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文化品位浅谈

2022-05-31 06:58王桐楠
声屏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艺节目品位广播电视

□ 王桐楠

广播电视文艺节目是指利用广播电视制作手段,带给观众艺术美感和审美愉悦的节目。它不但涵盖当前媒体艺术领域中所有的艺术样态,还会针对群众审美需求的变化创新出新的节目形态。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但具有特殊的魅力,还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时期背景下传统媒体发展方向的转变,广播电视文艺节目需要承担起传播正确审美取向的重任,以更高的文化品位引领媒体行业良性发展。

文化品位对于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重要意义

文化品位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确立在文化修养之上的,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共同充盈的结果。目前我国进入到全新发展阶段,国家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对于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表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艺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广播电视应认识到新时期自身承担的新职责,以人民的需求为核心,创造出更多优秀且具有时代气息的文艺作品,向全社会传递正能量,弘扬先进的文化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使文艺事业有着更为健康和更为蓬勃的发展。要想达成这一目标,文艺节目需要在实践中全方位体现文化品位。不但要保障向大众传播正向的价值取向,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还应认识到文化品位由审美品位、生活品位、认知品位所构成,需要充分融合节目中具有文化品位信息的要素,更加全面展示文艺节目中的主流思想。在节目创作之外,在节目场景的构造、主持人外在装饰、嘉宾言谈举止等方面,都应以正确的文艺思想和审美品位为引导,向大众传输正确的道德文化思想,宣扬符合时代脉搏的主流审美价值观,使文艺节目内容更为积极向上。

当前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中文化品位缺失的体现

以利益为驱动的创作动机,文艺节目创作失去文化内涵。在网络时代,对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行业而言,媒体间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新机遇,但更多的是自身话语权受到严峻挑战。电视文艺生产者为抢夺更广阔的市场,片面追求利益,置广播电视自身存在的文化传播功能于不顾,以更高的收视率和更多的舆论支持为目标开展文艺节目的创作,以夸张、哗众取宠等手段为噱头,博取观众的认同,导致电视文艺节目低俗化,严重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以追求短期利益为核心的创作理念严重损害了广播电视媒体行业的良性发展和健康发展。相关人士表示,这种在利益驱使下的艺术创作一味追求平民化的现象,虽然有部分群体从中得到快意,但忽视主流价值观存在的意义,是对我国传统美德的冒犯。广播电视作为最为大众化的传播载体,不可忽视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公众需求导向下追求娱乐性和大众性的同时也要增强文艺节目的文化品位,使更多公众主动参与其中,是传统媒体今后的发展趋势。如果广播电视媒体否定主流价值,一味利用负面态度嘲讽社会主义价值观主旋律,甚至将低级趣味作为制胜的法宝,过度追求娱乐化和个性化,不仅文艺节目会失去文化品位,而且最终也会被市场和时代所抛弃和淘汰。

大众娱乐精神颠覆传统审美,文艺节目内容选择态度出现变化。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文艺创作工作进入到节目类型快速变化的时期,开放的市场环境以及全球化传播浪潮的影响引发了大众审美观念的重大变化。道德和责任的坚守让位于娱乐和休闲消费,使得广播电视媒体中的娱乐化精神被提升到更高层面,大众对于文艺节目内容的选择态度出现较大的变化。在新时期,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审美标准被颠覆,对于文化内容的表达也受到大众需求的影响。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主观教化的节目形式已被淘汰,节目开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中力量制作观众想看的节目内容。这种全面参与的创作形式,使观众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左右文艺节目内容和形式的主导力量。这让传统广播电视自身存在的艺术功能出现变化,不但更加追求节目的标新立异,也更开始关注节目内容和大众的互动。虽然具有足够娱乐效果的节目能够引发大众的文化购买力,但是过度追求娱乐消费也削弱了广播电视媒体作为我国舆论主要阵地的传播文化的功能,部分节目不可避免地被打上快餐文化的标签,难以在当前文化市场中展示出足够的表达能力。例如《快乐大本营》《非诚勿扰》《情感对对碰》等节目,以强调“娱乐”“个性”“情感”为宗旨,逐步淡化文化导向功能,使爱国主义、道德观念、文化素养等纷纷让位于个性和市场的表达,造成文艺节目失去文化传播功能,也为更多不具有艺术观赏力的创作提供可乘之机,成为当前文艺节目市场中文化内涵不足的主要原因。

文艺界错误的思想认知,文艺节目创作队伍缺失职业素养。文艺节目创作者是时代风貌的引领者,文艺工作者自身职业素养的高低关系着传统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内容的优劣,决定着文艺节目的文化品位和内涵。面对当前融媒体时代下媒体间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以及广播电视媒体文艺节目内容失去文化品位的现象,文艺工作者应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加强与文艺相关的电影、戏曲、音乐、美术、文学等领域的涉猎,从更多艺术形态中汲取养分,充实自身的职业能力;在参与节目创作的过程中,要在节目策划、选题、制作、播放等流程中,以自身敏锐的洞察力,对不合时宜的内容进行删除,使文艺节目的呈现更加具有文化的表现力,带给大众更多的思考和价值引导。然而,分析当前传统媒体行业中文艺工作者职业素养发展情况,发现大多数文艺工作者对自身定位模糊,缺少自律和自我提升的意识。具体表现为对自身承担的文化传播责任认知模糊,自身能力与行业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不但使自身产生职业迷茫感,严重者出现行为失度。如在节目创作中失去创新的积极性,并以传播错误的价值观以及扩大舆论传播范围为目标,为文艺节目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也降低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文化品位提升路径

