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英
摘 要: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力度,不仅可以丰富德育教育,还对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现实意义。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路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华传统文化;德育
初中生心理、生理发育较快,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活跃。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初中作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学生学习和吸收傳统文化的精髓,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教师应该重视传统文化,将其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还有利于促使他们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现状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情绪不高,没有对本科目引起足够的重视度,往往将其作为一种说教式的课堂,教师在课堂讲授的内容也只是过脑不过心,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很难对学生产生实际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教师的课堂内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化,缺乏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从而导致了教师的课堂与学生实际需要相脱离的现状。教学应该时刻围绕着学生的认知经验基础和学习发展需求。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多媒体信息方式以及社会各种信息传播方式接收到来自各方的思想。一方面,良好的信息可以对学生起到教育和引导作用,网上传播的英雄事迹和好人好事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正能量和主流风气;另一方面,一些不好的言行也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网络上一些虚假信息、谣言散布,学生在没有坚定的道德认知的基础上极易被这些不良言论所蛊惑,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极端的人生态度。初中生是非判别力还不够坚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广泛吸收多方面的信息和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不断调整个人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使得课堂更加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如何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一)创设德育教学情境
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因为学生喜欢根据自身喜好来评判事物。因此,教师创设情境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认识到情境创设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关心国家发展》时,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齐唱《红旗飘飘》,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让全体学生起立,在教师的领导下,全班学生一起参与到关心国家发展的活动中。在学习完成之后,还应该让学生说出学习后的内心感受,通过这种具有仪式感的活动情境创设,不仅帮助学生学到了书本知识,同时还加深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还有效地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丰富德育实践活动
传统的初中德育教学中,教师以知识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课堂的氛围也因此而变得沉闷。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活泼好动,学习时也容易分散注意力,教师可以丰富德育的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德育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亲情之爱》一课时,亲情一直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歌颂的主题之一,从小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家人、孝顺父母的良好品德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价值观念的树立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导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去。找准传统文化知识的切入点,加入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的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不断增强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教师还可以以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为例,向学生展示古代人是如何继承并弘扬孝道的。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二十四孝”中的几个小故事,让学生体味中国孝道文化。如《卧冰求鲤》中描述了王祥为了满足卧病在床上继母想吃鱼的心愿,赤裸着身体卧在已经结冰的湖面上,直至寒冰融化,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两条鲤鱼,使得继母如愿吃上了鱼的感人故事。另外,在为学生讲述完传统文化中关于“孝道”的故事后,教师可以当堂检验一下学生对知识的接纳情况和对“孝道”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环节,设置头脑风暴活动,鼓励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孝道”的理解。随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说一说如何表达个人对家人的情感,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分忧,及时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浓浓爱意,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的心态,从而有助于学生不断发展和成长。
(三)优化教材德育内容
道德与法治教材是初中生学习德育知识的文本。要做到传统文化与德育内容的有效渗透,教师还需要不断优化教材的内容。把传统文化融进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体验,自觉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德,促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优良品质的现代人。教师在优化教材的内容时,可以从教材的编写理念入手,把爱国、奉献、团结、友善、互助等内容融进初中的德育教学中。这是因为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初级阶段,所以教师要在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家国观和社会荣辱观,并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教师要更好地融进传统文化,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在学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传统文化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观念,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接班人。
三、结语
总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施建平.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59-260.
[2] 周刘波,刘航.“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教育路径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6(2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