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2022-06-01 10:06:52黄斯铭蔡广创李莉
保健文汇 2022年4期
关键词:乙胺凝血因子功能障碍

文/黄斯铭,蔡广创,李莉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者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中主要分为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两大类以及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前者往往是由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多发生在成年人中,后者大部分都是单一的凝血因子缺乏,多在婴幼儿时期就会有出血的症状,常常会有家族史。新生儿在出生以后,由于全身各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免疫力低下,因此,身体的各项指标与成人也大不相同。新生儿凝血功能差的原因主要包括血管因素的异常、血小板的异常、凝血因子的异常等,三者数量缺乏或者功能丧失都可能会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血管因素的异常多是由于新生儿本身的血管自身异常或者血管外的因素,导致了出血,血小板的异常主要指其数目和它的黏附性、聚集、释放等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的异常有先天性,也有后天性,主要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内维生素k储存量少而缺乏,导致凝血因子的活性降低,使凝血功能出现异常。特别是在早产儿中更为常见,所以新生儿出生以后可以适当地补充维生素k并监测血液指标,并及早就医治疗。此外,新生儿和成年人有着不同的凝血状态,正常新生儿的凝血因子水平低于正常成年人,直至生后6个月才接近成人水平。若不及时干预,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极易发展成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还会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本篇研究随机选择了我院出生的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新生儿,探讨采用联合维生素K-1和酚磺乙胺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成效,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我院出生的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新生儿56名,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n=28)和试验组(n=28)。其中,对照组:女性15人、男性13人,出生时间1-14天,平均出生时间(7.3±0.5)天;试验组女性12人、男性16人,出生时间1-15天,平均出生时间(7.5±0.3)天,两组新生儿的其他基础性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输注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血小板)的基础上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进行治疗,具体方法是:肌肉注射,一次1mg,一日一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酚磺乙胺注射液,具体方法是:5%葡萄糖15ml+酚磺乙胺注射液0.125mg,输液泵输注。

1.3 效果评价

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指标检进行检测分析,生物参考区间,PLT(血小板计数)值100-300×109/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5-31.3s,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40s以上异常;FIB(纤维蛋白原)值1.17-4g/L,需与正常对照小于100mg以上异常;凝血酶时间(TT):10-15.9s,需与正常对照超过10秒以上异常;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4.6-20s,需与正常对照超过15s以上异常。此外,对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汇总,分为有效(临床症状消失,临床指标恢复正常)、一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临床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临床指标未恢复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检测情况

结果显示,使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五项凝血功能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好转,远优于对照组结果,两组间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检测情况对比(±s)

2.2 两组新生儿临床疗效情况

结果显示,使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治疗有效例数共计20人(71.43%),有效率高达96.43%,远高于对照组有效例数共计13人(46.43%),治疗无效共计6人,治疗有效率仅为78.57%,两组间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临床疗效情况对比[n(%)]

3 讨论

凝血障碍(coagulation diaorders)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者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早产儿或者新生儿障碍是凝血障碍发生的主要因素,危重症新生儿的一般有感染、酸中毒以及缺氧的状况发生。其中早产儿或者危重新生儿身体中的凝血因子极易出现合成障碍,造成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紊乱外源性凝血系统,致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新生儿凝血功能差的问题在临床上是比较容易发生的,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状态,甚至还有可能诱发一些不良病变。临床中,常用五项指标反映凝血功能,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的缺乏;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延长主要见于凝血因子的缺乏,如维生素K缺乏等;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在凝血系统中,部分凝血因子和抗凝蛋白的活化需要依赖维生素K,各种原因导致的维生素K缺乏会诱发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紊乱,维生素K缺乏症多发生于新生儿及婴儿,而在成年人中较少见。酚磺乙胺是一种促凝血因子活性药,能够使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因子。此外,《新编药物学(第16版)》明确记载,酚磺乙胺与其他促凝血药(氨甲苯酸、维生素K等)合用,可增加临床的止血效果。

本篇研究分析对于我院的新生儿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现象联合维生素K-1和酚磺乙胺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成效,结果显示,使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五项凝血功能指标远优于对照组,提示了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对早期凝血指标的改善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凝血作用。分析可知补充维生素K-1后提高了患者生理指标水平,稳定了凝血功能障碍者正常凝血功能,促进了毛细血管收缩。结果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了药物联合下患者的血液疾病改善效果较好,对凝血障碍相关疾病有较好改善效果。究其原因是酚磺乙胺具有极强止血效果,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止血效果更好。此外,对于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操作简单,临床费用相对低廉,具有安全、可靠的临床优势,适用于更多的人群,减少了治疗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使用维生素K-1和酚磺乙胺药物进行联合用药治疗新生儿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这一疾病,能够显著发挥止血效果,具有较高的治疗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乙胺凝血因子功能障碍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医疗装备(2022年20期)2022-11-11 00:33:52
泛硫乙胺的合成
云南化工(2021年2期)2021-05-06 01:06:20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浙江医学(2021年4期)2021-01-02 21:11:34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医药前沿(2020年6期)2020-06-30 05:17:14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结核分枝杆菌耐乙胺丁醇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5年3期)2015-04-23 07:28:34
凝血因子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
乙胺碘呋酮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