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椒新品种蛟龙8号的选育

2022-05-31 06:40:20张秀荣刘亮希杨盛乾胡文兵向手清
辣椒杂志 2022年1期

张秀荣 刘亮希 杨盛乾 胡文兵 巫 都 向手清

(四川种都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成都 610041)

辣椒(spp.)属于茄科(Solanaceae)辣椒属(),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和调味品,适应性强,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由于其用途广泛,可鲜食亦可加工,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十三五”以来,我国辣椒年播种面积稳中有升,占全国蔬菜总播种面积的8%~10%,播种面积和产值均居蔬菜首位。螺丝椒由于其品质佳、口感好,迎合了消费者对品质要求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推广和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四川种都高科种业有限公司辣椒育种团队根据市场需求,以高产、优质、抗病为主要育种目标,大量收集国内外优良资源进行资源筛选、创新与选育,选育出商品性状好、口感好的螺丝椒新品种蛟龙8号。

1 选育过程

母本LJ1245-8是以品质为主要育种目标,经多代单株定向选育而成的优良稳定螺丝椒自交系。该自交系表现为早熟,第一始花着生于8~10节,长势较强,分枝中等,枝硬,节间适中,果纵径25~28 cm,果横径3.5 cm左右,青果绿色,熟果鲜红,果基部皱褶明显,丰产,皮薄、口感好,综合抗病性强。父本LJ1218-10是以丰产和抗病为主要育种目标,经多年多代不断自交分离、系统选育而成的稳定螺丝椒自交系。该自交系表现为中熟,植株长势强,连续挂果能力强,青果绿色,亮度佳,果基部皱褶明显,椒条整体顺直,果纵径30~35 cm,果横径4.0~4.5 cm,单果质量90~110 g。

公司于2012年春季根据市场需求配制杂交组合,经秋季对比筛选,发现组合LJ1245-8× LJ1218-10在早熟性、商品性和连续坐果能力等方面表现极为突出。2013年再次进行田间品种比较试验,并正式命名为蛟龙8号。2013—2014年在四川、贵州、陕西等地进行了多点区域试验,2015—2016年在四川、陕西、云南等地进行生产试验,均表现为口感好、丰产和商品性状佳。目前该品种在四川、贵州、云南、河南、甘肃、陕西、湖北、湖南、山东等地逐步推广,2021年5月获得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登记编号:GPD辣椒(2021)510187。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2.1.1 品种比较试验 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在成都科技园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陇椒5号为对照。秋季于7月12日播种育苗,8月10日定植于八型棚。春季于1月15日播种,3月10日定植于八型棚。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4.7 m,每小区定植16株,株行距为45 cm×50 cm,单株定植。试验结果表明,在两年两次品种比较试验中,蛟龙8号平均鲜椒总产量为3 294.2 kg/667 m,比对照陇椒5号增产10.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表1)。蛟龙8号商品成熟果为绿色,果实性状比对照陇椒5号略粗长,商品性状佳。

表1 蛟龙8号品种比较试验调查结果

2.1.2 区域试验 2013—2014年在德阳、资阳、南充等地进行多点区域试验,以陇椒5号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3.5 m,保护地早春栽培,育苗移栽。定植株距45 cm,行距50 cm,双行单株栽培。由表2可知,两年区域试验蛟龙8号平均前期鲜椒产量为914.9 kg/667 m,比对照陇椒5号增产12.6%,增幅显著;平均鲜椒总产量为3 411.4 kg/667 m,比对照陇椒5号增产11.3%,经方差分析,产量差异显著,增产优势 明显。

