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春妹,韩卫星
1.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心电科,安徽 合肥 238000;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电心功能科,安徽 合肥 238000
变异型心绞痛属于不稳定心绞痛,其发病机制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有关,一般患者预后良好,但是若病程较长,患者的心室构型会出现变化,影响房室的形态及功能,进而诱发一系列并发症[1,2]。心绞痛的并发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绞痛患者猝死的重要因素,对其进行有效评估并及时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3,4]。作为心绞痛的标准检查方法,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其对机体造成的创伤不利于临床广泛使用,且操作较烦琐[5]。心电图(ECG)具有无创、重复性强的特点,能持续记录患者的心电情况,患者更易耐受[6]。ECG中QT代表心肌复极情况,有报道显示,伴有恶性心律失常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QT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患者[7]。心电图T波峰值到T波末端的间期(TpTe)反映心肌跨室壁的复极离散度(TDR),可有效预测长QT综合征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8]。有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时JTp间期的增加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关[9]。但针对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心电图检测指标目前还不够全面,且预测效能尚无统一定论。因此,本研究分析变异型心绞痛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参数,探讨TpTe、JTp、QT等指标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情的预测价值。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变异型心绞痛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52例、女性30例;年龄(52.21±9.98)岁;同时,选取100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51.17±9.15)岁。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和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变异型心绞痛诊断符合《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10]中的标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诊断符合《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现代治疗》[11];年龄>18岁;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等其他严重疾病;近1个月内服用过影响心电图参数的药物。
检查方法:检查使用仪器为迈瑞BeneHeart R1212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参数:电压1 mV、振幅为10 mm/mV、走纸速度为25 mm/s,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MAC5500心电工作站来处理数据,连续测量3个心动周期中的JTp间期、QT、TpTe值。JTp间期为经J点沿心电图纸的横线作平行线,再经T波顶峰作竖直线与其垂直相交,J点与此交点的距离;QT为QRS波至T波末端之间的值;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为QT/QRS。测正向T波时取峰点,负向时则取谷点。T波后出现有u波时,基线与其交界处记为T波终点,剔除T波与ST段完全融合、T波振幅小于0.1 mV、呈双峰及基线不稳的波段或信号。于仪器上连续测量3个连续完整的QRS、QT间期(QTc)、RR值,计算其平均值。测量工作由我院2位经验丰富的医生测定,取平均值,若测定结果偏差>10 ms时,则由第3位医生测定。
随访:根据患者出院后来医院复诊来完善随访资料,检查患者心绞痛的复发情况,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心电图(ECG)参数差异。随访截至2021年8月。
观察组QT、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和TpTe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JT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ECG参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共有38例患者复发心绞痛,复发率为46.34%;复发患者年龄、QT、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和TpTe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而JTp明显低于未复发患者(P<0.05)。见表2。
表2 心绞痛复发和未复发患者临床资料、ECG参数比较
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QT、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TpTe和JTp是变异型心绞痛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年龄、QT、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TpTe和JTp是变异型心绞痛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复发心绞痛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3 变异型心绞痛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4 变异型心绞痛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复发心绞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QT、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TpTe、JTp及四项指标联合预测变异型心绞痛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6、0.712、0.903、0.653和0.940,P<0.05。见图1。
TpTe、JTp及二者联合预测心绞痛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1、0.769和0.956,P<0.05,而QT、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预测心绞痛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1和0.513,P>0.05。见图2。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若合并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可使患者死亡率增加,临床上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的探讨较多,但针对变异型心绞痛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的研究尚存在争议[12],因此,本研究针对ECG参数进行详细探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QT、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和TpTe明显较对照组高,而JTp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检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能够对是否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进行预测,不同参数的预测效能会存在差异,QT间期可对中层心肌细胞的激动时间进行反映,QT间期变化可对心室肌细胞的去极化和复极时间产生影响。研究称[13],QT间期延长可增加室速、室颤等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QT每增加10 ms,可能使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增加5%左右。TpTe延长增加了电位差,使得心室复极跨壁离散度增大,增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14]。
JTp是指J点到T波顶点的时限,是一个新的ECG参数指标,其值可以对心室整体复极的过程进行评估。心室肌复极结束最早发生于心外膜,心室复极开始到上述过程这一段时间称为JTp[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JTp明显较对照组低,说明观察组心室复极过程缩短,因此增加了心室肌心外膜及内膜复极化的异质性,总之造成了心室复极的不稳定性,引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研究称[16],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比QT间期评估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好,本文评估了采用该指数对预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结果同样也显示,合并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要比单纯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复发率为46.34%;复发患者年龄、QT、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和TpTe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而JTp明显低于后者。以往已经有大量研究证明[17],高龄患者复发心绞痛的概率明显增大。QT间期变化能够反映心肌的电不稳定性与复极的变化,上述变化是诱发心绞痛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18],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的增加是室速、心绞痛、室颤等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未降低到正常水平,心绞痛具有很高的复发率。TpTe、JTp是反映心室复极程度的量化指标,本研究证实,TpTe的延长与JTp的降低参与了心绞痛等的发生发展,可将年龄、QT、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和TpTe、JTp作为复发心绞痛的量化指标。
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ECG参数联合对变异型心绞痛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预测效能良好,还能够对复发率进行评估,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年龄也是复发心绞痛的一项重要因素。ECG是临床上简便且无创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其波形可为变异型心绞痛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提供参考。ECG能够连续记录到患者一段时期内的心电变化,在早期就能够发现微小病变,心绞痛或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会引起心肌细胞与正常细胞存在较大电位差,并能根据病变位置处的纤维化程度及折返情况判断病情发展程度[19,20]。心电图检查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可及时反映心绞痛与室性心律失常进展情况,也可实时监测到与心绞痛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相关的指标。
本研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变异型心绞痛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ECG相关参数的变化特征,临床在诊断时不可忽视ECG中一些指标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但是本研究样本例数较少,且ECG检查时未对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人为因素进行探讨,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ECG参数预测变异型心绞痛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绞痛复发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