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引领下人机工程学混合式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2022-06-02 14:30王亚芳孙涛
科技资讯 2022年8期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混合式教学工匠精神

王亚芳 孙涛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10-5042-1936

摘要: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际环境三要素及其交互关系的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性课程,通过混合式教学方式的融入使得课程学习具有共享性、积极性。工匠精神引领的人机工程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多元化,同时对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也提供了有效指引。因此,该文以“工匠精神”为研究视角,探讨人机工程学混合式教学改革路径,对提升该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匠精神 人机工程学 混合式教学 指引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4(b)-0000-00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Mixed Teaching Reform of Ergonomics Under The Guidance of "Craftsman Spirit"

WANG Yafang  SUN Tao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Guangzhou, Guangdong Pronice, 510510 China)

Abstract: Ergonomics is a multi-disciplinary technical course that studies the three elements of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and their interactio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mixed teaching methods, the course learning has sharing and enthusiasm. The research on the mixed teaching reform of ergonomics led by craftsman spirit makes students' learning content more diversified, and also provides effective guidance for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reform.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aftsman spiri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ath of mixed teaching reform of ergonomics, which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he course.

Key Words: Craftsman spirit; Ergonomics; Mixed teaching; Guide

1 项目意义、研究综述和现状分析

1.1项目意义

在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自此以来“工匠精神”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

由此可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那么在人机工程学课程实践中工匠精神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呢?工匠精神的目标就是要求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达到知识、技能、素质三大目标。其中知识目标的实现要求学生具有精益求精、孜孜不倦、锐意进取的求知精神;技能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精雕细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素质目标要求学生具有中勇于创新、乐于助人、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调查显示,现今人们在选购产品的过程中考虑品牌、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的精神传达、文化传达,也就说明设计行业对设计工作者的要求逐渐提升。因此,在设计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模式使得设计人才能够更加专注细节、追求品质,这是工业设计专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对于产品设计师提出的要求。因此,仅以人机工程学为范例探索工匠精神引领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路径研究,希望可以树立范本供其他课程参考。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混合式教學模式更能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打破传统教育的壁垒,使得学生从课本知识向更广的空间拓展,使得封闭的学习模式变得更主动,更加具有共享性,使得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得以彻底贯彻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混合式教学方式可以使得工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渗透。

1.2研究综述

任加慧研究者对高职体育教学进行了探索,该研究者从混合式教学模式出发,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将线上教学和面授教学的优势进行有效结合,能满足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值得在其他学科课程中进行推广。孙艳芬研究者对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进行了探索,认为相比传统教学,混合式教学的灵活性更强,知识辐射范围更为广泛,将内容以PPT等线上形式展现给学生,从视觉的角度上更为直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王立萍研究者对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动教与学模式的变革,全面推行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达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教学转变,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王剑研究者以《旅游英语》课程为例,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研究,其首先设计了混合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对此进行了教学实施,并利用统计分析进行了效果评价。张连青研究者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对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应用研究,认为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的目标不仅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段芳研究者以《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课程为例,对混合式教学下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构建进行了实践研究,她认为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合理、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体系覆盖面广能够满足《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课程人才培养需求,“微学档”学习档案袋系统运行稳定,能保证混合式教学下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够减轻教师教学负担,促进评价的有效实施。

在现有理论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该文预见在“工匠精神”引领下,人机工程学混合式教学改革路径研究对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生思维建设等具有积极及深远的影响。

1.3现状分析

《人机工程学》是工业设计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研究人、机、环境三要素及其交互关系的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性课程。课程通过具体的理论知识、人体生理实验、产品设计等环节将产品设计中对用户的生理心理关怀和对环境的思考体现出来。通以设计实践的形式强化学生在产品设计中对人机关系的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非常适合展开混合式教学。但是在混合式教学展开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主要的问题点就是学生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老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匠人匠心与教学环节的有效结合还不够。

