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
一、 挫折教育的内涵
现代化发展所需的人才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与强健的体魄,更要有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的坚韧意志。有研究发现,人们对待挫折时保持良好心态,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之中形成的,故对初中学生实行挫折教育非常重要。由于近年来中学生苦于压力、不堪挫折,最终患抑郁症或最终以轻生等不正确方式结束生命的不幸事件频出,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初中学生的挫折教育。有学者认为,挫折教育是指教育者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
初中学生主要在哪些方面容易遇到挫折呢?首先,学业的挫折。如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其次,人际交往的挫折。跟父母长辈的情绪情感交流,与玩伴、同学的人际互动等。再次,生活的挫折。如穿衣打扮、整理房间、做家务等。挫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故挫折教育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引导受教育者正确地认识失败,努力地把挫折带来的负面效应缩减到最低,并使受教育者从中汲取失败的经验,为日后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对受教育者开展挫折教育的本质所在。
二、 中学生接受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一)当今社会现实需要
当今许多初中学生缺乏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坚强的意志。有研究调查发展,近年来许多初中学生心理素质呈降低趋势,有一些初中学生甚至因为一些小挫折就厌学、自甘堕落、愤世嫉俗,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如果在初中阶段教育中,只抓学业成绩,忽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忽视挫折教育的实行,将来初中学生就有可能在困难挫折、复杂的情况面前或无所适从、或沉沦困苦、或自甘堕落。由于抗挫能力较低的中学生难以承受各种不可避免的困难、压力,所以有些初中学生会盲目扩大压力、痛苦,甚至患抑郁症等疾病,有些初中学生会选择一种自认为比较舒适的方式来逃避压力。比如,逃学玩耍、沉迷网络游戏或言情小说、生活颓废,无法用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挫折。
(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点
13-16岁的初中生处于心理与生理发展的敏感期。他们渴望独立却又对父母始终有依赖性;他们需要父母的指导与建议,却又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身心迅速发展,却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心理健康得不到足够的关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其中,初中年级主要包括“......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三、 初中学生挫折教育实施途径
初中阶段的挫折教育需集合多方面力量,全方位重视,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挫折教育立体网络。具体路径如下:
(一)健全挫折教育机制,整合各类媒体资源
首先,建立、健全规范化的挫折教育机制。国家、地区应结合新时代的各种特点,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制定科学化的挫折教育课程与活动,如军训、社会实践、团体辅导等。另外,国家、地区可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共同商议、制订科学有效的挫折教育计划、实施细则及管理方法,协同负责学生的抗挫折教育。
其次,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创造耐挫的教育氛围。社会媒体可以利用其自身及时高效的优势,既可定期进行挫折教育讲解、励志人物事件广播,也可就一些突发社会事件在新闻播报、热点事件讨论中进行挫折教育宣传,全方位渗透勇敢面对挫折的思想。国家、地区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成立不同的微信公众号。针对教师的可以推送优秀教育案例、优秀讲座、班会分享;针对学生的微信公众号可以定时推送一些抗挫折的励志故事,解决问题、调整情绪的常识,还可以分享本地区青少年心理辅导挫折教育热线;针对家长的公众号可以推送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科学育儿经验等。
(二)拓展学校挫折教育,塑造校园文化氛围
首先,作为初中学生们统一接受教育的平台,学校成为他们发展自我最主要的平台。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以挫折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讲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提高其应对挫折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应对挫折。
其次,学校可以展示一些越挫越勇、积极向上的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而塑造不畏挫折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可定期举行运动会、文化艺术节,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学校还可以让学生们参与军训、社会实践、综合实践等多种活动,让学生们增加人际交往、增强学生们的集体凝聚力。在集体中多活动、多参与、多交流,有利于学生们敞开心扉,消解恐惧等不良情绪困扰,增加坚韧不拔的意志与不畏挫折的勇气。
(三)关注家庭教育氛围,转变家庭教育方式
以身作则,身先示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有挫折意识与耐挫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才能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作用。家长在生活中、工作上遇到问题和困难,要以乐观的心态、坚韧的意志,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即使受挫,总结经验后继续前进,屡败屡战,直至成功。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将挫折教育贯彻到孩子的教养过程中。
敢于放手,鼓励支持。由于大多数初中生是独生子女,父母包办代替、过度保护情况比较严重,孩子很少有锻炼机会。一方面,家長应于日常生活中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引导孩子处理各种个人生活课题,培养良好心态,磨炼抗挫意志,形成抗挫能力,不断强化对于挫折事件、挫折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力。另一方面,孩子心理发展与处事能力还在完善中,对他们要求要适当,评价要客观,凡事鼓励为主,不要追求完美。
第三,创设机会,丰富经历。提供挑战挫折的机会,甚至可以创设必要的挫折环境,让孩子经受锻炼和考验。比如带领孩子参加爬山比赛、跑步比赛等。支持孩子尝试小制作小创造;参加志愿者服务,如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劳动服务,或为公益机构或公益事件发广告,让孩子经受锻炼和考验使其从中获得认知、体验、觉察、感悟、经验和能力。
结语
挫折教育是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在初中阶段实行挫折教育,需社会、家庭、学校多方位的关注与重视。在社会方面,国家、地区应建立、健全挫折教育机制,更好地整合各类媒体资源进行挫折教育宣传;在学校方面,需拓展学校挫折教育,塑造校园文化氛围;在家庭方面,需关注家庭教育氛围,转变家庭教育方式。唯有如此,方能为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