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寒体质患者在三伏天进行督脉灸治疗的效果与护理体会

2022-06-01 10:06:42李伶俐
保健文汇 2022年4期
关键词:督脉阳气满意率

文/李伶俐

由于当前社会人们长期过度劳累,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肌体易感受邪气,再加上饮食结构的变化,如冷饮和冰制品,不断消耗人类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阳气。虚寒体质患者一般阳气较弱,对于湿、寒等阴邪比较敏感,容易受到外邪入侵,发病后表现为虚证、寒证,临床症状以食欲下降、畏寒、易疲劳、身体乏力等为主。若不及时治疗,久而久之造成阳气虚弱,脏腑机能下降,水湿内生,最终导致阳虚、痰湿等病理性体质,甚至有些患者长期全身乏力,导致劳动力的丧失,影响了以后的生活质量。目前该病尚无治愈方法,因此其临床治疗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但治疗时多为治标不治本,还有一些患者使用生物制剂,脊柱、关节怕冷更加明显。中医认为,虚寒体质中医发病机制为肾虚督寒,对寒、湿等阴邪的易感性较强,因食多动少、外感风寒、操劳过度等,风、寒、湿三邪侵入到肾督,导致中焦虚寒,而累及全身。督脉在传统中医也被称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督脉灸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灸疗手段,也叫作长蛇灸、辅灸等,主要基于传统中医外治理论基础而成,主要是指生姜与背俞穴、督脉相结合,生姜具有温气血、温阳利湿的功效,同时借助艾草燃烧后的热力达到行气血、调虚实的功效,可以止痛、化瘀、活血温阳,选用督脉是因为它可调节阳经气血。三伏天属于暑夏伏天,正是阳这个之阳气候,在三伏天进行督脉灸治疗,能够对虚寒证患者背部督脉和督络进行刺激,促进气血流通,祛邪扶正、温经散寒,起到调节虚寒体质的作用。上述灸法大部分需要医疗护理,且需要较长时间来保证患者保持同一体位,禁食禁饮,艾条高度需要不断调整,同时,也需要及时消除艾条产生的烟雾,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为此,本文将对虚寒体质患者采取三伏天督脉灸治疗的效果和护理措施展开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共10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在我院医治的虚寒体质患者,选取时间范围在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其中35例为男性患者,6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48.49±6.15)岁。本次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标准,并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脉象以及舌苔经中医辨证符合虚寒体质,存在畏寒、手足冰凉、喜热、体虚等症状;②年龄在18岁以上;③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内容,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协议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器官功能障碍;②合并血液系统、感染性疾病;③合并恶性肿瘤;④无法耐受督脉灸;⑤不配合治疗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患者均在三伏天进行督脉灸治疗。准备材料:选取3g的小黄姜将其研磨成姜泥,并通过手将碎姜挤压至九成干,然后放置到微波炉中,在37℃的环境下进行加热。在底径3厘米的锥形容器中将艾绒制成锥形艾炷,共30个。自制督灸粉,成分主要为人工麝香、当归、山药、乳香、茯苓等。治疗过程:指导患者保持俯卧体位,背部完全暴露,督脉灸以背部督脉经施术为主,选取督脉正中线上从“大椎”至“腰俞”穴为止。使用酒精对背部常规消毒,使用两条长棉布和两条短棉布卷成四个圆柱体,从督脉正中线外缘作出做出一个宽8厘米的施灸槽,将姜汁涂抹在施灸处,并在脊柱正中线撒上督脉粉,覆盖薄棉布,将加热的姜泥一层层均匀铺在施灸槽内,高度4厘米左右。将艾炷顺延督脉背线以3厘米的间距放置好,点燃艾炷使其燃烧,燃烧完毕后在间隔处继续点燃艾炷进行治疗。施灸结束后,清理姜泥、艾灰、督灸粉等。每间隔7天治疗一次,直至症状缓解。

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治疗前和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讲解督脉灸治疗的方法、过程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缓解顾虑心理。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排除负面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②环境护理:治疗过程中病房温度控制在30~35℃左右,避免温度过低,以防寒气侵入机体,干扰治疗效果。室内安装排风系统,及时排出艾灸燃烧的烟雾,减轻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保持室内的安静,减少无关人员流动,营造舒适的环境,使患者身心放松。③皮肤护理:督脉灸治疗后患者皮肤存在一定的发红、发热。可以使用温毛巾轻轻擦拭,防止损伤皮肤。若患者皮肤存在霜,这是因为姜汁遇热后渗入皮下造成的,为患者详细解释症状出现的原因,可自然消散。如果出现小水泡让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较大,对皮肤消毒后使用无菌针头将其刺破,释放渗水,叮嘱患者保持创面清洁、干燥。④饮食护理:叮嘱患者可摄入甘温、甘缓的食物,主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例如豆制品、蔬菜等。多喝水,禁忌生冷、辛辣、寒凉食物。

