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真实世界中医药治疗PCI术后病人的用药规律

2022-06-01 09:06赵海滨马晓娟殷惠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川芎陈皮丹参

王 哲,赵海滨,马晓娟,殷惠军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显示,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130.14/10万,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为78.24/10万,呈不断上升趋势。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是AMI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2018年我国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总例数为91万余例,冠心病病人平均置入支架1.46枚[1]。但PCI术后,仍有病人会因非特异性胸痛、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等原因再次住院[2],而在上述方面,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3]。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是国家中医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科,成立50多年来,围绕心血管疾病进行了许多防治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有多个国家级与省部级以上的心血管科研项目与成果支撑,在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中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优势。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PCI术后病人的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以期为PCI术后病人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收集2016年—2019年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行PCI术的病人,并且开立有中药处方,收集病人术后至2021年10月13日前所有的门诊及住院处方。

1.2 纳入标准 手术期间,至少植入支架1枚,并开立有中药处方。

1.3 排除标准 无中药处方开立时间、重复处方、小处方(药味<3味)、大处方(药味>50味)等。

1.4 数据处理 依据2020年中国药典,规范中药名称,如土元改为土鳖虫;保留中药炮制方法,如清半夏、法半夏,生黄芪、炙黄芪等;《药典》及《中药学》中未收录的中药名称保持原名,如分心木、石见穿、百药煎等。

1.5 统计学处理 将符合标准的处方录入Excel 16.54进行处理后运用SPSS 25.0进行药物频数统计、系统聚类及因子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再进一步使用Gephi 0.92软件对数据进行复杂网络分析,计算网络的拓扑特征参数,如平均度、特征向量中心度等,生成复杂网络可视化图谱。

2 结 果

2.1 中药处方基本情况 选取2016年—2019年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行PCI术后的病人709例,采集其术后至2021年10月13日的住院及门诊中药处方,共7 115剂,对方剂进行筛选后,共纳入4 536首中药处方,涉及中药534味。

2.2 药物频次统计 所有中药处方中有(14.00±5.74)味中药,最大处方为48味,最小处方3味。使用频率>10%的中药共33味,前10位包括生黄芪、川芎、丹参、茯苓、当归、陈皮等。详见表1。

表1 高频中药使用频次及频率(n=4 536)

2.3 中药性味、归经功效统计 对所有处方中药进行四气、五味及归经的统计,四气频次共66 240次,其中温性最高,为27 713次(41.8%),寒性次之,为21 249次(32.1%),详见图1。中药五味频次共计103 079次,以甘味(35 236次,占34.2%)、苦味(32 013次,占31.1%)、辛味(23 377次,占22.7%)为主,详见图2。统计中药归经频次共175 323次,其中位居前5位的是足太阴脾经(32 652次,占18.6%)、足厥阴肝经(30 307次,占17.3%)、手太阴肺经(28 900次,占16.5%)、足阳明胃经(22 278次,占12.7%)、手少阴心经(21 156次,占12.1%),详见图3。中药功效频次共66 240次,其中位居前5位的是补虚药(15 660次,占23.6%)、活血化瘀药(9 797次,占14.8%)、清热药(8 672次,占13.1%)、理气药(5 477次,占8.3%)、利水渗湿药(4 660次,占7.1%),详见图4。

图1 四气频率雷达图

图2 五味频率雷达图

图3 归经频率雷达图 图4 药效规律雷达图

2.4 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对录入4 536首中药处方,运用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条件支持度≥10%,规则置信度≥70%,最大前项数为3。得出最小支持度10.01%,最大支持度27.73%。所得关联规则较强的药物组合详见表2。

表2 中药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10%,置信度≥70%)

2.5 中药复杂网络分析 使用Gephi 0.92软件对数据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挖掘核心药物,节点越大表示度值越大,药物核心程度越高;两个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粗,表示两节点共现程度越高。使用度值(Degree)、中间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BC)、接近中心性(closeness centrality,CC)进行筛选。两次计算所得药物的Degree、CC、BC中位数分别为260、0.66、202,去除小于相应属性值的节点,得到网络1。再次取中位数,获得Degree≥421、BC≥1 420、CC≥0.83的节点,绘制网络2,核心药物包括生黄芪、丹参、川芎、茯苓、陈皮、党参、当归、炒白术、柴胡、黄芩、生地、炙甘草、生甘草。再次取中位数,获得Degree≥444、BC≥1 850、CC≥0.87的节点,绘制网络3,核心药物为生黄芪、丹参、当归、川芎、茯苓、陈皮。详见图5。

图5 中药复杂网络

2.6 聚类分析 对32味使用频次≥500次的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合中医理论,将32味中药分为15类,其中2味及以上的聚类有9类(见表3)。

表3 高频药物聚类

2.7 因子分析 对32味高频药物(频次≥500次)进行因子分析,KMO系数为0.654(>0.5),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可见明显性为0.000(<0.05),提示可进行因子分析。进一步行因子分析,得到13个公因子(见表4),累及方差为60.21%(>50%),提示公因子具有代表性。

表4 高频药物因子分析

3 讨 论

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药不仅可改善PCI术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4],而且可改善预后[5]。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探索中医药的临床处方规律,为辨证处方提供数据支持[6]。本研究采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PCI术后病人的真实处方,共纳入处方4 536首,以期更好地探索真实世界中PCI术后病人中医药的使用规律。

