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彩霞
摘 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和学科素养的分水岭,对未来阶段的学习起到积淀作用。但是由于家庭教育、学习方法、基础知识不同,不同学生在能力层次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学困生”作为能力层次较差的学生群体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点关注,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出更高要求。初中班主任要始终坚持“生本位”原则,在新课改背景下关注学生主体差异,寻找有效途径转化“学困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全体同学同步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学困生;转化策略
“学困生”指的是在班级中能力层次较差、存在学习困难的部分学生,这部分学生面对知识学习时有较多的疑难问题,对知识点的消化速度慢,难以跟上整体学习进度。作为初中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学困生”在班级活动和课堂学习上的差异性,更新教育理念,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增强在校自信心,将核心素养教育要求落到实处。
1.做好学情调查,进行层次化促进教学设计
学情调查工作是初中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任务,对了解学生能力层次,和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具有重要作用。初中“学困生”转化过程,做好学情调查工作,就是要求班主任能够加强与学生和其他任课老师的沟通和互动,总结学生成绩变化趋势和课堂表现,找到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特别是滤清“学困生”日常学习中存在的思维和习惯问题,设计层次转化方案教案予以解决,便于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
学困生的成因有很多,因此教师要先了解掌握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以及思想状态,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分层,然后再制定相应的转化策略。如有的是因为跟不上课堂节奏;有的是因为知识基础不扎实;还有的是因为家庭、生活等外在因素等等。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不能一味地统一化要求其提高学习成绩,而是要有帮助其解决造成学困生的问题,如跟不上课堂节奏的学生可以课下帮助其补课,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可以帮助其先巩固知识基础来逐步过渡提升,而因家庭、生活等外在因素影响的则可以通过家访等方式来进行了解,然后再分部有针对性帮其解决。因材施教,教而有法,必得法。
2.创设生活情境,加深学生知识理解,增强学习力
初中生对生活情景较为熟悉,作为班主任应该关注到“学困生”学习发展,不同于科任教师只着眼于专业一科,班主任是涉及班级学生学习所有学科的不同情况。多角度创设特定生活化教学氛围的学习积极状态,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或生活情境,鼓励引导“学困生”在参与教学活动、回答课堂问题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
例如班主任可以针对学困生的不同学习问题来开展相应的生活教育活动。在班主任的管理当中,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再是其主要的教学任务,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因此班主任可以在管理过程中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来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与思维能力。这样在近似虚拟的情境活动中,不但可以帮助学困生实现学习力的有效提高,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设计个性化作业,引导正确对待优化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构成完整课时教学的最后一步,教师抓住课后作业为巩固学生学习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班主任应该协助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优化课后作业,更结合“双减”政策要求进行创新设计,为“学困生”推出个性化作业,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薄弱环节自行选择相应的作业形式和内容,达到复习、巩固的学习目的。
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学课时结束前为全班学生提供三类个性化作业选择:(1)阅读、复习本课内容,找到未能及时解决的学习问题,第二天向老师和同学请教;(2)完成相应的练习题目,并保证一定的正确率;(3)探究与本课时相关的英语文化,生成一篇80个单词的阅读汇报。而班主任可以协助科任教师鼓励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不同的作业,“鼓励学困生”优先选择复习巩固作业以实现自身能力的转化,抽时间对其他内容进行补充,调整心态,跟上课堂教学进度。
4.形成家校合力,共创良好学习环境
家庭和学校是初中生接触最多的环境,教育过程形成家校合力,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更全面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另一方面有助于强化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共创良好的教育环境。针对部分“学困生”在家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能力有限的情况,教师可以从形成家校合力入手,促进“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有效转化。
首先,班主任要有整体意识,要渗透一视同仁、鼓励后进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放平心态,将家长的注意力转移到“学困生”的实际学习问题和习惯纠正上来,逐步推动学生进步和发展;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通过家长群、班级信息平台等途径,分享和反馈具体学生的在校表现,并进行阶段性总结,在发掘“学困生”优势和长处的基础上指出相关问题,使习惯养成;最后,和家长要通过家校学习活动的设计为“学困生”能力转化创造条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是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之间最坚实最有效的沟通桥梁,是学困生转化的推进剂。
结束语: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的出现往往是前期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相应的学习习惯和自主能力等多方因素造成的,针对这些原因,初中班主任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原则,做好学情调查工作,调整教学手段,推出个性化课后作业,并通过和家长的及时沟通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合力促进“学困生”转化,将为中学生群体能力素养的发展插上翅膀。
参考文献:
[1]钱方荣.不抛弃后进者,不放弃学困生——基于班主任视角下初中学困生的有效转化路径[J].考试周刊,2016(87):186.
[2]尹继彩.初中班主任如何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J].内蒙古教育,2020(03):85-87.
[3]牟琥珀.新时代初中班主任对学困生有效转化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2(04):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