注重深入挖掘人文资源素材,加强文艺节目与群众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文化事业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整体提高,对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以往,人民群众所认为的文艺作品仅局限在文学、曲艺、音乐和戏曲等传统样态的文艺演绎,内容与形式大多以文学传播为主,演出者大都出自正规文艺团体的专业演员,所演绎的作品中规中矩。而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飞速发展,现有的文艺作品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文艺形式增加了脱口秀、真人秀等凸显个性的节目形式。但无论怎样转变,文艺作品的创作源泉仍源自于人民群众,一旦脱离人民群众,所创作出来的文艺作品将变为毫无灵魂的空壳,不再具有传播文化功能和价值导向功能。因此,是否能够创作出优秀的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关键在于其能否为人民抒怀、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服务。若想真正提升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文化品位,必须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站在人民的立场进行创作,投身于生活之中观察人生百态,利用生活实践不断吸取有益养分,并通过深入挖掘社会中的美好事物、人文情感及民生民情,凸显出文艺节目的人文关怀,从而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发挥传播文化功能和价值导向功能。另外,为加强电视文艺节目与群众实际生活的联系,还应当深入挖掘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个性化创意的人文素材,积极创作出具有正能量、文化导向的文艺作品,来不断提高文艺作品的文化品位,真正发挥自身娱乐功能与社会功能。在具体实践中,可通过与新媒体合作,搭建广播电视文化节目网络平台,如开发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抖音官方等,了解民意民生,挖掘人文素材,以此增强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

以先进文化与审美标准为引领,努力提升文艺节目中的文化品位。在我国跨文化交流背景下,各种现代文化、外来文化相继涌入并与本土文化的碰撞,在促进我国传统文化改革创新的同时,也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在这些涌入的多元文化之中,有先进文化也有落后文化,有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世界文化,同样也有面向民族、面向科学以及面向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若是不对这些文化加以正确引领,极有可能会对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极大冲击。作为我国文化传播的传统主流媒体,广播电视应主动承担引领社会多元文化正确发展这一职责。以先进文化与审美标准为引领,通过提升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中的文化品位,为社会去除不良文化,留住优质文化。基于此,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应注重与先进文化相结合,在创作文艺节目过程中,不可为了博取眼球和追求利益而刻意低俗化,应努力降低文艺节目的商业性,向本土化与群众化方向发展。例如,湖南卫视创作的《天天向上》、浙江卫视创作的《王牌对王牌》等此类特色品牌栏目都具有鲜明特色和内涵,受到一致好评与支持。尤其是大型礼仪功德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采用全国第一个偶像男子团体的概念,以全新形式对外传播中华民族千年礼仪之邦的礼仪文化。我国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创作应以此为例,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统摄文艺节目创作,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与艺术化的转型,进一步实现自身文化品位的升级。

深入研究文艺节目的审美理念,创新定位避免文艺节目创作的同质化。受网络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的影响,大多数广播电视文艺类节目已逐渐脱离传统节目形态,多数创作者为获得全新发展,选择利用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3D技术等多种先进科技手段进行节目创作与传播。而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影响和综合作用下,全新的传播时代已然到来,文化形态也发生巨大改变,部分受众群体思维模式与审美价值取向也发生极大转变,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传播方式。在这一背景下若想真正提升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文化品位,就必须深入研究文艺节目的审美结构,探索文艺类节目对其他大众文化所产生的深刻启示意义。此外还要重新进行节目定位,以保证创作出来的文艺节目符合当代人审美标准的同时,避免文艺节目创作的同质化,彰显节目特色。如江苏卫视特别打造的《一站到底》节目形式新颖,十分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特点与观看喜好。内容上有对战答题、知识PK等多种形式,趣味性十足,参赛者不受职业、年龄、性别限制,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知识竞猜即可。此种文艺节目形式趣味十足,能够集中观看者的注意力,调动其参与积极性,还可促使观众在观看的同时获得更多百科知识,收视效果极佳。基于此,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创新便可通过适当借鉴此类优秀作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认真分析受众群体的年龄、性别、社会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将文艺节目进行差别化定位,重新塑造节目内容与形式,以避免因节目同质化而造成观众审美疲劳。

积极创新文艺节目形态与内容,持续提升文艺节目的品质与文化品位。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品质和文化品位的提升,需要节目制作者转变传统创作思路,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与大众审美变化趋势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积极改革文艺节目形态与内容,力争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文艺节目品牌。首先,在创新节目内容时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深入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既有利于为文艺节目制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与内涵,实现节目内容质量的升华,又可实现节目内容的创新。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便是以电视为媒介载体,将中华传统诗词、戏曲、文字等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象征符号融入节目创作当中,实现对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推广。其次,应注重丰富节目品种,遵循广播电视艺术创作与传播规律,与时代特点和区域特色相结合,重点强化文艺节目文化内涵与艺术品质。针对新生代受众群体审美偏好与观看需求,积极创新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形态,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将受众需求视为工作的出发点,适当借鉴其他媒体的成功模式,如央视著名科教讲座式栏目《百家讲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年一届的《青歌赛》等节目形态,主要以大众参与性、娱乐性吸引广大观众竞相参与,一经开播便获得好评。

结语

总而言之,广播电视作为媒体行业中主流的传播媒介,不但承担着传播信息的职责,还肩负着引领正确审美取向的社会功能,是我国文化复兴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文化传播浪潮的影响,使当前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行业中出现以利益为导向的观念,导致创作思想的颠覆性改变。为进一步加强传统媒体的建设,需要以更高的文化品位为目标,引导文艺工作者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创作出更多具有创意性、能够吸引大众关注且又不失文化品位的节目,更为积极地弘扬社会主旋律,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文艺节目品位广播电视
钟情山花烂漫 品位幸福时光
话筒前的声音——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金堆城钼矿床硫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文艺节目的思考
广播文艺节目“碎片化”探析
莱钢3200 m3高炉低品位冶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