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菡
(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7)
高中阶段是个体生涯发展的重要时期。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赋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如何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生涯指导,将学业规划与生涯发展无缝衔接,做新高考的赢家和生涯发展道路上的胜家,成为高中教育者需要面对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生涯规划教育又一次成为解决难题的敲门砖、铺路石。[1]
在此背景下,很多学校开始了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笔者作为一线的心理教师,近年来也通过查阅文献、观摩学习、集中培训、课程实践等途径不断学习生涯辅导的相关知识。由于我国高中阶段对于生涯教育的探索才刚刚起步,现在尚未有统一的生涯教育的指导纲要,诸多学校设计生涯辅导方案的依据多来自于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或者参考国外生涯辅导的目标和内容,而很少关注本校高中生的内在心理需求。而从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外生涯教育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生涯辅导的意义、目标、内容等方面,而对于中学生生涯辅导需求的研究极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生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辅导。在不少西方国家,心理健康教育的流程包含:评估施教对象的心理需求——根据评估结果及教育目标制定心育计划——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教育效果评价——根据反馈制定下一步心育计划。国内外的纲要和流程表明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评估学生的心理需求,而同为关注个体自我成长的教育,生涯教育也需要对目标群体的需求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根据这些需求逐步形成更为科学有效的生涯辅导内容体系和实践方法。
基于以上,笔者在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开展生涯辅导需求调查,让生涯辅导能够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提高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并针对调查结果,为学校生涯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1.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抽取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的高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团体施测的方式,共分发问卷550份,回收问卷550份,其中有效问卷542份纳入最终分析,有效率为98.5%。
(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黄顺等于2016年编制的高中生生涯辅导需求调查问卷,总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高中生生涯辅导内容需求调查,包含24个题目,分为自我探索、升学探索、职业探索、生涯定向与规划、生涯准备五个维度。高中生生涯辅导内容需求调查问卷采用的是Likert 5级计分法,1代表“不需要”,2代表“不太需要”,3代表“不确定”,4代表“比较需要”,5代表“非常需要”。按各维度分别计算总分,总分越高说明需求强度越大。内容需求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是0.931,分半信度为0.843,各维度内部的一致性α系数在0.801~0.903之间,分半信度在0.749~0.827之间,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2]第二部分为高中生生涯辅导形式需求调查,共4个题项,包含单选和多选。
(3)数据统计。运用SPSS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
(1)生涯辅导内容需求的调查分析。
一是生涯辅导内容需求的总体情况。高中生生涯辅导内容需求调查分为五个维度,通过计算生涯辅导内容需求各维度的平均分,得到生涯辅导内容需求强度的总均分及各维度的分数情况,具体见表1。结果显示,生涯辅导内容需求的总均分为3.81,表明大部分人觉得高中阶段比较需要接受生涯辅导。从各维度的分值上看,自我探索的平均分最低,升学探索的平均得分最高。
表1 生涯辅导内容需求的总体分布统计
二是生涯辅导内容需求上的性别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女生在生涯辅导的内容需求上,无论是各维度均分还是总均分都高于男生,且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生涯辅导内容需求在五个维度均分和总均分上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生涯辅导需求程度要高于男生。从五个维度上看,在升学探索、职业探索上的差异尤其显著。
表2 生涯辅导内容需求在性别上的差异
三是生涯辅导内容需求在选科倾向上的差异。通过方差分析,对不同选科倾向的高一学生的生涯辅导需求各维度均分及总均分进行差异性检验,如表3所示,高一学生生涯辅导内容需求在未来选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3 生涯辅导内容需求在选科倾向上的差异