1.3 观察指标

①评价治疗效果,经治疗后患者体虚易感、畏寒等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则判定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体虚易感、畏寒等症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手足冰凉,则评定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体虚易感、畏寒等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则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使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表调查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根据分值划分为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以下);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③评估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包括怕风怕凉、倦怠乏力及四末不温评分,怕风怕冷:0分说明患者无畏寒肢冷;1分说明患者偶尔怕凉,但是每次发作时症状较轻,且在短时间内即可停止;2 分说明患者部分时间怕风怕凉,需要添加衣被才能减轻,并且在秋冬时间症状较重;3分说明患者在四季均怕风怕凉,甚至需要在夏日穿着秋衣。倦怠乏力:0分无倦怠乏力;1分说明患者偶尔倦怠,稍做休憩后好转;2 分说明患者倦怠乏力持续存在,且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承受劳力活动;3 分说明患者的倦怠乏力持续存在,且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四末不温:0 分无四末不温;1分说明患者偶尔四肢不温,但是每次发作时症状较轻,且在短时间内即可停止;2 分说明患者四肢不温较重,需要添加衣被才能减轻,并且在夜晚睡眠时间症状加重;3分说明患者四肢不温程度严重,活动受限,四肢不温时间每次超过60min。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情况

全部100例患者中,65例显效,显效率为65.00%(65/100);28例有效,有效率为28.00%(28/100);7例无效,无效率为7.00%(7/100);治疗总有效率为93.00%(93/100)。

2.2 所有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全部100例患者中,68例非常满意,非常满意率为68.00%(68/100);27例满意,满意率为27.00%(27/100);5例不满意,不满意率为5.00%(5/100);总满意率为95.00%(95/100)。

2.3 评估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怕风怕凉、倦怠乏力及四末不温评分明显降低(P<0.05),见表1。

表1 评估治疗前后所以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s,分)

3 讨论

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认为,阳虚则寒,当人体阳气衰虚时,无法制阴,阴气相对偏盛,从而引起寒证。虚寒体质患者通常存在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无法对脏腑进行温养,缺乏气血生化,气虚血少,冲任不足,无法如期满溢,从而造成畏寒、体虚易感、手脚冰凉等症状。

针灸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基础在于传统的中医脏腑阴阳经络学说,重在形、气、神同调,具有调阴通络、增加肌体免疫力等功能。三伏督脉灸是传统中医常见的伏天保健疗法,它又称为长蛇灸,由于督脉位于人体背部正中,通过将姜、蒜或药物敷于该处表面皮肤,而形成的长蛇形状,因此命名长蛇灸。督脉灸是人们在长期历史实践中探索和总结的一种方法,常用于慢性关节炎以及女性手脚冰凉、痛经等疾病,利用高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扩张毛细血管,促进炎症介质的吸收,以达到修复受损组织、振奋阳气、祛除病邪的目的。近年来,许多中医医生将督脉灸作为非常流行的特种艾灸疗法,应用于虚寒体质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之应用于临床研究。与常用的灸法相比,督脉灸与患者的皮肤接触面积更大,并且所产生的温热作用更加明显,以此来增加散寒祛湿效果,基于此,督脉灸具有通痹止痛、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等功效,对于怕冷、手足冰凉、关节疼痛等虚寒体质患者具有良好疗效。不仅可以提高身体抵御病邪的能力,还可以祛除肌体内部阴寒病邪,缓解虚寒病症。从本次研究结果看出,全部患者接受三伏天督脉灸和护理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00%。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怕风怕凉、倦怠乏力及四末不温评分明显降低(P<0.05)。可见虚寒体质患者在三伏天进行督脉灸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安全性较好。督脉在中医被称为阳脉之海,循行于头部和脊柱内,能够统领肌体内部阳气,和十二经脉、脏腑气血功能状态存在密切联系。针灸能够激发经络运行气血、温经散寒、疏通四肢,结合灸法,主要借间隔物的药力,通过燃烧艾绒产生高温传入内经,影响气血循环,激活经络,通调五脏六腑,以最大限度调动肌体的潜能、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在《黄帝内经》中有“春夏养阳”的说法,盛夏天气炎热人体阳气最盛,所以在夏季三伏天时,结合中医“一体之嬴虚,消息皆通于天地”理论,在这个时候进行督脉灸,通过对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经脉进行刺激,有效融合穴位、经络、艾灸的作用,促使自然之阳、人体之阳以及药灸法之阳三阳相加,升阳益气,加快督脉阳气运行,进而实现活血通络、温补阳气、驱邪散寒等功效。虚寒体质患者在三伏天接受督脉灸治疗能够温煦阳气,祛除机体内寒湿之邪,化解痰浊淤血等病理产物,疏通痹阻的气血,从而缓解虚寒症状。

本次研究显示,全部患者中护理总满意率达到95.00%,虚寒体质患者在三伏天进行督脉灸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疗效,患者满意度较高。三伏督脉灸疗法不对环境造成污染,不产生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患者依从性较好。同时还应该通过相应的心理、饮食、环境以及皮肤护理指导,防范患者灸疗过程中及灸疗之后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因此,治疗前,需要提前准备灸粉、小黄姜、艾绒等物品,以及充分准备好患者的皮肤,穴位敷贴后,需要预防患者暴露过后受凉,根据患者皮肤耐受性及时调整灸棒温度。点燃艾绒灸后,皮肤变得又红又热,此时需要用温毛巾轻轻擦掉,同时还应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因素,确保良好的疗效,使患者身心状况得到改善,从而对本次治疗满意。

综上所述,虚寒体质患者在三伏天进行督脉灸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普遍认可满意,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督脉阳气满意率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祛湿!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5:02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妇女生活(2019年7期)2019-07-16 04:16:19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公民与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17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早上洗澡伤阳气
祝您健康(2015年6期)2015-09-16 03: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