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媒体成为生动的“思政课堂”

2022-05-31 06:58燕山
声屏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政课堂受众思政

□燕山

媒体是党的喉舌,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无论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还是以网络为支撑的多种形态的新媒体,都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一方面,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建设,强化内在本领,这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灵活、生动、传播力强等特点,把思想政治工作融于日常的新闻策划和报道中,切实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不断引领导向、创精出优,让媒体成为生动的“思政课堂”,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宣传作品,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提高认识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在要求。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这就要求所有媒体从业者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从思想高度和大局视角来看待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新闻工作者职责与使命的必然要求。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上的重要职责,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职业能力,才能真正把宣传思想工作做足、做好、做到实处。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融媒体环境下宣传工作的现实要求。如今,在媒体融合逐渐加深、多媒体共生的生态格局下,不断涌现出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形态。短视频、有声读物等逐渐为受众打开了一扇又一扇认知世界,感受世界的大门;手机、平板电脑把受众的关注力吸引到了小屏幕上;各种微博、论坛、贴吧给了广大受众交流信息与获取信息的平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各种虚假信息、歪风陋习也不断充斥着整个网络环境,很容易造成不良的思想影响。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宣传工作中,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新闻工作者要与不良的信息和意识做斗争,更要把好舆论脉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以好的作品感染人心、凝聚力量。

因此,新闻工作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才能更好地坚持党性原则,意识到守土有责,进而充分履职尽责。在实际工作中,时刻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充分灵活运用现代媒体手段的基础上,把媒体打造成为教室外的“思政课堂”。

内容生产优势为媒体“思政课”提供了重要的现实素材

既然是“思政课堂”,那么在课堂上讲什么就显得格外重要。归根结底,无论哪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内容都是极其重要的。要把媒体这个公开的“思政课堂”办好,就需要有好的教育教学内容。而媒体在传播内容的生产方面有着先天的行业优势:信息涵盖范围广,有专业化的采编播队伍,内容经过严格把关,产品质量有充分保障。基于这些优势条件,媒体就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挖掘新闻资源,整合文化因子,传播理论知识。

良好的内容生产就是媒体“思政课”重要的现实素材。例如,山西卫视在《山西新闻联播》中,开辟“理论天天学”专栏,持续播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该专栏以主持人播讲的方式播出,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学习效果;长治广播电视台制播的《长治新闻》中,开辟了“百年奋斗路启航新征程”“心无旁骛干事业聚精会神抓落实”等多个专栏来持续突出体现思政宣传。其中,“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基层”系列专题报道,把视角聚焦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基层的宣讲活动,充分利用宣讲同期声、精神解读、播音员解说等方式,灵活生动,精准到位,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电视媒体的特有方式挖细节、求实效,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心里。

除了电视媒体外,网络媒体也在用丰富的素材充实思政内容。这些素材的选择得益于媒体的长时间积累,如历史资料、镜头资料、文字素材、故事来源、实景拍摄等,这些都是生动的现实教材。新华网在其网页设立了“直击现场”“光辉百年”“红色追寻”等板块,以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将网络媒体的表现力突出展现出来,让受众在浏览网页的时候能够有选择、有收获。从内容的类型上看,有新闻也有历史知识,有感官式的呈现也有体验式的报道,在内容充实的同时还做到了形式的丰富。

打造生动的媒体“思政课堂”

当然,要打造具有媒体属性的“思政课堂”,课程的表现形式必然要充分体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相较于在教室里上思政课,媒体的“思政课”更加生动灵活。

拓宽传播渠道。媒体的传播属性决定了其信息覆盖的广泛,无论报纸、广播、电视还是网络、自媒体等,都有着非常庞大的受众基础,这使得媒体“思政课堂”拥有了强大的覆盖率和影响力,各种传播渠道都能利用相应的传播特点,将内容直接送达受众。在媒体融合逐渐加深的情况下,内容的传播已呈现出多媒体矩阵同时进行的特点。广播节目用活了微信平台的互动性,电视节目在手机APP上扎根,报纸文章在网页开辟了阵地。同样地,媒体机构生产出了大量主题与内容相同但播发渠道不再单一的产品。这是媒体深度融合的表现,也是其自身传播力强的特点。

