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少美
对于女性群体来说,分娩既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当孕妇完成分娩之后,她们有了新的角色,即成为孩子的母亲,这对产妇来说是十分幸福和喜悦的事情。但是,在分娩的过程中,产妇也会承受很大的痛苦和疼痛,并且有生命危险。分娩对于每一个家庭而言均是极为重要的事情,而分娩所造成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对产妇的影响极大,若无法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和心理压力,则会导致产程时间延长,严重威胁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近些年来,孕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了减轻分娩所带来的痛苦,需要对分娩方式进行创新,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无痛分娩已经成为当前临床分娩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可以减少产妇的疼痛程度,辅助以适合的护理模式,可以更进一步确保产妇分娩安全。对无痛分娩方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要求做好护理工作。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发展,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注重护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也要做好细节工作,经过整体护理干预,安排责任助产人员,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促进孕妇顺利完成分娩,减少产妇的痛苦,对妊娠结局也具有积极影响。本次研究抽取产妇100例,主要针对无痛分娩护理中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和研究,详细内容见下文。
选择我院之中无痛分娩的产妇100例,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随机抽取数字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组产妇50例,平均年龄(28.59±2.52)岁,平均孕程(38.57±0.71)周;对照组产妇50例,平均年龄(29.57±2.41)岁,平均孕程(37.92±0.66)周。产妇在参与研究之前,需进行基础资料登记及数据统计,结果为P> 0.05方可开启研究。产妇提供亲签研究知情书与参与同意书。
纳入标准:(1)所有产妇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不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病变;(3)不存在精神类病症,意识清醒;(4)无肿瘤相关疾病;(5)无家族病史。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心、肾等病症;(2)合并恶性肿瘤病;(3)合并严重的精神类疾病;(4)存在凝血功能障碍。(5)临床资料不完整;(6)拒绝参加研究。
对照组产妇5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指导饮食以及作息时间,发放宣传手册,记录产妇各项指标变化,做好病房卫生防护等。
研究组产妇50例接受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模式:(1)健康宣讲。责任护士要与产妇积极沟通,针对产妇以及其家属进行一对一健康指导,让产妇尽快熟悉分娩室环境,详细说明分娩过程以及分娩后的注意事项等,可以借助视频、音频等工具对围生期相关分娩知识进行讲解。(2)心理干预。为产妇做好心理评估与心理辅导,引导产妇抒发内心情绪,了解产妇心理需求,获得家属支持,加强对产妇的信心指导,使其做好分娩准备。(3)产程护理。对产妇的产程进度进行密切监测,在第一产程,助产护士要用亲切的语言鼓励产妇,或者播放音乐等使其分散注意力,并及时指导产妇排空膀胱,保存体力,按时进餐,观察产程进展。在第二产程,当产妇宫口全开之后,责任护士应该指导产妇进行屏气加压,合理地控制屏气时间,在宫缩过程中要借助于腹压休息,让产妇保持体力,严格监控产妇的生命指标变化,给予产妇语言指导和陪伴,给产妇增加信心。在第三产程,责任护士需要合理处理胎盘,缝合切口,重点检查软产道的损伤情况,对各项指标进行观察,适当进行按摩,促进子宫收缩,同时也应该尽快将新生儿送到产妇胸前,及时将胎儿情况告知产妇,让母子接触、抚摸,尽早让新生儿吮吸,这样可以提升母乳喂养率,也能使产妇更加安心。责任护士也要对产妇及家属讲解相关产后注意事项,进行心理护理,如果产妇产后疼痛剧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灸、按摩等干预,必要时可以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4)饮食护理。对产妇分娩后的饮食进行科学指导,所选择食物应以高维生素、高蛋白质为主,忌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叮嘱其少食多餐。(5)出血量评估。针对产后出血需要进行预防性护理,产妇在分娩时由于宫缩乏力、软产道撕裂等原因,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产后出血,责任护理人员需要合理评估,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进行识别,分析产后出血原因,对产后出血进行针对性预防,指导产妇家属对产妇进行腹部按摩,尽量减少产后出血量,促进产后恢复。
对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进行记录,主要包括: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并使用焦虑情绪、抑郁情绪量表,对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心理情绪进行评估,满分45分,分数越高则产妇心理负性情绪越差。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妊娠结局,对剖宫产、顺产发生率进行统计。调查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十分满意为90-100分,一般满意为80-89分,不满意低于80分。统计两组产妇产后2h、24h出血量。
