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旁CAD/CAM全瓷修复牙体缺损的修复效果、美学效果探究

2022-05-31 06:10刘泱张先琴刘党利
医药与保健 2022年5期
关键词:牙体美学评分

刘泱,张先琴,刘党利

(郑州市口腔医院 修复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牙体硬组织形态与结构被不同程度破坏为牙体缺损,其主要表现为患者牙体失去正常生理解剖外形,严重影响牙体咬合与邻接关系。牙体缺损往往会影响咀嚼﹑面容﹑发育﹑牙髓﹑牙周组织等。既往常用的牙体缺损治疗方法为树脂充填,若牙体磨损过多,剩余牙体组织薄弱,无法为充填体提供良好的固位,剩余牙体本身和充填体无法达到足够的强度,这时通常采用全冠修复,但全冠修复需切割较多牙体组织,造成健康牙体组织占比下降,削弱了全冠固位力和支持力,且影响牙体美观。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作(CAD/CAM)技术是一项运用在牙科治疗上的尖端技术,其将信息﹑设计两种技术相结合,利用椅旁计算机设计软件以及制造设备,进行椅旁的义齿加工过程。该技术可从患者口中直接获得基牙印模,一次就诊即可完成牙齿精美修复体制作,主要适用于单颗﹑少量多颗牙齿缺损嵌体贴面全冠或者是小单位的桥修复。相关研究表明,与传统全冠修复相比CAD/CAM全瓷修复打破过去磨牙﹑取模﹑刻腊﹑烧瓷等传统假牙制造程序,能使大部分牙体健康组织被保留,且创伤小,具外形逼真美观﹑缩短治疗时间等特点,临床效果良好。本研究主要探究CAD/CAM全瓷修复牙体缺损的修复效果和美学效果,旨在为临床关于牙体缺损最有效修复方式的研究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郑州市口腔医院于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接收的110例牙体缺损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男23例,女32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2.23±8.37)岁,患牙共55颗,其中前磨牙13颗,磨牙42颗;观察组男21例,女34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1.89±8.17)岁,患牙共55颗,其中前磨牙11颗,磨牙44颗。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郑州市口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上;②牙体缺损在50%以上;③未患相关口腔疾病如牙髓炎﹑四环素牙等;④余留壁>2个,牙体组织厚度﹑高度分别在1.5 mm及以上﹑2 mm及以上; ⑤依从性良好;⑥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伴咬合功能异常﹑牙周病及重度夜磨牙症;②有严重口腔感染或牙体颜色不良;③牙釉质未发育完全或存在牙槽骨骨折;④严重精神疾;⑤妊娠期孕产妇;⑥不接受随访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于修复前均进行口腔卫生检查和宣教及牙龈炎症治疗。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桩核冠修复,修复步骤如下:拍摄X线片,确定根管形态﹑粗细,根管治疗的情况;剩余牙体组织预备,确定最终修复体,除去患者薄壁弱尖﹑龋坏组织等;根充材料取出;根管预备;预成桩粘固;树脂核成型;预备全冠牙体,并在制作完成后试戴﹑粘结。

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CAD/CAM制作全瓷修复体进行修复,首先进行牙体预备,隔湿,采用德国CEREC3D齿雕系统采集基牙和邻牙光学印模,并获取咬合及基牙三维数字模型,将修复体边缘线画出,计算机设计出修复体外形,检查修复体厚度,采取滴蜡﹑旋转﹑局部增加或减少等操作修改修复体外形,设计完成,进行修复体加工,连接铣床,选择适宜德国V itablocs Mark Ⅱ系列瓷块加工上釉。用树脂粘连剂按黏结程序粘接,抛光。瓷嵌体牙体预备:软化牙本质﹑倒凹及薄壁弱尖去除,让其与对颌牙见均匀间隔,间隙达2.0~2.5 mm,邻面台阶宽度≥1.5 mm,轴壁外展15°~20°,预备箱状固位。若牙体缺损面积大,其应设计高嵌体,颊舌面边缘线制备到自洁区,形成肩台,肩台﹑轴壁之间有90°徊角。如对颌牙有尖锐牙尖,需调磨边缘峭;瓷贴面牙体预备:切端有开窗﹑对接或包绕型,唇面厚度≥0.5 mm,颈部边缘与牙龈平齐。减少牙本质暴露边缘区域;全瓷冠基牙预备:磨除切端1.5~2.0 mm,磨除唇颊面﹑舌窝﹑舌隆突1.0~1.5 mm,磨除邻面≥1 mm,平行6°,肩台1 mm,前牙肩台与牙龈在同一平面。

1.3 观察指标

1.3.1 随访修复后12个月牙体修复效果

修复后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修复效果。疗效判定标准:①修复体表面损耗:修复体颌面光滑为A级;表面微凹陷为B级;表面凹陷明显且粗糙为C级。②修复体脱落:无脱落为A级;有脱落为B级。③修复体折裂:无折裂为A级;出现折裂﹑裂纹为B级。④颜色匹配:色泽匹配,无明显颜色变化为A级;修复体色泽与牙齿色泽微有差异,透明度轻度降低为 B级;色泽暗沉严重,修复体色泽与牙齿色泽差异明显为C级。⑤邻接关系:够牙线通过,不嵌食为A级;牙线不能通过为B级;嵌食为C级。⑥牙周情况:牙龈健康为A级;有微牙龈炎症出现,对美观无影响为B级;牙周袋加深,牙龈出血﹑红肿﹑萎缩,影响美观为C级。⑦边缘着色:未有着色为A级;有着色,牙髓无渗透为B级;边缘着色向牙髓处渗透为C级。⑧边缘密合性:密合较好,不卡探针为A级;边缘肩台可被探针触及,牙本质与基底无法被探针触及为B级;边缘裂缝,牙本质可被探针触及为C级。⑨继发龋:周围颜色不变为A级;颜色变深为B级。

