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音乐艺术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2022-06-01 11:02冯宇王从芹
民族文汇 2022年2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基层

冯宇 王从芹

摘 要:乡村振兴是继脱贫攻坚后国家又一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是乡村多维度的振兴,其中就包括文娱精神文明建设的振兴,培养为基层服务的音乐艺术人才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宣传保障,也是激发农村群众集体责任意识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助于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土文化建设,构建农村和谐新气象;促进农村艺术文化软、硬件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政策宣传,激发农民主体地位意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而这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软实力。故,基层音乐艺术人才的培养与乡村振兴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需要有关部门引以重视。

关键词:基层;音乐艺术人才;乡村振兴

2020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攻坚的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振奋人心的人间奇迹。奠定了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人民群众不愁吃、不愁穿,农村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农村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紧接着,元气满满、蓄势待发的农村又马不停蹄地谋划着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原各级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机构名称已于2021年1月后改为“乡村振兴局”。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農”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可见中央对“三农”建设问题重视程度之高,投入之大,力度之深。这标志着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农村大地上又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振兴大业即将拉开帷幕。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2日)》(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建设。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化振兴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艺术活动的开展是文化振兴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有效途径之一,组织高效、务实、健康、文雅的音乐艺术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村民文娱生活,提升村民精神内涵,还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具体关系如下:

一、丰富村民文娱生活,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今日中国之农村今非昔比,变化日新月异,农村群众的生活已经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义务教育、住房安全和基本医疗等方面也得到了坚实的保障,即农村“两不愁三保障”已得到全面实现。在奔小康的路上,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需求,对精神食粮的追求和渴望在农村群众身上已日渐突显。昔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群众由曾对物质的追求开始转化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其中就包括对文化的追求、对艺术的追求、对娱乐文明的追求,而这恰恰是农村地域发展中所欠缺的方面。

在农村,农民的主要工作是务农,曾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生产规律随着机械化进程被逐渐打破。机械化大幅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缩短了劳作时间,解放出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对于大部分村民来说如何利用好这闲暇的时光却是需要思考的问题。除了外出务工人员外,有些人沉浸于棋牌、麻将,催生了棋牌室、麻将馆的诞生,也惹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有些人整天扎堆聊天,无所事事;有些人善于钻营忙于各种生计,不问世事人情;有些人游走于广袤的田间地头,闲来无事……。这大概就是农闲时节村民群体生活的整体写照和缩影了。       农村群众的生活结构已发生巨大改变,需要丰富的文娱活动来为平淡的生活点缀增色。支持村民自发组建广场舞队、民乐队,依托民间民俗开展民俗活动,举办“村晚”,根据村民爱好组织文艺积极分子排演戏曲、歌舞等活动,持续开展积极、健康的多形式艺术文化活动,搭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平台,不仅可丰富村民文娱生活,活跃生活气氛,而且有助于增进群众间的相互走动与交流,增进友谊情义,促进乡风文明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推进乡土文化建设,构建农村和谐新气象。

乡土文化是农村群众集体生活的智慧,是农村群体生活无形的行为准则和约束,也是农村群体心中的“精神图腾”,群众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对社会的认知、对生活的认知都基于乡土文化,同时,这些认知也反向作用于乡土文化。在社会转型、城镇化发展、人口流动、公众媒体、外来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使得乡土文化受到冲击,致使农村群众集体疑惑感、矛盾感、焦虑感、无力感,久而久之,可能会造成乡土文化的集体遗忘。农村群众急需一股坚定的力量去肯定乡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以消除农村群众所面临的疑惑、矛盾和焦虑。通过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开展音乐艺术文化活动是较为行之有效又可让农村群众现场感受、切身体会的最直接的宣传途径之一。通过歌曲、戏曲、相声、小品、舞台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为载体,以弘扬爱国爱家、忠孝仁义、睦邻友善、遵纪守法、勤俭持家、农耕文化等为题材,以乡村舞台为媒介,倡导乡风文明,推进乡土文化新发展,维系农村群众的乡土文化认同感,构建农村和谐发展新气象。

三、促进农村艺术文化软、硬件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缺乏文艺活动的固定场所、基础设施较差以及缺乏文艺演出活动的人——组织者、策划者、演职人员等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地方政府财政吃紧;二是地方政府对农村群众文艺活动地开展重视不够、意识不强;三是基层文艺人才缺失。脱贫攻坚战以来,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下以及部分帮扶单位的帮扶下,贫困村逐渐配齐了文化广场、音响设备、民族管弦乐及打击乐乐器,以及村民活动室等硬件设施,非贫困村硬件设施也在陆续配套建设中。

不管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战略主体对象是人,是农民。在现阶段,农村人的最大问题已不再只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而同时是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问题,是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后或是在对物质生活追求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仅靠农民自发组织显然是不易实现的。2018年1月的《意见》及2020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都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因此,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实现上有了政策支持,开展文化艺术活动也会得到当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自然也将促进农村文化艺术活动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更好地为服务基层、服务文艺做好资源优化配置等工作。

