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小林美希 译/阿夫
论家务和育儿,虽然男性有各种迫不得已,但仍有许多人在做着努力。然而残酷的是,很多人的努力在妻子眼里一文不值。
妻子期待丈夫分担多少家务和育儿工作呢?由于价值观和家庭条件不同,每一位妻子的要求肯定都不一样。我想举一个例子,也许能够接近妻子心目中的理想丈夫。
在教育机构工作的山野正人(化名,46岁)语气平缓地说:“我不认为家务是夫妻中的某一方必须做的事情。
“很难讲丈夫做多少家务妻子才会感到幸福。这就是为什么必须要明确双方都能接受的规定和具体承担的家务内容。
“如果丈夫年收入两三千万日元,也许就不用亲自做家务和育儿了。专心工作,等年收入达到5000万日元,妻子就可以待在家里,或者请一位阿姨。可是,我们这些工资不高的打工族,不可能有那样的生活条件。所以,男人在家必须做家务、看孩子。”
正人大学毕业后入职教育机构,25岁时结婚,妻子是他的大学同学。妻子曾是一家食品公司的正式员工,最近辞了职。他们生活在埼玉县颇具田园风光的地区,周围有许多农场,可以买到清晨刚从果园采摘的水果,当地种植的蔬菜又新鲜又美味。夫妻俩常常在晚饭时段,就着用鲜美食材做出的饭菜喝上一杯。他们的生活可谓悠哉乐哉。
每年2月进入工作忙碌期后,正人必须住进公司附近的酒店,一个星期都回不了家。6月出差频繁,一个月中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时间不在家。其余月份出差也不少。因此,正人总是趁自己在家的时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星期天,正人一边做当天的饭菜,一边考虑“明天做什么”。
决定后,他把第二天要用的芋头提前煮好,放进保鲜盒。孩子出生前,正人和妻子经常在周末就计划好下一周每一天的菜单,并约定每天“谁先到家,谁做饭”。
28岁的时候,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虽然正人的妻子休了育儿假,但正人为了方便照顾孩子,每晚也睡在婴儿床旁边。孩子哭了,他抱起来哄哄;如果觉得“欸,拉粑粑了?”,就一边逗孩子,一边给孩子换尿布。正人开心地照顾着孩子,突然有一天, 孩子扶着东西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冲着正人笑。那一刻,他的心都融化了。
饭也是正人来做。他每周日去购物,回来后,把鱼用酱料腌好,冷冻起来,把做孩子辅食的高汤倒进制冰盒里冷冻,这样,一块冰正好是15毫升,量刚好合适。冻好的高汤块存储在冷冻包里,做粥的时候也可以用。正人一边忙活,一边想:“就算我不能和家人一起坐在餐桌旁吃饭,他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知道是爸爸为他们准备了饭菜。这样,我就不会和家人疏远了。”
孩子上托儿所以后,正人负责每天接送。因为工作,无法参加孩子的运动会等活动,正人就每天坚持认真写家校联络本,内容十分详细,以至于托儿所的老师说:“感觉我们每天在交换日记。”
妻子早上出门上班前,化妆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因此,正人包揽了做早餐和照顾孩子吃早饭的活儿。他说:“谁能做,就谁做。”正人要在早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叫醒孩子,准备早餐,和孩子一起吃饭,给孩子量体温、换好衣服,做好自己上班的准备, 写好家校联络本。
孩子生病了,也是正人请假在家照顾。因为小孩子常常突然发烧,正人总是提前做好手上的工作,以便能随时请假。算上前一年没有休完的带薪假期,正人一年总共有40天假期,可到了年底,常常用得只剩下一两天。正人自己绝不能感冒发烧,因为他没有可以用来休息的带薪假了。
丈夫和妻子都有工作上的忙碌期,如果提前协商调整家务分工,就不会发生争执。最近,正人下班回家后,会提前准备第二天的晚饭,用自己熬制的高汤做味噌汤。持家有道的正人,还在托儿所里交了很多“妈妈朋友”。
正人自称是“男欧巴桑”。他说:“男人拎着菜篮子去买菜为什么不可以?很多人觉得男人不必做家务,但是,认清自己的生活条件,直面家务和育儿,才是最自然不过的活法。”
夫妻谈论家务分工时,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妻子埋怨丈夫“什么也不做”,而丈夫哪怕只做了一丁点家务,也坚持说自己“在做家务”。夫妻之间,难免彼此误解。做家务是家庭生活中最平常的事,只要活着就得面对。大多数女性杂志和育儿书籍往往建议妻子“用多夸赞的方法让老公帮您做家务”,这简直像是在说:男人是白痴。让丈夫清洗、消毒婴儿奶瓶,一点点培训丈夫做家务的能力,才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吧。
谈到自己的育儿经时,正人说:“相比之下,爸爸带孩子出门时更容易得到周围人的善待。我感觉和孩子的医生、托儿所的老师,还有妈妈朋友们的交流总是很顺畅。我常和妈妈朋友们聊天,向她们请教。这样,自己照顾起孩子来就更加顺手了。”其实,只要和孩子一起外出,就有各种机会和不同的人交谈。在育儿过程中自得其乐,是最好的育儿方式。
也许,很多人很难立刻变成正人这样的理想丈夫,但如果做到了,妻子们的心底会再次涌起愛意吧?只是,现实中正人这样的丈夫少之又少。
(摘自中信出版集团《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