1.3.1学生现状

工业设计学生人才的培养多侧重于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以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即“知识+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工匠精神灌输相关的教育却相对缺乏。人机工程学混合式教学课程实施过程中,会暴漏很多学生问题。例如:线上,老师会布置一系列问题需要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团队合作,遇到这些问题学生或学生之间往往缺乏主动性,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前任务更多注重课程作业的完整度,缺少精益求精深层探索的求知精神。同时,由于90后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往往在家庭生活中更多的考虑自己的感受忽视他人的情感,这一现状使得学生在团队协作过程中缺少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匠心精神。线下,老师会引导学生做一些相关的实践内容,如何将理论实际应用到设计实践中去是摆在每个学生面前的难题,往往多数学生在探索求知中遇到一点困难就想着退缩,没有求知若渴,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

1.3.2教师现状

目前,人机工程学的教学往往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擅长利用理论+实践的模式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机学习,但是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缺乏关注度。混合式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被很多老师所接受,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机课堂教学使得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为产品设计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为以后投入社会更好地进行设计服务做铺垫是摆在每个人机工程学任课教师面前的难题。

工匠精神的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未来工作和岗位的奉献度、敬业度、爱岗度。因此,在高职阶段,将工匠精神的核心与内涵以职业素养与习惯养成的模式贯彻到教学始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机工程学课程展开的过程中急需工匠精神的指引,因此人机工程学教学的终极目标与工匠精神十分契合。人体尺寸测量实验、人体听觉实验,要求具有科学严谨的态度;人机工程学椅子设计、人机工程学手工具设计要求具有服务他人、精益求精的设计精神;同时,设计过程中需要反复修改,反复研讨也要求具有团队协作,兢兢业业,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互帮互助等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整个过程,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与工匠意识。职业素养与习惯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职业素养在课程中的融入对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工匠精神”引领下人机工程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展开。

(1)树立匠人匠心典型案例。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自创办以来,连续为社会输出大批的设计人才,他们从事于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等行业,每届都有大批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匠人匠心的故事可以成为典型案例,人机工程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连接、文字、图片等形式进行宣传。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通过树立匠人匠心典型案例发挥其引导和示范作用可以增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培育工匠精神的主体意识

(2)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一方面来自自身的积极主动,另一方面离不开老师的培养。尤其是人工工程学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特点,使得教师不仅仅要具备理论素养,还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因此,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和发展“双师型”教学团队至关重要。

(3)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构建人机工程学教学评价体系。

混合式教学分为线上和线下。线上,老师可以共享设计资源与学生及时在线沟通,体现学生个体学习的主动性,能够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线下,老师可以与学生有效互动,分享感悟,老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线下学习是对线上学习的一种补充、提升。针对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构建人机工程学教学评价体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的评价相对来说比较全面、公平。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不尽一致,通过调整新的教学评价体系:邀请督导、老师、学生共同参与评价;线上线下综合评价;评价细化到课前+课中+课后。通过以上形式构建的评价体系,使得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的被发现,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树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4)建立人机工程学混合式教学资源库。

针对混合式教学特点建立教学资源库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针对人机工程学学科特点的教学资源库可以细化为理论、实验、设计这3个主体部分。传达的形式可以是微课视频、图片、动画、PPT等,切合课程特点建立教学资源库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升。除了学科类资源之外,为了发挥出最佳的工匠精神渗透效果,在教学资源库中,还加入了很多有关职业素养和理念的典型案例和视频,为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奠定基础。

(5)建立以工匠精神为导向的课程新标准。

以往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实践素养的提升,针对综合设计素养的培养有所欠缺。在行业专家指导下,依据工业设计从业人员职业新标准、学校学生就业特点,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专家共同制定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人机工程学课程新标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机制,使得工匠精神能够在人机教学中潜移默化植入学生内心,综合设计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为学生后期的综合实践环节和求职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研究方法