(2)生涯辅导形式需求的调查分析。开展生涯辅导,除了需要对学生的生涯辅导内容需求展开调查外,还需要了解他们对于生涯辅导形式的需求。本研究从高中生期望的生涯辅导开展时间、期望接受的生涯辅导施教人员、施教途径、施教方法,对学生展开生涯辅导形式需求的调查。
一是高中生期望的生涯辅导开展时间分析。表4显示的是高一学生期望的生涯辅导开展时间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高一学生(72.9%)均希望生涯辅导可以贯穿整个高中阶段。
表4 高中生期望的生涯辅导开展时间分析
二是高中生期望的生涯辅导施教人员分析。表5显示的是学生期望的生涯辅导施教人员分布,结果显示,64.5%的受调查学生均希望是心理教师,50.4%希望是同学或者朋友,44.8%希望是家人。
表5 高中生期望的生涯辅导施教人员分析
三是高中生期望的生涯辅导施教途径分析。由表6可见,在施教途径方面,54.4%的受调查者希望是一对一个体咨询或辅导,51.1%的受调查者希望是实践体验,41.7%的受调查者希望是职业参观。
表6 高中生期望的生涯辅导施教途径分析
表7 高中生期望的生涯辅导施教方法分析
3.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生涯辅导内容需求的总均分为3.81,说明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高中阶段比较需要接受生涯辅导。从分值上看,需求度最高的是升学探索,其次是生涯准备、职业探索,需求度最低的是自我探索。
(2)从生涯辅导内容需求的差异性情况上来看,生涯辅导内容需求在五个维度均分和总均分上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生涯辅导需求程度要高于男生,在升学探索、职业探索上的差异尤其显著。生涯辅导内容需求在分科倾向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从生涯辅导形式需求的各个题项上来看,大部分学生期望生涯辅导可以贯穿整个高中阶段;在选择生涯辅导的施教人员时,大部分同学选择的是心理老师;最期望的施教途径是一对一个体咨询,其次是实践体验;最期望的施教方法是体验式教学。
4.原因分析
(1)对外部世界的好奇。新高考政策虽然赋予了高中生更广阔的自主选择空间,但在高考改革前,生涯教育并未得到太多的关注,即使有少部分学校开设生涯课程也是作为心理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更是很少涉及。因此高一学生在面临即将到来的选科问题时,往往会迷茫和不知所措,还是会存在选择困难、选择盲目等情况。面对考入理想的大学这个高中生面临的最现实的目标,他们对于大学和专业的资讯以及职业世界,都抱有极大的好奇心,高中生平时由于忙于学业而忽略了对这方面信息的收集,现在的他们迫切希望多了解“窗外事”,例如不同大学的情况、不同专业信息(录取分数线、课程内容、就业情况等)、各类职业的特点和需求以及对于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准备等等。尤其是女生,在就业中有时会遭遇男女不平等的情况,所以在对生涯辅导的需求上要显著高于男生,尤其是职业探索和升学探索。加上高中生在不同的阶段可能都会面临着不同的生涯发展方面的困惑,所以大部分学生希望生涯辅导能贯穿整个高中阶段。
(2)对自我探索方面的欠缺。生涯教育并不是局限于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而是引导他们通过生涯规划成为更好的自己,形成属于自己的生涯智慧,拥有成就幸福人生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去探索自我:我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特质与优势?适合走什么样的成长之路?怎样去完善去实现?帮助学生对于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是生涯辅导的重要部分。较多学生意识到了深入了解自己的重要性,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觉得对自己的了解已经足够,所以对于自我探索并没有太大需求,因此在调查中,学生对于自我探索需求度的平均分相较于其他几个维度略低。事实上,很多情况是,青春期的孩子对自我有一定的认知,但有很多并不成熟,即使是对自己个性、兴趣、能力、价值观的了解,有的也只是停留在浅层,缺乏深层次的自我剖析,而且有很多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或者自我认知不能很好地与未来的生涯发展有效地衔接起来,学生的自我认知还停留在感性认知上,还需要更专业的引导。[3]
(3)对实践体验的渴望。根据生涯学者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论,高中生处在生涯发展的探索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喜欢一味地灌输式教育,喜欢亲身去体验、去实践、去探索,让生涯发展的理念可以真正融入他们的血液中。在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自我觉察与反思,也培养了自己主动探究的能力,并在发掘自我优势的过程中提升自信。另外,在体验的过程中,通过同伴之间人际互动形成的积极场域,也能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提升自我归属感和内心的愉悦感。所以在生涯辅导形式需求的调查中,体验式教学是最受欢迎的施教方法。
法律是保护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武器。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指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其核心要义之一便是保护统治者的利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核心观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应有之义。同时,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作为一种强制性社会规范,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外化,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本身。因此,出台英烈保护法是保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法治手段。
