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 俊 红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其专业发展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实现的,离开了教师工作和生活的文化环境,就难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文化环境指影响供职于学生规模在100人以下的农村学校年龄在40岁及以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所有文化因素的总和,具体可分为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探索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形成干扰的文化环境因素,明晰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文化环境的现状,提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化策略,吸引优秀人才来农村小规模学校任教,是提高农村教师师资水准、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举措。
笔者面向浙江、湖南、重庆三省市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共发放402份电子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收集分析,从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三个维度剖析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文化环境的现状,以了解当下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的生活条件与工作方式。
1.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物质文化环境的现存问题
(1)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学习经费不足。司晓宏曾指出农村学校经费上的供需矛盾突出,尽管各级政府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但在较短时间存在弥补巨大的资金需求缺口的困难,经费供求矛盾仍一直存在。[1]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内,因学校图书室缺乏更新相关书籍,青年教师平时用到的教育名著、教学期刊等都需自行订阅并支付费用;在农村小规模学校,除教育部门规定的学时培训外,教师个人外出学习的差旅费及培训费只能由个人承担(如继续教育)。问卷中关于“学校办公经费不够充足”的选项,有23.92%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完全符合,有41.48%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比较符合,只有8.14%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比较不符合,2.04%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完全不符合。在“我自己购买的教学用书学校都予以报销”选项中,有23.92%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比较不符合;有16.79%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完全不符合,还有19.59%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不确定。可见,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在学习经费支持方面还有所欠缺。
(2)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学习资源匮乏。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图书室狭小,里面放的学生读物、报纸、教学期刊基本是“过时”的,教育名著更是少得可怜。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进修成本高昂,享受的教育资源不多,所以他们在进修的问题上表现得瞻前顾后。[2]一方面培训机构零散,学校只需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额;另一方面,教师培训内容以理论为主,缺乏针对实际教学情境的分析。[3]学校规模小,有些科目只有1位教师,在学科教学上也就较难从其他教师那得到专业上的帮助,在空间上面临着个体发展空间受限、公共资源介入有限的困境;又因教师缺少与周边农村环境的交流沟通,导致公共空间支持有限。当问及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是否“学校图书资料匮乏”时,有27.74%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完全符合,有46.82%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比较符合,只有2.29%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完全不符合(见图1)。此外,在“专业发展上我不太能得到学校其他老师的指导”上,有22.9%的老师选择完全符合,有47.07%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比较符合(见图2)。因此,不管是静止的学习资源还是流动的学习资源,农村小规模学校都存在着明显弱势。
图1 农村小规模学校图书资料匮乏情况调查统计
(3)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资源短缺。当前农村师资与城市师资差距明显,农村优质教师少,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辐射作用过弱。首先,农村信息闭塞,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没有优质的教案、学生作业单以及复习资料,学校内部教师之间囿于自己的学科,学科教师之间极少交流,不易有教学新突破和新思维产生;其次,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功能室种类不多,功能室内的设备较为简陋,只能勉强维持使用;最后,农村社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不足或者说农村教师缺乏开发利用学校周边教学资源的能力。问卷结果显示,“农村社区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中有33.84%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比较不符合,有18.32%的教师选择不确定。因此,农村小规模学校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
2.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文化环境的现存问题