表2 蛟龙8号区域试验产量调查结果

2.1.3 生产试验 2015—2016年分别在陕西西安、云南昆明、四川彭州等地进行了生产试验,各试验点以陇椒5号为对照,采用早春大棚栽培,在同等栽培模式和管理条件下进行对比观察。生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蛟龙8号在不同地区的生产试验中,两年平均前期鲜椒产量为858.2 kg/667 m,比对照陇椒5号增产12.6%,增幅显著;平均鲜椒总产量为3 554.1 kg/667 m,比对照陇椒5号增产11.5%,产量差异极显著,增产优势明显(表3)。连续多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蛟龙8号早熟性较为明显,坐果集中,连续挂果能力强,果实基部皱褶明显,下部较顺直,果实商品性状佳,口感好,品质优良。

表3 蛟龙8号生产试验示范产量调查结果

2.2 熟性

在四川平坝地区早春保护地栽培,蛟龙8号始花节位10~12节,定植至门椒青果始收60~65 d,采收时间比对照陇椒5号提前5~7 d,定植至门椒红果成熟80~85 d。

2.3 抗病性

2014年春季区域试验中,以陇椒5号为对照品种,在自然发病条件下,对蛟龙8号进行田间抗病性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蛟龙8号田间表现对病毒病、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陇椒5号(表4)。

表4 蛟龙8号田间抗病性调查结果

2.4 品质

2020年6月委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对蛟龙8号商品成熟果(青果)进行了营养品质指标检测,其中辣椒素含量测定依据NY/T 1381—2007,Vc含 量 测 定 依 据GB 5009.86—2016。品质分析结果显示:蛟龙8号鲜食果实中辣椒素总量为32.2 mg/kg,Vc含量为79.2 mg/100 g(FW)(表5)。

表5 蛟龙8号品质检测结果

3 品种特征特性

蛟龙8号为中早熟螺丝椒品种(图1),鲜食。始花节位着生于10~12节,四川平坝地区春季保护地栽培,定植至始收红椒80~85 d。株型半直立,植株长势强,株高70~72 cm,株幅67~70 cm,果纵径30~32 cm,果横径3.8~4.0 cm,果肉厚0.25~0.30 cm,单果质量70~100 g。商品果绿色,老熟果红色,果基部皱褶明显,光泽度好,皮薄肉脆,辣味特浓,口感好,连续挂果性强,综合抗病性强,适合春、秋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图1 螺丝椒新品种蛟龙8号

4 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

适宜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安徽、河南、河北、浙江、湖北、湖南等地春秋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适期播种

四川平坝地区早春保护地栽培,一般于11月中下旬至12月中旬播种育苗;露地栽培育苗时间一般在1月上中旬至2月初。秋延栽培一般于7月初至7月中下旬播种育苗。其他地区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习惯确定最佳播种期。

5.2 田间管理

整地前应施足底肥,一般每667 m施腐熟农家肥4 000~5 000 kg,复合肥50 kg。根据辣椒根系浅怕涝的生长习性,一般采用高畦双行单株栽培。参考株距45 cm,行距50~55 cm,建议每667 m定植2 800株左右。花蕾期应特别注意温度的管理,一般白天保持适宜温度为25~28 ℃,夜间温度为15~18 ℃,低于15 ℃或超过35 ℃易引起落花落果。整个生育期应保持土壤见干见湿,门椒坐果后加强水肥管理,及时搭架绑蔓或吊蔓,并去除门椒以下侧枝。待门椒成熟后及时采收以防坠秧。

5.3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应重点注意蚜虫、白粉虱和病毒病的防治。病虫害防治基本原则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充分利用农业综合措施,尽量减少用药。蚜虫和白粉虱可采用物理防治,如:采用悬挂黄板、杀虫灯等方式进行诱杀。也可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或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病毒病的防治首先应加强媒介昆虫的防治,从源头上阻碍病毒的传播。为避免种子带毒,可在播种前将种子用10%磷酸三钠溶液,或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 min,可以起到钝化病毒的作用。植株发病初期可用20%盐酸吗啉胍可溶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宁南霉素200倍液,每隔7~10 d喷施1次,连续防治3~4次,选择几种农药交替使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