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玉枚
(滁州市教育体育局,安徽 滁州 239000)
本次研究选取安徽省滁州市某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通过问卷星共发放并回收教师问卷62份,学生问卷245份,样本的基本信息见表1和表2。
表1
混合教学主要包含的因素有学生线上学习、教师线上教学、线上学习资源、教学平台、硬件设备及网络条件等。为了解师生对混合教学的认知态度、现有运用程度、存在困难等方面的情况,笔者编制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问卷主要涉及师生线上教学的适应性、教学平台的使用与教学方式、混合学习的效果与满意程度、对混合教学的未来展望四个维度。为保证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在问卷的编制过程中,请多名教学教研人员对问卷的设计提出进行审核。问卷的发放采用线上调查的方式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在学校机房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完成。教师问卷在手机上完成,调查数据的统计依托问卷星,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学习适应性指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主要因素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和学习环境等方面。混合教学中,线上教学环节师生在不同的物理位置,教师主导作用被弱化,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本次调查从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学习设备的习惯、对混合学习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三方面研究学生对混合学习的适应性。信息化学习设备的使用习惯用途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社交聊天、网络游戏、刷抖音等小视频、查资料、看电视剧、听书。对混合学习的参与度方面,43.67%的学生非常认真,26.12%的学生比较认真,19.96%的学生一般认真,12.24%的学生不认真。在自主学习态度和能力方面,通过调查学生花在做作业、复习预习专业知识、参加专业相关实践的时间来呈现,其中23.27%的学生能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上,40%的学生一半的时间用于学习,29.8%的学生花少部分的时间用于学习,6.94%的学生几乎不花时间做与学习相关的事。
根据适应性的含义,本文将教师参与混合教学的适应性具体化为对混合教学概念内涵的了解程度、混合教学模式的使用频度、对混合教学的参与热情程度、混合学习对教学效果提升的认可程度四方面。关于混合教学的内涵,19.36%的教师不了解,56.45%的教师了解一些,24.19%的教师比较了解;关于混合教学模式的使用频度,16.13%的教师经常使用,64.52%的教师偶尔使用,19.35%的教师从未使用;关于参与混合教学的热情程度,35.48%的教师愿意主动尝试,62.90%的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可以尝试,1.61%的教师抵触;关于混合教学对教学效果提升程度的认可,8.06%的教师认为有显著提升,74.19%的教师认为有所提升,12.90%的教师认为无帮助,4.84%的教师认为有反效果。
混合教学涉及线上学习平台,本调查统计了教师线上教学使用的平台、平台达到教师预期效果的程度两个方面。关于使用的教学平台,88.17%的教师使用钉钉,22.58%的教师使用云班级、超星学习通等专业教学平台, 27.42%的教师使用微信,6.45%的教师使用了腾讯课堂;关于平台是否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3.23%的教师认为完全可以,37.10%的教师认为基本可以,53.23%的教师认为部分可以,6.45%的教师认为不可能。
关于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从对专注职业教育学习平台超星学习通的调研中了解到,目前文化基础课的课程资源已成系统且需有偿使用,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的资源正在筹建中,还未形成系统。在阻碍混合教学实施的主要因素中,80.65%的教师认为教学资源保障不够完善,72.58%的教师认为软硬件条件不足。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2.0计划的实施,混合教学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全国各校普遍实施了线上教学,复课后,线下教学得以恢复,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普遍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与学的手段正在发生悄然改变,从混合教学走向融合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2]。80.65%的教师认为混合教学模式形式新颖,能给予学生多元化的学习体验;69.35%的教师认为混合式教学能有效开拓学生的视野;54.84%的教师认为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51.61%的教师认为混合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46.77%的教师认为混合教学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有利于因材施教。由此可见,师生认可混合教学模式在学习体验、时间利用、因材施教方面的优势。
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在线上学习环节是空间分离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监管力度被弱化,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次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线上学习态度是认可的,43.67%的学生非常认真,44.08%的学生比较认真,12.24%的学生不算认真。但是,调查发现学生自主学习存在意识薄弱、目标不清晰、学习习惯不好、自我监控不足的问题。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一方面是因为学习者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对数字资源呈现形式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不同[3],比如对文本呈现形式、视频呈现形式的资源注意力保持时间分表是10分钟以下和20分钟。另一方面,线上学习存在诸多影响学习注意力的不可控因素,比如手机上的社交信息、娱乐游戏等导致学生学习注意力分散。还有,学生习惯了传统教学课堂,一切等着老师来安排,不习惯主动探索。