(1)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文化引领不力。农村学校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不优,优秀教师“逃离”农村,引发农村教师结构失衡。有学者调查发现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最主要因素是环境条件,即职业发展机会和文化氛围。[4]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面临着缺乏职业远期引领(成为专家型教师)和缺少本校优秀教师在专业方面带领的困境。农村小规模学校地理位置偏远,城区名师极少去农村教学示范。即使是一年一次的“百人千场”特级教师下乡活动,也需农村教师向学校请假赶往县城听课。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能在本校听专家讲座,受到专家指导更是不可能。要是有县级课堂评比,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的境地更是尴尬不堪,只能借助私人关系向城里学校借班上课、磨课。当问卷问及“赛课时学校没有团队帮我磨课”时,有20.87%的教师选择完全相符,35.11%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比较符合,还有12.47%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不确定。农村小规模学校近乎成为一座“文化孤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缺乏文化引领。
(2)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规章管理不活。农村小规模学校仍采用科层化管理,等级明显,阻碍了底层教师与学校中层或校长的沟通反馈。有学者指出农村中小学领导官本位思想重,没有真正把教师放在平等位置上,教师不被信任,不被尊重,只受驱使。[5]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既要完成学生的“应试”要求,还要顶着“应查”压力。在平时教学中,打卡成为教师工作的“必需品”。不仅如此,学校还对教师每学期的听课次数做了规定和要求。调查显示“教师上班采用打卡制度”中有50.89%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完全符合,有30.28%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比较符合。“学校要求我每学期至少听15节课”选项,有55.73%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完全符合,有27.23%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比较符合。农村小规模学校对教师的听课节数普遍做了要求但是对于听课的具体要求没有规定,教师只是漫无目的地听,听课的质量还有待查证。可见,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管理制度还是不够灵活创新。
(3)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评价不善。教育体制外的人们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以何种方式看待自己的发展。[6]市场化趋势使得社会节奏加快,教育内卷,家长焦虑,争先恐后地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在家长眼中,能把孩子学习成绩教好就是好教师;在学校绩效考核中,学生优秀率越高教师的考核结果越好,成绩成了评价教师的唯一要素。在“学校主要以学生成绩来评价考核教师”中,有20.36%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完全符合,有39.44%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比较符合,选择完全不符合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只有3.05%。可见,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还不够完善。
3.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精神文化环境的现存问题
(1)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乡土情怀缺失。有学者认为农村教师要关注、理解“三农”,积极建设新农村,培养学生喜爱农村、信赖农村,并承担起未来发展农村的社会责任。[7]但是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忽视农村周边可利用环境资源,忽视农民积累的农村生活经验、智慧,忽视农村教育应有的需求,以城市的教育模式教育农村孩子。其劳动方式与素质结构与农村文化环境不协调,缺乏服务文化精神,乡土情结缺失。教师专业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无视农村特有的环境谈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发展与教学无异于脱离了农村文化的根。问卷显示“若有机会我就调离农村”选项,只有6.62%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完全不符合,17.56%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比较不符合,绝大部分的农村教师还是希望自己可以去城区教学,留在农村教学的意愿并不强烈。可见,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乡土情怀并不深厚。
(2)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创新动力不够。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相比城市教师整体素质更低,外出进修机会少,平时教学工作量大,较少有时间进行教学反思或撰写教学日记。又因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所接受的教育新理念在现实教学中不断产生冲突,他们慢慢地对自己先进的教学理念产生怀疑,习惯依附于外在的农村环境,降低了工作热情。[8]专业自尊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9],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结构“中间塌陷”,青年教师缺乏相关教学经验,又对新课程改革不适应,导致其专业自尊感不高。在问卷“我进修主要是为了评职称”中,有21.63%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比较符合,还有14.5%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了不确定。选项“我很少阅读教育教学类的专著和论文”中,有10.18%选择完全符合,有43.51%选择比较符合。由此可知,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精神文化单调,失去了创新动力。
(3)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低。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教师自身对其职业的主观认知和评价[10],职业认同感高的教师,价值感就得以实现,其专业发展就有了动力。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承担着经济收入、社会攀比、社会交往与家庭期望等多重压力。面对农村家长的质疑与不尊重,学校领导的监督与不信任,城市教师的轻视与不理解,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的价值被减少或忽视。种种因素导致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低,他们自身也对自己的工作价值打上了问号。虽然在国家教育政策推动下,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普通民众和家长对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的不良印象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11]当问及“农村教师的课余生活非常幸福”时,只有4.58%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完全符合,而有35.37%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选择完全不符合。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没有充足的职业幸福感。
