第一,要研发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但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长期积累,从多个渠道和途径,运用多样的技术和手段,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积极的影响,掌握先进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将学生的心理素质保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中,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第二,尊重心理学的独立性,教师不应将心理学当成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的附属,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时,要尊重这门学科的独立性,让其成为一门专业的课程。

第三,要对心理健康心理学的课程进行定向把握,这门学科包括三个板块,即教师心理、教学心理、学习心理,教师心理指的是教师对于这门课程的看法和实行的教育;教学心理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学习心理指的是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第四,完善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当前学生面临很大压力,学校应根据他们成长发展的需求,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课程的内容包括健康指导、人际关系的指导、正确认识自我,学生接受系统的心理教育后,不仅能够学到心理健康知识,还能学会心理调节的方法,缩短心理适应时间,促进自我身心更好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学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如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以自我为中心,社会适应差等,我国虽然对心理学教育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并作出了规定,但从实践来看,这门课程的构建还存在不足,需要相关人员正确认识它的必要性和价值,能够采取高效、科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让身心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学心理健康
“没有用”的心理学
《心理学报》2021年度审稿专家名录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跟踪导练(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