混合教学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本次调查研究发现,教师混合教学的理念更新程度、信息化教学技能熟练程度、教学方法灵活性、基于混合学习平台的师生互动、作业布置等能力都有待提升。随着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开展和信息化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信息化教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许多教师,特别是40岁以上的教师固守原有讲授式教学模式和陈旧教学手段;一方面,由于学校未对信息化教学做出硬性规定,导致教师除了公开课以外,大部分教学仍然采用“一支粉笔一本教案”的形式开展教学;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中,对包括混合教学在内的信息化教学新手段不但激励不足,还有可能因为软硬件须投入而不支持,教师尝试混合教学的积极性不但不高,而且可能受挫;三是,中等职业学校对混合教学的管理制度、硬件配套设施、教学资源都还不完善,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也不够。
实施混合教学,需要完备的交互式硬件设备、教学软件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支撑。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开展混合教学的硬件设备不足,现有设备因维护不善,不能得到充分使用;教学平台功能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且不同学科教师采用的教学平台不同,导致同一个学生面临多个平台的切换与熟悉,浪费不必要的精力且分散注学习意力;部分学科无数字化教学资源、部分学科教学资源不成系统、优质教学资源缺乏等资源不足问题给混合教学的实施带来阻碍。
影响混合学习效果的因素主要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提升混合学习的效果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端正对混合学习的态度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学生对混合学习各个环节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培养学习参与混合学习的积极性,三是给予学生良好的混合学习体验。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有自我概念、学习归因和学习环境适应。自我概念积极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遇到困难时更愿意寻求帮助和调整方法,更多从自身因素进行总结反思;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能增强自我效能感,激发更强的学习动机;学习环境适应则是通过学习归因这个中介变量来影响自主学习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培养其自我效能感,引导其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成败归因,帮助其认清问题根源,激励自主学习;第三,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提供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教师对混合教学理念的认识和混合教学的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教师参与混合教学的态度和能力除了受自身能力影响之外,还收到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级按制度影响。因此,就教师而言,首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鉴定的教育信念,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把教学当做应付的工作使学生利益受损;其次,教师要开拓视野,主动参与学习,认清形势,更新观念,跟上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校本教研、专家引领等方式,掌握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备是开展混合教学的媒介,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资源。学校要加强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建设与维护力度,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设备维护制度、加大硬件资源的建设投入。
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是影响混合教学的软件因素。首先,教学平台的开发要适应移动化、社交化的发展趋势[4],利用移动传播、社交媒体扩展网络教学平台的入口,切实解决用户多、账号密码繁琐等问题;其次,教学平台应支持根据学习者的特点进行自适应学习,支持教师进行个性化的课程建设[5];第三,教学资源的建设可考虑区域统筹,公共学科资源共建,特色学科资源以教研活动或课题研究的形式建设,形成开放共享的教学资源应用体系。
混合教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能有效结合线上教学与传统面授教学的优势,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混合式教学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由在线学习与面授教学的混合演变为基于移动通信设备,网络学习环境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混合教学的目的不再是部分替代面授课堂,抑或是辅助在线教学,而是在于促进提升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改善学习效果。近年来的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强化论改进论观点下的混合式教学,确实能够达到比纯课堂面授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从混合教学走向融合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协同努力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