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叶
龙潭公园坐落于北京城的东南方,此地在七十年前还是一片窑坑形成的水潭,无人问津。1952年,北京市政府发动群众,把窑坑改造成了三个相连接的人工湖,建筑学家梁思成将三个湖统一命名为“龙潭湖”。
1980年时,我在距离龙潭公园不足一千米的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上学。午休时,我们时常去公园散步。那个时候,公园不收门票,是个有围墙但没人监管的地方。因为无人监管,园中树木杂草肆意生长,我们大多是沿着游人踩出的湖边小路行走,极少进入茂密的树林灌丛之中。
有一天,我和同学穿过湖心岛后登上西侧湖岸,隐约看到树林间有一座灰色建筑,决定过去一探究竟。
我们扒开杂草灌木,走近这座建筑。建筑已十分破败,大门油漆斑驳,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但大门上方镶嵌的石刻匾额却异常醒目,“袁督师庙”几个大字赫然呈现。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袁督师”指的是谁,只是因大门两侧的长联对其油然而生了一种敬佩之情:
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
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隐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
这对联还有落款:
孔子二千四百六十八年丁巳夏至乡后学南海康有为撰并书
我当时想,康有为能够为此人的庙堂题写长联,还表达出这般无限惋惜之情,那这“袁督师”肯定不是一般的人物。所以,我拿出纸笔,抄写了长联。
回到学校,我立即查找资料,终于搞清楚了“袁督師庙”的来历。
据部分史料记载,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明代万历年间的进士,是抗清名臣,爱国将领。崇祯二年,清兵越过长城,围攻北京,袁崇焕率兵迎敌,北京才得以解围。可后来,他被诬通敌,含冤惨死。民国初年,广东的同乡在北京夕照寺以南的拈花寺西南侧为他修建了这座“袁督师庙”,以表怀念之情。
康有为先生的这副挽联写得十分有气魄,高度赞颂了袁崇焕舍身为国、不怕牺牲的精神。
由于康先生对孔子极为推崇,所以他以孔子纪年写下了落款时间。孔子二千四百六十八年也就是民国六年,即公元1917年。
关于袁崇焕其人其事,历史上褒贬不一,但其雄才大略、忠烈勇武,以及心系国家、不畏牺牲的精神,人们不约而同地称颂至今。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国难当头之际,可以说这副挽联曾经影响了不少青年学子,激发了他们同仇敌忾、投身革命的斗志。
1984年,袁崇焕祠、墓和庙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青砖、红门、白石、绿树——现在的袁督师庙经过修缮,已经变成了一座整洁肃穆的建筑。如果你有机会到龙潭公园,一定不要忘记去瞻仰和凭吊一下这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