(4)对个性化辅导的需求。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生涯教育中聚焦知识建构的通识教育以及聚焦实用取向的实践体验,在唤醒学生通过生涯规划去赋予自己更多的生命意义的同时,也需要能回归到关注个体,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探索的途径也不同。例如,在兴趣探索的课程中,教师对每个职业兴趣类型进行介绍,但对学生个体而言,其内心还是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和自己相关的那几个兴趣类型,但是课堂时间和容量有限,教师也不可能对每个类型深入挖掘。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更渴望个体辅导,最需要得到的还是与个人生涯发展相关的信息,希望能量身定做属于自己的生涯发展方案。这也是为什么在生涯辅导形式需要的调查中,一对一个体咨询在施教途径中排名第一的原因。所以生涯辅导在保持集体性原则的同时,也需要结合“面向全体,注重个体”的理念。
新高考方案的出台促使生涯规划成为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生涯教育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科选择能力,而更应该让学生学会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使他们在人生任何阶段都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与终身发展。[4]
基于以上生涯辅导需求的调查结果以及原因分析,笔者提出了 “线—面—点”三级分层的生涯辅导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将全面普及和深度指导有机结合,以期能助力高中生涯教育的有效实施。
1.“线”上的生涯:进行系统化的课程规划,唤醒生命自我成长的热情和渴望
依托常态化课程开展生涯教学,是高中生涯教育的一条主“线”,是实施生涯辅导的重要载体。目前大部分学校的生涯课程只在高一年段开设。然而,高中三年是个体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心理冲突高发的人生阶段,每一学年,学生们都面临着不同的人生挑战,而且个体对于世界的认知、对于自我的了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改变而改变的。[5]在调查中,大多数学生也表示了期望整个高中阶段都能渗透生涯辅导。但普通高中面对课时紧张以及生涯辅导教师师资欠缺的现实问题,确实很难给予生涯课程更多的课时。因此,有不少学校不得不将学生在高中三年要面临的所有问题,只依靠高一的生涯课来完成,最终只能蜻蜓点水、隔靴搔痒,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鉴于以上原因,可以将生涯课程的内容在三个年段全程覆盖,让课程目标在三个年段各有侧重,做到有的放矢,并通过多元化的课程形式进行“全程覆盖、阶段实施”的生涯课程规划。
第一,高一年段可以侧重以“生涯唤醒,自我探索”为主要目标,以心理教师执教的生涯课为主要载体,以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为主要形式,唤醒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能量,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愿望做主。鉴于调查中学生反映的对于升学探索、生涯准备方面的生涯辅导需求以及高一学生最关注的分科问题,可以在自我探索的基础上,辅以学业指导、了解高校和专业、职业认知、生涯管理、生涯应变等方面的课程。将个人兴趣、学业能力、社会需求三者相结合,逐步实现实际情况和理想展望的和谐统一。
第二,高二年段可以侧重“生涯探索,自我发展”为主要目标,以生涯班会课作为主要载体,以“家长进课堂”以及小组研讨为主要形式,给学生更多探索外部世界的机会和平台。由于班主任是接触学生最多也是最了解学生的人,可以不定期选定大家需求最高的主题,让生涯班会更有针对性。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形式,搜集资料,制作PPT,在班会上分享;也可以邀请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进课堂,介绍各自的工作领域和职业前景,让学生了解更多社会和职业需求,促进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也可以让同学们分享自己在周末假期中生涯探索过程中的感悟,如职业体验和生涯访谈的心得等,让自主探索的意识更加浸润学生的心灵,让生涯发展的种子逐渐地萌发、成长。
第三,高三年段可以侧重以“生涯定位,自我完善”为主要目标,以生涯班会、学科渗透的生涯课、毕业生小讲座为主要载体,融入答疑解惑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抉择,解决如何确定未来发展方向这一最现实的人生课题。在这个过程中继续辅以生涯管理方面的课程,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我,成就更好的自己。学科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本学科的生涯发展信息,如学科素养、以学科为导向的职业特点和需求、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等等,为高三学生的报志愿问题提供更多的参考。学校还可以邀请往届毕业生分享自己所在大学和专业的特点,为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提供一个了解大学、了解专业的平台。其实,经历了高一高二生涯意识的培养和生涯探索的深入,高三的“生涯定位”已是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
2.“面”上的生涯:创设生涯发展的氛围,为每个生命打开更广阔的格局和视野