四、推进政策宣传,激发农民主体地位意识。

在农村,政策宣传的传统方式就是通过竖立在村内的“大喇叭”,由村干部对着话筒直接喊话,或者在话筒旁播放提前录制好的音频。但囿于播放设备原因及干群关系矛盾等原因,对于部分村民来说,要么接收不到信息,要么认为这些都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为了更好地推进政策宣传,可以通过文艺活动的舞台,通过村民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如舞台表演剧、相声、歌曲等,嵌入政策重要内容,可使群众在愉快的氛围中加深政策内容的印象。近些年,国家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疫情防控等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对于部分村民来说这都是政府的事情,跟个人没什么关系,因此有部分群众成了看客,并没有意识到农村群众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推进政策宣传的同时还要激发农民的主体地位意识,要让农民意识到这些政策和国家战略与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并参与其中。那么,相对于纯粹的政策宣传来说,融进艺术化的宣传可能效果会更好些。比如,有些地方把疫情防控故事编写成地方小戏剧本,通过微宣讲的形式在农村舞台展演,不仅让农民认识到疫情防控任务的艰巨,更让村民們认识到疫情防控人员的付出和不易,更让村民们认识到个人与整体的关系,要自觉地维护疫情防控秩序,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不给社会添乱。又比如,将脱贫攻坚发生的故事演成小品,也是群众特别爱看的艺术形式之一,将较为典型的懒汉与扶贫政策相联系,将扶贫政策与扶持创业相联系,将吃苦耐劳与驻村扶贫工作队相联系,等等,让村民在观赏中顺着艺术形式的内容认识到脱贫攻坚的意义,了解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日常工作等,都可使得村民对扶贫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和了解。尤其是在乡村振兴的当下,要多途径宣传政策,让农村群众了解乡村振兴、知晓乡村振兴,要让村民认识到乡村振兴与每个人的关系,而不是与自己毫不相干,不仅如此,还要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乡村振兴工作不只是政府的事情,它更需要的是村民的主体投入,才能更好地完成振兴大业。

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通过艺术的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传统优秀的乡土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中,不仅要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还要坚定优秀乡土文化自信。

尽管现代媒体形式多样,老百姓获取信息和观赏文娱活动的方式越来越多,但也就是因为选择性空间较大,使得群众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性观看,不一定会选择有关文化类的节目。而利用乡村舞台开展的文娱活动却不一样,一是安排的节目内容有针对性,群众不可选择地接受演出内容;二是可以身临其境,置身于现场,直接感受演出氛围,体验较深。通过开展农村文娱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到达教化的目的。

另外,城市建设范围的扩张、生活观念和方式的改变、外来思想的渗入、社会的转型等原因导致农村群众内心产生矛盾和恐慌,对原本一直沿承的乡土智慧和文化开始产生了质疑和不自信。更有一些媚外菲薄之人扰乱了原本秩序盎然的乡土文化环境。乡土文化是村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基础,需要通过官方的宣传认可乡土文化、重塑乡土文化的自信,让村民们不再困惑、迷茫。让文明的乡风拂过群众的心灵,让淳朴善良的民风和良好正派的家风充满家家户户,让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提升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结语

以上即是开展文艺活动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的具体体现和关系。归根结底,要实现或达到以上这些目标,就需要一大批基层音乐艺术人才为支撑。目前的农村基层文艺活动的开展多以文艺志愿者、文艺爱好积极分子、农村乐班以及商业演出公司为主要参与者,缺少音乐艺术专业技术人才——从上述关系而言,农村基层或镇(群众)文化(艺术)馆需要拥有自己的集组织、策划、指导、创作等于一身的音乐艺术专业人才。基层音乐艺术文化活动有着基层的特点,不仅要有让农村群众能够接受的艺术形式,还要有接地气、有针对性的文艺内容。在活动效果上不仅要使得农村群众喜欢看还要使其看得懂听得明白,即要满足视觉享受,又要起到教化作用,既要能丰富农村群众文艺生活,又要能在音乐艺术中影响群众的思想,让文艺成为搭载思想的载体,把国家政策、人文关怀、民主法治、乡风文明传入寻常百姓家,让农村群众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和党的温暖,使得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各自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体存在感,引导群众发挥自己的长处,投入到建设大美祖国的伟大征程上来。

因此,培养为基层服务的音乐艺术人才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宣传保障,也是激发农村群众集体责任意识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助于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土文化建设,构建农村和谐新气象;促进农村艺术文化软、硬件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政策宣传,激发农民主体地位意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而这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软实力。故,基层音乐艺术人才的培养与乡村振兴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需要有关部门引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黄永林、吴祖云:乡村文化建设中农民主体意识构建与作用发挥[J].理论月刊2021,(03).

[2]黄爱教:从文化旁观者到参与者:乡村振兴的文化权利及其实现[J].新疆社会科学2019,(01).

[3]王佳靖: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J]人民论坛2018,(15).

[4]王慧娟:农民文化主体意识与农村文化建设基点[J]甘肃社会科学2017,(06).

作者介绍:冯宇,男,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王从芹,女,阜南县朱寨镇中心小学音乐教师。

基金: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教学研究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基层音乐艺术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研究”(Azcj2021183)。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基层
顾小晶坚守基层育英才
基层巡览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