2.1文献研究

通过网络资源、图书资源等形式查阅现有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及工匠精神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效融合的典型案例,为研究在理论层面做好铺垫。

2.2同行调研

针对已经开展了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进行实际调研,可以通过访问、问卷或者听课学习的形式,参考已有課程实践经验,总结归纳为人机工程学课程实践做铺垫。

2.2.1课程实践

将课程分为线上线下,通过授课形式得以实践。团队成员定期进行研讨实践中的问题,同时,听取专家、督导、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及评价体系,以期满足学生的需求。

2.2.2归纳总结

结合以上集中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具有人机工程学特点的具有工匠精神内核植入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此外,归纳总结的方法也是课程教学实践效果评价的主要方法,通过对表象进行观察、定性,然后挖掘其中的问题,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3 特色与创新

3.1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机工程学教学环节

以往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对课本知识的习得过程,在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比较薄弱。在行业专家指导下,依据工业设计从业人员职业新标准、学校学生就业特点,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专家共同制定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人机工程学课程新标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机制,使得工匠精神能够在人机教学中潜移默化植入学生内心,综合设计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为学生后期的综合实践环节和求职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其他课程的实践树立范本。

当然,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不断变化之中,要想工匠精神持续性的发挥作用,还需人机工程学的任课教师不断更新理念,变革教学模式。因此,该文创新性的将“终身学习”理念融入进去,贯彻进教师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工匠精神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德育理念,是对学生职业道德规范的一种升华,学生要想理解这种精神,并进行内化,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基于这种情况,本文认为以日常教学环节为主线,在不断更新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辅以日常生活渗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比如工匠精神与红色资源的融合,教师可以以人机工程学我基础,针对课程特点,挖掘红色资源中的一些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革命典范,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具体形象的展示给学生,然后教师再结合课程特点来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理念熏陶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而且在渗透过程中,教师的职业理念也在不断升华之中,对于工匠精神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目的。

3.2将混合式教学与人机工程学相结合

混合式教学包括线上线下两个部分具有共享性、自主性、及时性等特点;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学科知识繁杂,拓展性宽,对于工业设计后续课程的展开具有指导意义;同时,课程可以分为理论环节、实验环节、设计实践环节这3个方面。结合混合式教学与人机工程学两方面特点设计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均具有创新性,同时,丰富的教学环节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升。

特别是针对实践环节,笔者做出了较多创新性的教学行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科结构,以及渗透工匠精神,笔者将学科知识进行了分解,并将重要的知识点放在了线上学习平台,在通过课堂讲解之后,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分散复习,将课堂教学效果延伸到课外,从而保证教学效果。而且,由于人机工程学本就复杂和枯燥,课堂教学时间明显远远不够,只有将知识进行分散处理,并在课堂进行系统总结,才能有效的保证学科结构清晰明了的情况下,具体知识点也能得到强化。当然,混合教学模式对于工匠精神的渗透有巨大优势,因为线上线下结合可以实现其全程、全员、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模式,让所有学生都能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内涵。此外,通过微信、QQ等平台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打破时空的壁垒,让科任教师在全面把握学生知识状况的情况下,掌握学生思想状态,从而可以因材施教的进行思想渗透。

参考文献

[1] 任加慧.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职体育教学探索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8):179-180,182.

[2] 孙艳芬.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7):202,204

[3]王立萍.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2):231-232.

[4] 王剑. 基于“线上+线下”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旅游英语》课程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5):88-89.

[5] 张连青.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中的应用研究[D].新乡:河南科技学院,2021.

[6] 段芳.混合式教学下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21.

基金项目:2020 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工匠精神”引领下人机工程学混合式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王亚芳(1987—)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产品造型设计。

孙涛(1970—),女,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

猜你喜欢
人机工程学混合式教学工匠精神
技术人性化视角的工程技术教育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普通汽车遮阳板的改良与设计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