例如,为讲好党史故事,宣传红色革命精神,长治广播电视台电视专题部策划了专题专栏《红色家书》。在时间上,每期《红色家书》都将时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将其首播放在每周日新闻杂志类节目《长治周刊》的结尾,用短时长展现;在内容上,策划组严格把关,精选了五十封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家人写的书信,由主持人介绍红色家书作者和家书写作背景,由朗读嘉宾深情朗读家书内容;在组织形式上,“打开大门办节目”,邀请全市各行各业朗读爱好者参与录制,用普通人的声音传递红色声音,讲述红色故事,扩大了影响范围;在播发渠道上,除了传统的电视频道播出外,该专题以短视频形式同步在长治广播电视台旗下“在长治”APP及“长治全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同步播发。不同渠道的播发增加了信息传播的到达率,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丰富表现形式。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甚至上网、看手机,不同媒体的传播特点为受众提供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接收信息的方式。图文信息、有声节目、视听节目、短视频等都成为“思政课”内容的有效传播形式。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人物专题、特色文化节目、公益广告等形式不一而足;对广播媒体来说,大板块、小线性、有声标语运用自如。另外,随着“微党课”“微讲堂”等的成熟,这些以手机小屏幕为着力点,适应当下传播特点的精品党课越来越受到欢迎。毕竟“小而精”符合快节奏和碎片化的视听体验特点,简单而快速的传递也让内容的传播更加高效。

因此,为适应受众“短平快”的阅读习惯,如何让原本冗长的媒体思政课“瘦身”成为媒体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例如,“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每日金句”板块每日更新一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受众来说,阅读文字少但学习意义大,视听时间短而学习效率高。另如,长治广播电视台旗下“在长治”APP设置了“党的建设”板块,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摘录以图片形式呈现,增加阅读效率,可视性更强。

创新方式方法。要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方式方法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充分运用好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尤其是在思想政治内容传播方面,在传播理念创新的基础上,让理论内容更加通俗易懂,让表现形式更加顺应时代潮流。

例如,“今日头条”APP除了在醒目位置设置视频、直播、国际、体育等板块外,还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和AI信息推荐,设置了“热榜”,将重要时政信息放在突出位置。“十九届六中全会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全文发布”等被推送在热榜头条,让受众能够在第一时间关注时政热点,紧抓时政脉搏。同时,在“推荐”板块中置顶重要栏目。作为头条用户的“央视新闻”推出时政微视频栏目,以头条板块为阵地,播发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等一系列重要作品。新媒体搭平台,传统媒体入驻,既解决了平台推广的问题,又解决了优质内容生产问题。如此,媒体的创新融合进一步引领了媒体“思政课”的落实和落细。

提高接受程度。现代化的媒体技术手段从技术层面推进了受众黏性的增加,尤其以智慧屏、手机一大一小“两个屏幕”等为载体,充分发挥网络速度快、形式多、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等特点,使受众在信息接收过程中感官丰富,接收速度快。同时,紧跟时代步伐又接地气的形式更容易为人所接受。受众在面对海量信息时,自我选择的可能性更大,灵活性更高,进而在形成持续性浏览习惯和内容的粘性更强。

“央视新闻”抖音账号以“真理的味道”为主题,推送了一系列短视频作品,有主持人的讲述,有影视作品画面的引用,有故事、有情节、有教育意义,让“真理的味道”直入人心。这些作品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接地气的温度,使得媒体“思政课”潜移默化地感染人、影响人。

注重宣传效果。宣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受众更好地接收信息进而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悟。媒体“思政课”能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关键在于媒体人能不能想办法、动脑筋创作出受众想看、爱看、有收获的作品,尤其是在内容表达上,是否能够尽量做到让受众“耳熟能详”。

无论是电视台、网络还是手机平台,都能在宣传内容上做到选择优化。对于电视来说,红色电影电视剧、大型宣讲类节目、正能量的人物访谈、积极向上的文艺节目都是良好的素材。同时,做好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的同步骤、组合式渲染,将宣传效果做到最好。对于网络和手机平台而言,能够发挥海量信息资源的优势,除了将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内容产品进行播发外,还可以着重做短视频、视频剪辑、图文设计等工作,让思政的内容通俗化。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利用网络互动性强的特点,把受众的留言、私信等个人表达的内容同步展现,同时作为反馈意见和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宣传方法,强化舆论根基。

媒体“思政课堂”的意义

突出体现媒体的“喉舌”作用。我国新闻传播事业是共产党事业的一部分,坚持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的应有之义。坚持党性原则,就要时刻牢记“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只有把“喉舌意识”树立好、强化好,才能真正做好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要把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就要求媒体清楚职责使命,在自身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将思想政治领域的信息与价值传播好。

让思政课内容深入人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把媒体打造成“思政课堂”有助于将思想政治建设根植于人民群众心中。媒体“思政课堂”在功能上更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在内容上更能传递正确的信息和价值。因此,在媒体传播的助力下,媒体“思政课堂”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营造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围。媒体的传播力意味着强大的影响力。将媒体打造成生动的“思政课堂”有助于广大受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中,在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在立德树人的具体工作中,媒体“思政课堂”都会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思政课堂受众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基于信息权利视域的思政课堂慕课教学模式
现代慈善公益理念引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现状及完善对策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