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燕
【摘要】本文研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对兴趣与任务结合法的应用。从激发学生兴趣,助力教学任务实现、设计趣味活动,促进兴趣任务融合两角度出发,列举教学策略,包括巧妙设疑,调动兴趣、课堂游戏,激发兴趣等。期望本文能够为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教学;任务;兴趣
引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想办法使学生保持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学习状态,而是盲目为学生灌输知识,那么这些知识就会引发学生冷漠的学习态度,学生在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中会产生疲劳。”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为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任务与兴趣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升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兴趣,助力教学任务实现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对于人们的探索活动而言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是构成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的最为主要的心理因素,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完成任务的动力源泉。无独有偶,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这样说过:“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打起精神做某事,才会集中注意力学好某一学科。”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有着一定的抽象性、严谨性,若教师不采取恰当手段,为知识点实施形象化、生动化处理,学生极有可能产生厌学心理,这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学习。因此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采用“兴趣与任务结合法”,明确学生兴趣与教学任务之间的契合点,以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教学任务的实现。
教师可采取如下手段:首先,使用幽默有趣的教学语言,唤起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兴趣。如在讲到与互联网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适当使用“网络语言”,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亲近感;其次,利用生活素材,增強知识内容的生动性、直观性。例如在教学“多媒体作品集成”一课时,教师可提前制作Flash作品,以学生实际生活中近在咫尺的、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事物为素材,展示学习主题。如教师可搜集与学生家乡有关的照片,制作“美丽家乡”Flash作品,借此讲解多媒体作品合成的原理与操作步骤,令学生在浓厚学习兴趣的驱使下,主动汲取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最后,给予学生鼓励式的评价。在课堂结束时,若教师能够结合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体现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一些激励式、鼓励式的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必将有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挖掘学生优点,以令学生如沐春风的教学语言,肯定学生的学习成就,令学生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二、设计趣味活动,促进兴趣任务融合
教师的教学任务,及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构成信息技术课堂的基本单元。高中生思维活跃,对新奇、有趣的事物有着浓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别开生面、别出心裁的趣味化教学活动,构建“寓教于乐”的课堂,将任务与兴趣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下列举几点值得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
(一)巧妙设疑,调动兴趣
如在教学“Excel”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先为学生引出一个著名的数学故事“棋盘上的麦粒”,该故事包含一个复杂的算式:20+21+....+263,计算结果是长达20位的天文数字,教师可先让学生尝试计算,学生经计算后,会发现该数字无法以笔算、计算器算出。此时,教师便可为同学们引出学习主题“Excel”,并为学生演示对这一算式的计算,唤起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当学生的求知欲达到高峰时,教师可为学生讲解Excel的相应功能,如幂函数计算、数字自动填充功能等,让学生感受Excel神奇的输入方法与强大的数字计算功能,再为学生布置复现教师计算算式的过程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
(二)课堂游戏,激发兴趣
为真正实现“任务与兴趣相结合”,教师可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任务实施趣味化处理,将其改编为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课堂游戏,组织学生踊跃参与游戏、潜移默化习得丰富的知识。例如,当学生对Excel软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利用软件,为学生展示用电子表格绘制的“超级玛丽”,学生十分熟悉这一卡通人物,因此这一教学设计可获得学生的青睐。接着,教师可为学生演示用电子表格绘制超级玛丽的过程,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在自己的电脑上复现超级玛丽,实现“任务与兴趣相结合”;再如,在教学“程序算法”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展示freegames这款软件,作为著名的Python游戏库,它包含20余款经典的小游戏,如贪吃蛇、吃豆人等。教师可为学生展示这些游戏的代码是如何编写的,让学生感受程序算法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的内在动力,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将兴趣与任务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浓烈的探究热情的驱使下,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助力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
参考文献:
[1]赵晨.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1(74):88-90.
[2]刘波.“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考[J].成才之路,2019(3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