创设生涯发展的氛围,搭建实践体验的平台,是高中生涯教育的一个“面”,是进行生涯探索的一个重要途径。“线”上的生涯,初步唤醒了学生的生涯意识,“面”上的生涯在此基础上,会为学生创设更多生涯体验的氛围,由此充分引导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去感受、去实践,构建学生“认知—参与—感化—内化”的成长链。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实地体验、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层层深入地去探索外部世界,帮助他们在开拓自身格局和视野的同时,加强了自省的意识,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一,榜样的力量,在创设生涯发展氛围的过程中促进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对于高中生而言,梦想是一种对自身价值的期待,但在大多数时间里,存在于“潜意识”层面的梦想需要各种情境的调动才会“浮出水面”,进入意识层面。[6]这就需要创设生涯发展的氛围,用情境的创设唤醒生涯发展的愿望和热情。笔者所在的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秉承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世忧乐”之儒者君子的入世哲学,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他们把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各自发展的领域敢于挑起责任。杰出校友的生涯讲座也是我校生涯辅导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世忧乐”作为我校生涯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的同时,也在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培养有文化气质和社会责任的福高人”。除此之外,我们还结合实政热点,邀请国庆受阅女兵、原女排国手王子凌等榜样人物开展国旗下讲话等系列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将自我与外部世界相连接,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和打动学生,反思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需求,为自身的生涯发展做更充分的准备。
第二,实践体验,在开阔视野的过程中促进生涯行动力的提升。在本次调查中,实践体验和体验式教学是学生非常乐于接受的生涯辅导形式。孔子说:“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说的是:我听到的,我可能会忘记;我看到的,我可能会记住;但是我所做过的,我一定会理解。体验越细致,对学生的影响就越深刻。[7]生涯规划教育单靠校内师资是不够的,需要发掘家长资源以及校外的生涯资源。除了上文提到的职场人士讲座外,可以依托高校平台开展探索外部世界的活动,例如,我校通过发掘家长资源,让学生走进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让同学们对高校有了初步认识,对相关专业的具体学习内容有了大致了解,也关注到了现今热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创业创新的全新理念,进一步了解并思考未来社会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并学会用发展的思路对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做出判断和应变,帮助大家开拓了眼界,激发了学习热情,生涯行动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第三,研究性学习,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叩响学生梦想的心扉。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方向,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查阅文献、组内讨论、问卷调查以及人物访谈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其中也包括他们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的职业体验、生涯人物访谈等。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所体验的职业的内容、工作性质、环境及氛围,获得真切的职业感受,也可以真实地了解到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以及薪酬、管理、升迁发展信息等。这种为学生思考、发现、创造提供开放空间的教育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提升,也强烈地叩响着学生梦想的心扉。例如,“关于学科与专业及职业联系的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项目,为学生们展开了一幅中学基础学科与社会职业关系的广阔画卷,日常学校里学习的学科在他们心中再也不只是单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与广阔的职业世界、与未来发生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知识体系。