研究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551.25±24.26)min,第二产程时间(77.25±29.24)min,第三产程时间(16.57±4.25)min,相较于对照组产妇要明显较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情况调查表(±s)
研究组产妇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评分分别为(9.11±0.36)分、(8.32±0.25)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的心理负性情绪评分(P<0.05);两组产妇干预前的心理负性情绪评分,相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心理负性情绪评分情况调查表(±s)
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的剖宫产发生率较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研究对象的妊娠结局比较[n(%)]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2.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观察组对护理人员更加满意,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n(%)]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产后2h、24h出血量分别为(120.26±40.25)ml、(225.37±22.32)ml,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更少(P<0.05),详情见表5。
表5 对比两组产妇产后2h、24h出血量(±s)
对于产妇来说,分娩往往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同时,身体上也承受着很大的痛苦,尤其是宫缩时,宫颈以及子宫扩张将会进一步增加产妇疼痛感。尤其是初产妇,她们掌握的分娩知识比较少,往往会担心自己以及胎儿的安全,这样很容易会出现负面情绪。在分娩的过程中,产妇会消耗很大体力,释放较多的儿茶酚胺,交感神经比较兴奋,子宫血管收缩等,这些因素会延长产程,对产妇及胎儿都会产生不良反应。在常规护理方式下,分娩方式、产程进展的护理效果还不够好,产后出血也比较常见,这就需要进一步优化护理方法,提升护理效果。近些年来,无痛分娩是当前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分娩方式,其可以有效缓解产妇分娩的疼痛程度,加强分娩的顺利性,使产妇快速进入最佳的分娩状态。但在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中发现,产妇对于无痛分娩的不了解及心理负性情绪,会降低分娩的顺利性,延长各个产程时间,对产妇自身和胎儿都十分不利。为了顺利完成无痛分娩,需要做好护理工作,让产妇得到全面照顾。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推广,在无痛分娩中也逐渐应用了整体护理方法,这种护理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护理工作中的诸多不足,护理人员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内容都能得到优化与完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避免不良妊娠结局,为母婴安全提供可靠保障。经过整体护理干预,安排责任助产护士,可以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对产妇的情感需求以及心理需求进行满足。除此之外,在产后护理工作中,需要高度关注产后出血现象。在 24 小时内,如果出血量在 500ml 以上,就视作产后出血。为了减少产后出血量,需要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经过责任护士护理进行预防性护理,可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对产后康复具有积极影响。相关研究指出,采取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干预模式,为产妇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升整体护理效果。健康教育,帮助产妇正确认知分娩等相关内容;心理护理,可以缓解产妇的心理负性情绪,转移注意力,获取家属的帮助,引导产妇建立了分娩信心,抒发内心疑虑;各个产程护理,可以对产妇的呼吸等情况进行检测,科学加压操作,进而有效加强产妇的分娩效果;指导产妇掌握母乳喂养方法,及时接触新生儿,可以让产妇更加满意护理工作。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551.25±24.26)min,第二产程时间(77.25±29.24)min,第三产程时间(16.57±4.25)min,相较于对照组产妇要明显较短(P<0.05)。研究组产妇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评分分别为(9.11±0.36)分、(8.32±0.25)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的心理负性情绪评分(P<0.05);两组产妇干预前的心理负性情绪评分,相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的剖宫产发生率较低(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2.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观察组对护理人员更加满意,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产后2h、24h出血量分别为(120.26±40.25)ml、(225.37±22.32)ml,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更少(P<0.05)。
综上所述,在产妇无痛分娩之中,采取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模式干预,可以有效缩短产妇的各个产程时间,缓解产妇的心理负性情绪,同时,对产妇顺产具有积极影响,临床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