通过实际调研发现,现今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环境问题凸显,这就要求我们采取积极策略,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文化环境,以更好地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1.充实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物质文化环境
(1)实行农村教育经费专项化,保障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学习经费。要保障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的学习经费充足,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需要实行专项经费。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依赖于地方财政,受限于地方经济状况。要实现城乡教育经费均衡,消除城乡教育经费差距,需要加大中央支付转移的力度,由中央统一调配各地教育经费。农村学校要使用经费需提前报备方案,教育主管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同意后,便可直接支付到农村小规模学校。农村学校的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由财政部门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12]国家教育部门应利用政策和法律制度推动和保障农村学校的各项专项经费足额到位,专款专用;同时实行财务公开,学校教师、学生和当地村民共同监督农村义务教育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依法查处不合理使用经费行为,以此保证经费不被盲目挪用。
(2)促进农村教师培训多样化,丰富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学习资源。首先在培训内容上:一是有针对性。以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遇到的具体教学或管理问题为案例进行指导;指导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借助身边可利用资源开发和设计乡土课程。二是有全面性。培训内容不仅要有基础性知识、教学管理能力,还要有教师心理健康、师德、教育法规等。建立丰富多元的以案例、课堂现场、网络平台为一体的培训课程资源库。其次在培训形式上,避免单一的专家报告讲座方式,要多以培训者与参训者的直接交流、合作的方式进行,将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给学员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帮助。[13]最后在培训教师的选择上,除了专业的培训人员外,还需在高校和一线中小学教师中培养一批优秀的培训人员。若给予农村学校充裕的培训专项经费,那么就可以在县域范围内选择一到两所农村小规模学校作为示范点,邀请高校专家定期来校提供理论指导,在此期间培养一批具有开发课程和培训指导能力的农村教师,形成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自我持续发展的能力。
(3)加快农村教育手段现代化,提供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资源。首先,优化农村小规模学校多媒体硬件环境。一要用多媒体武装课堂教学,让计算机进入每个教室,给每位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配备一台办公电脑;二要对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培训,使其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像用粉笔一样得心应手;三要构建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现代化于一体的网络校园,让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随时随地都可学习。其次,由国家出资经费,搭建网络教育资源平台,提供全国教师的优秀课例、班级管理经验分享、优秀教学论文、优秀课题成果等。这些优秀教学资源由教育部门统一考核,考核通过即可上传,并颁发奖状和奖金给上传优秀教学资源的教师。农村小规模学校的青年教师只要注册账号,就可以登录网站在里面下载需要的教学资源。第三,大学教授与一线教育专家组成学习小组,借助远程在线教育,对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的录像课堂进行分析点评,作为面对面交流的补充。最后,全国图书馆联网,免费对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开放,以解决他们学习资源匮乏问题,为其做教育研究提供资源便利。
2.优化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文化环境
(1)开展联片教研,增强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引领。联片教研的内容,可从课堂、课题、命题三方面考虑。一是实行联片课堂教研。联片学校教师一起备课,共享教学资源;一起说课,彼此借鉴,突破教学重难点;一起“上课”,同课异构,打开教学思路;一起评课,以展示课为例,形成思维碰撞。二是实行联片课题教研。成立联片教研课题组,有研究课题丰富经验的教师先带着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做,寻找城乡教师面临的共同教学难点,提炼出课题,再一起展开课题研究,共享研究成果,最终让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习得课题研究的技能。三是实行联片命题教研。联片学校教师可以共同命题、共同检测、共同分析,找出主客观原因及时改进,从而共同提高城乡教师的教学质量。在联片教研的形式上,可以是建立名师工作室、实行师徒制、开展专家讲座、对优秀学校的教学访问、教学沙龙、集体备课、主题研讨会、示范课展示等活动。既有同学科教师教研,又有跨学科教研;既可以是城乡学校联片教研,也可以是几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联片教研;既可以是学校间合作,也可以是学校内教研组间合作,还可以是个人之间的学习交流。实行线上线下一体教研,让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始终能够在专业理想的追寻中得到关心与支持。