3.“点”上的生涯:进行个性化的生涯咨询与指导,让每个生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开展一对一的生涯指导,是高中生涯教育中的一个“点”,契合了生涯教育的“实施全体化、结论个性化”的命题需求。每个学生的特质不同,对于未来、对于自己的生涯发展,也有着不同的憧憬和向往。如前文所述,无论是生涯教育还是心理教育,其归根结底都是一种关注个体的教育,其着力点在于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成就更好的自己,而这漫长的成长探索之路,是需要每一个个体独自去完成的。上文关于生涯辅导形式需求的调查显示,一对一个体咨询或辅导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施教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去思考,教师也可以适当给予个别指导,让课程内容能够与每个个体的个性化发展相结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尝试生涯导师制来完善个体生涯辅导,在这个过程中加强教师们的全员培训,在个性化指导的过程中秉承客观原则和发展原则,不过度夸大生涯测评工具的功能。
第一,尝试生涯导师制,让生涯规划从共性化走向个性化。生涯导师制,是教师从学生个人的特质和需求出发,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索自我和探索外部世界,促进学生将自身情况与社会需求进行链接,并为之不断努力的个别化生涯辅导方式。生涯导师制的特点是全员育人,除了学业指导,也要指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满足学生共性心理需求的同时,提供更多个性化指导。导师制是生涯教育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但目前多数学校还处于探索阶段,也存在着学生数量多、导师数量少、学生需求与导师的精力和指导能力不匹配的问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完善导师的分级分类、工作内容和工作机制、培训方案以及健全导师的科学选拔制度、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等,为教师搭建更多的平台,提升教师个人成长的动力,让教师们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能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第二,生涯教育的全员参与,加强全体教师的生涯规划培训。无论生涯导师制是否实施,是全员导师或是自愿导师,生涯教育本身还是需要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仅靠心理教师的力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生涯辅导的需求。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与学生日常接触频繁,更容易发现学生性格特质、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实施生涯辅导会体现出比心理教师更具“私人定制”的优势。在上文的调查中,学生最期望的生涯辅导施教对象是心理教师,这正说明学生对于生涯辅导的施教人员专业性的需求,而生涯指导的专业性正是生涯指导发挥作用的关键。而教师在不同的领域也各有所长,例如心理教师可能会更侧重于自我探索、生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在学业指导、专业探索、升学探索方面,对高考政策、选课和志愿填报、学科特点有所研究的班主任、科任教师则更有经验,学生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和他们接触更多,也便于得到更多自己所需要的个性化指导。在培训方面,可以不定期邀请有资质的生涯规划师、高校人士等开展讲座,提高教师们的生涯理论素养和教育视野,而且定期组织校内教师进行生涯指导的经验交流会,提升全体教师的生涯导航能力。
第三,客观原则和发展原则并行,探寻生涯测评背后的故事。遵循客观原则,教师在给学生进行生涯咨询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容易带有经验论或个人感情色彩,例如表达出对某个专业或职业的个人喜好,以及介绍冷门或热门专业,或者直接告诉学生,对方的特质适合或是不适合什么专业或职业,这种情况如果教师觉得很难避免,可以在咨询开始前先和学生说明,鼓励学生尽量多收集资料,整合多方面信息和资源,形成自己的看法。遵循发展原则,向学生强调生涯发展是动态变化的过程,不仅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价值观可能随着不断的探索和成长会发生变化,外部世界更是充满不确定性,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在不断的急速变化中。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对于自我和对于外部世界的评估,都需要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在生涯辅导的自我探索中,学生经常想要知道的“我适合做什么”的问题,常常是通过心理测验或生涯测评来辅助完成。很多生涯测评系统可以很快地完成人职匹配,但只能作为辅助,不能过度夸大其功能。生涯测评的结果可能更偏向于关注职业选择,而不是职业发展,是静态的,所以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标准答案。所以更多的,我们可以探讨分数背后的故事,测试结果不再是冷冰冰的分数,而是引发学生回忆联想起的真实经历和感受,用“测试结果+故事澄清”的方式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多的觉察和思考,为自己的生涯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
生涯教育是以人的生命价值的完美实现为终极目标的教育,指向的是学生的终身发展。生涯辅导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让教育回归人性、回归生活。我们希望:无论是何种性格特质的孩子,都能得到合适的引领,发掘出自己的能量与优势;无论是何种发展水平的孩子,都能打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绽放出个性化发展的光彩;无论有什么样困扰的孩子,都能得到及时的支持和鼓励,积淀自我超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