通过对临床处方进行分析发现,中药使用频次较高药物与中药复杂网络分析发现的核心药物一致,皆为生黄芪、丹参、当归、川芎、茯苓、陈皮等。可见PCI术后的治疗中,以补气活血为主,理气化痰为辅。黄芪,味甘,微温,功效以补气健脾、升阳举陷为主,《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其“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宗气)下陷”。宗气贯心脉行气血,具有推动心脏搏动等功能,宗气不足或下陷则血气不行,心脉不通,发为胸痹心痛。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剂升陷汤就以生黄芪为君药,取其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认为黄芪可以使宗气充盛,诸症自除[7]。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具有强大的心血管保护作用。黄芪通过调节细胞内Ca2+稳态、抗炎、抗氧化应激等途径,对缺血再灌注或缺氧/复氧引起的心肌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同时通过增加细胞活力、减轻氧化损伤及炎症反应,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黄芪还可通过不同途径发挥抗心肌纤维化、抗心肌肥厚、保护血管细胞、降压、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8]。

活血化瘀是冠心病的重要治法[9],丹参、当归、川芎均属于活血化瘀药。丹参,味苦,微寒,可活血调经、祛瘀止痛、除烦安神,《本草便读》记载:“丹参,功同四物,能祛瘀以生新……但补血之力不足,活血之力有余,为调理血分之首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可通过抑制人心房成纤维细胞中的氧化应激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阻止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从而起到抗心房纤维化的关键作用,其他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细胞凋亡、抗炎、抗心肌肥厚等[10]。当归,味甘,辛温,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治头痛,心腹诸痛……和血补血”。采用当归的成分之一香草酸,对来源于胚胎期的大鼠心肌细胞处理后,可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活力,降低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水平,上调二磷酸腺苷(AMP)激活的蛋白激酶α2(AMPKα2)蛋白水平,减少活性氧(ROS)的生成等途径抑制氧化应激,起到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损伤[11]。研究发现,当归与黄芪不同比例联用时,可对心肌梗死的小鼠模型起到不同的作用,如黄芪与当归1∶1联用可抑制心肌梗死后的细胞凋亡并减少炎症,黄芪、当归5∶1联用不仅可减少心肌梗死后的细胞凋亡,而且明显促进了血管生成[12]。川芎,辛温,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本草汇言》记载:“川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川芎的成分之一川芎嗪,可通过调节离子通道、刺激一氧化氮(NO)释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清除活性氧、防止血小板聚集等机制治疗心血管疾病[13]。

心脾同治是冠心病治疗的显著特点[14-15]。茯苓,甘淡平,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神农本草经》记载:“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研究显示,茯苓可通过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和p38途径,保护心肌细胞免受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和凋亡[16];茯苓不仅可改善高脂血症及相关的脂质代谢异常[17],还可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激活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上泡沫细胞形成[18]。陈皮,辛苦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记载:“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方中重用陈皮,取其辛行温通、行气止痛之功。药理学研究显示,陈皮可在多方面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如橙皮苷可降低高血脂大鼠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柚皮苷通过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抑制巨噬细胞渗入、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减少血管斑块发展,同时陈皮还包括抗血栓、保护心肌细胞等作用[19]。

药物性味归经频次统计显示,PCI术后中药主要归于脾经和肝经,较多的选用补虚药及活血化瘀药。四气以温药为主,寒性次之;五味以甘、苦为主,辛药次之。性味归经的特点很大程度是由高频药物决定的。高频药物中多为益气活血药,益气药多归于脾经,性味甘温;而活血药多归肝经、味多辛苦,其中川芎性温,丹参、赤芍性寒。以上结果与PCI术后中医证候学研究结果一致,该类研究发现PCI术后最常见的证候为气虚血瘀证,其次为气滞痰阻[20]。

关联分析可以找出临床常用药对及角药。二项关联分析结果发现薤白→瓜蒌、川芎→赤芍、红花→川芎;三项关联分析,得出薤白+丹参→瓜蒌、薤白+生黄芪→瓜蒌、党参+丹参→生黄芪等,均为临床常用组合。其中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功效为通阳散结、祛痰宽胸,是治疗胸痹的经典方剂,临床研究发现其可以改善PCI术后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冠状动脉微循环、减少炎性因子的分泌并改善远期预后[21-22]。

对32味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共得到9类及13个公因子,体现了临床治疗PCI术后病人基础治则及方剂。第1类药物为川芎、丹参、当归、赤芍、红花,第9类药物为郁金、醋延胡索,两类药的主要功效均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第2类,法半夏、瓜蒌、薤白、陈皮、红曲,主要功效为化痰行气通阳;第3类,柴胡、黄芩、白芍疏肝养阴清热;第4类以黄连、醋莪术、炒枳壳配伍,为新发现的药物组合方式,《普济方·积聚门》记载:“黄连、青皮、川乌、枳壳、巴豆、干姜、莪术、陈皮。消积滞……亦治心腹暴疼”,用黄连清热解毒,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枳壳行气开胸除胀,共奏行气活血解毒之功;第5类,炙甘草配桂枝辛甘化阳;第6类生地、丹皮清热养阴;第7类药物为生黄芪、党参,第8类药物为茯苓、炒白术,均可益气健脾。以上方剂组合也佐证了PCI术后的治则以益气活血、理气化痰为主,清热养阴为辅。

本研究根据PCI术后病人的实际中药处方构建数据库,分析了PCI术后中医药治疗的潜在规律,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了经验。但此次研究的不足之处,由于临床病历数据不全面,故并未深入研究PCI术后不同并发症之间的用药差异。后期研究将进一步对同一病人术后不同时间,或伴发不同并发症进行深化研究,以期为PCI术后病人中医药治疗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川芎陈皮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卡西米罗·吉塞拉的诗
红花续断胶囊中当归、川芎及大黄的薄层鉴别
本草园——丹参
陈皮很养生 但不宜久服
晨起痰多试试陈皮茯苓茶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
治神经衰弱
乡情川芎茶
丹参行情在震荡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