(2)实行扁平管理,注重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人文关怀。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仍采用科层制管理,教师没有自主决策权,内部管理缺乏活力,故需采用更人文的扁平化管理。首先压缩学校的管理层级,撤销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等部门,组建管理班级、关注学生的班主任团队;开发校本课程,提升课堂教学的学科教研团队;建立负责学生安全、食宿、心理健康、教师教学用品的后勤服务团队。每个团队由教师推选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负责人,学校行政领导对团队负责人的工作进行服务、监督、协调、评价,形成扁平化交叉管理模式。其次,组织项目招募活动,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根据自己兴趣选择不同项目研究(如家校合作研究)。学校领导把选择权下放给教师,教师自定时间、自主负责,这样,教师时间更加富有弹性,组织阶层与职能部门的界限更加模糊,学校管理更加灵动开放。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长期在合作文化环境的熏陶下,习得了合作的行为,内化了合作的信念,营造出一种信任、开放、包容的教师文化。[14]
(3)采用增殖评价,营造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安全环境。增值指学生学业水平的进步程度[15],它用学生成绩的变化作为评估指标,而非诸如平均成绩或任意标准的绝对值,它排除了生源、学校条件等校外因素,考查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净影响。[16]因此,只要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认真教学,就有机会超越原先学生成绩优异的城区学校,就有与优质学校的教师比较业绩的可能。如果增值评价结果能与教师绩效工资、职称评定挂钩,那么教师们也就自然愿意流动到农村小规模学校。实现增值评价需要建立学生测评成绩数据库,利用数据资源评估教师的教学业绩,还需要聘请专业数据分析人员处理数据,学校或教育部门应将数据定期公布,确保增值评价的公正公开,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优生进步空间小,后进生进步空间大,所以在增值评价中还应加入学生课堂表现、调研、访谈、作业等,进而让评价更加准确、客观。[17]不过增值评价限用于参与统考的学生,学前教师、小学低段教师及副课教师因不在增值评价的范围内,可借鉴参考美国田纳西州的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模式。[18]
3.丰盈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精神文化环境
(1)更新教育观念,激发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的创新动力。地方性是乡土文化的核心特质,青年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学习乡土知识,利用乡土文化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把教育空间延伸到农村社区,利用农民对生活的体验和其勤劳朴实的精神去感染学生,培养其健康人格。农村环境闭塞,村民思想保守,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更要学会反思,全面认识自己,分析环境,把握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教育目的。其次,改变自己的教育观。亚里士多德认为善是人们做出选择的终极目的。要是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把培养农村孩子、实施乡村教育振兴作为一种善的追求,构建凸显乡土文化内涵的教师文化,便能感受农村教师的职业价值,从而增加自身的职业归属感与幸福感。最后,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既是知识分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羊”。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要具有建设新农村的主人翁意识:一方面要为学生奔向城市提前做准备,逐步培养农村学生在城市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符合未来农业现代化需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新型农民,适时进行职业教育。
(2)守望职业理想,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需求,也是人持续一生的动力源泉,故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要先寻找并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而言,不仅需要自觉主动地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还应该关注“三农”问题,将个人职业理想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结合,实现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同步。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让更多的农民子女学有所用,长大以后可以回报家乡、建设家乡。在培养农村学生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展现自己的生命发展和生命活力,实现自我价值。另外,评选农村师德标兵,并给予这些农村教师精神与物质上的奖励,树立师德榜样。社会新闻媒体加大宣传,通过真人、真事宣传师德典型,营造一种人人关注、支持农村教育、理解尊重农村教师的舆论氛围,使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感受到农村教育的社会价值和自己的职业价值,进而激励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3)激发公共精神,培植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的乡土情怀。农村教师的角色既有专业性又有公共性,作为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还需要服务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用自己的知识带领、发动农民建设农村,实现乡村振兴。首先学会开发乡土课程。师范院校应该教授师范生乡土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要求他们调查当地的文化情况,写调查报告,以便师范生工作后能及时适应农村教育,并将岗前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带动农村教师开发乡土课程。在职期间,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结合当地特色与可利用资源,多尝试开发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其次,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应该给学校周边的农民传递新农村建设的信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理念,改变他们保守、封闭、落后的思想观念。给他们传授农业机械化种植的知识,吸引农村年轻人回乡创业,引导农民正确地认识当下的农村,唤醒农民对家乡的热爱。关注农民精神生活,学校的图书室免费向农民开放,学校的操场与健身器材也免费提供给农民锻炼身体。此外,农村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定期给村民免费开讲座,讲授家庭教育、服务三农政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让现代化的春风吹进农民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