1.3.2 修复前后美学评分

于修复前及修复12个月后,采用医师制定的美学评分量表,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64,具较高信效度,设计2个维度,包括主观和客观,分别由110例患者和110例护士做出评价,总分为20分,评分越高表明美学效果越好。

1.3.3 患者满意度

所有受试者根据自身舒适度﹑医务人员修复嵌体制作情况﹑治疗疗效及保健﹑随访情况等评估对治疗的满意度,总分为100分,评分在90分以上则表示非常满意,评分范围在70~89分则为满意,评分范围在50~69分则表示一般,评分在50分以下则为不满意。满意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一般满意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修复后随访12个月牙体修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CAD/CAM全瓷修复治疗随访12个月结果显示,观察组除去修复体折裂和脱落1例,54例修复成功,修复成功率为98.18%(54/55),对照组除去修复体折裂和脱落13例,修复成功率为76.36 %(42/55),观察组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修复后随访12个月牙体修复效果比较[n(%)]

2.2 两组美学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修复后主观与客观美学评分明显高于修复前美学评分,观察组主观与客观美学评分分别为(17.42±1.32)分﹑(16.98±1.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29±1.71)分﹑(16.66±1.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美学评分比较(± s )单位:分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6.36%,明显较对照组的85,4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牙髓治疗及修复技术不断发展与改进,牙体缺损患者牙齿保留率因此不断上升。磨牙一般采用根管治疗,但通常会因为营养缺乏变得脆弱,削弱了牙体的强度与弹性,从而引发牙折。大部分患者患牙冠修复主要恢复其咬合功能,若其牙体缺损较严重﹑牙合龈间距较小﹑咬合紧,采用常规的桩核冠修复较困难且极易影响其固位效果,CAD/CAM系统为制作修复牙齿的精美瓷修复体的高精密仪器,一次就诊就可完成牙齿精美修复体,为椅旁进行全瓷修复体的即刻修复,简洁便利,且提高修复的美观程度。目前,国内探讨CAD/CAM系统应用于牙体缺损修复效果良好,但关于其美学效果的探讨相对较少,因而,本研究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旨在为临床关于CAD/CAM技术应用于牙体缺损修复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关研究报道,CAD/CAM全瓷修复技术具备以下优点:(1)修复嵌体色自然美观﹑持久稳定,不含金属,生物相容性好;(2)修复体采用数控设备切削,完成后边缘密合性好,精确度高;(3)嵌体制作方便快捷,大大缩短治疗疗程,节省治疗时间;(4)使用的材质为接近真牙的物理性质的全瓷材料,对真牙磨耗小;(5)结合粘结修复,可尽量多的保留剩余的牙体组织。以上说明,全瓷嵌体由于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美观性及机械性能,在牙体邻接﹑外形﹑咬合﹑抛光度方面较直接修复有较大优势。而本研究显示,采用观察组54例修复成功率为98.18%,对照组除去修复体折裂和脱落13例,修复成功率为76.36%,观察组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椅旁CAD/CAM技术制作的全瓷修复体可有效修复牙体缺损。有研究显示,CAD/CAM技术通过打破过去磨牙﹑取模﹑刻腊﹑烧瓷等传统假牙制造程序,在将牙齿磨小修整后,即以3D摄影机直接取像,立即传入计算机至自动瓷块研磨机上,数分钟后即制造一个新的全瓷冠﹑瓷嵌体或全瓷贴面,明显缩短了修复体制作时间,并将全瓷冠修复效果的影响因素降到最低。其次,该技术可有效降低边缘微渗漏发生率,避免造成继发龋,与复合树脂嵌体修复较多缺点相比,其复合体受到物理化学刺激时不易变形,无毒无害﹑耐腐蚀﹑磨损。已有研究证实,椅旁CAD/CAM全瓷修复技术对牙体缺损远期治疗效果良好,其修复牙体组织具较高稳定性,且能够保证牙体良好形态﹑色泽与光滑度,维持边缘高密合度。

本研究显示,采用椅旁CAD/CAM技术制作全瓷修复体进行修复的观察组美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椅旁CAD/CAM技术制作全瓷修复体用于治疗牙体缺损可有效提高牙体美学效果。相关调查显示,CAD/CAM技术可通过自动化切割瓷块来制备修复体,其材料为可切削陶瓷,具备极佳美学效果﹑高度生物相容性及机械强度,可维持动静态牙齿良好接触关系,减少磨牙,使患者自身牙齿组织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刘彩霞等研究表明,椅旁CAD/CAM全瓷修复技术可避免传统全瓷修复材料镍铬合金等导致的牙菌斑堆积,有效降低牙周炎症反应,促进修复体与患者牙周组织连接,在提高修复效果的同时,可明显加强修复体贴合度,提高视觉效果。一项为期10年的随访研究证实,接受本研究观察组相同方式椅旁治疗的病人,修复体的存活率为90%,且大型修复体象高嵌体和部分冠,表现和嵌体一样出色。另一项关于牙体缺损全冠修复的研究显示,采用CAD/CAM技术五年后,磨牙的存活率是94.6%,而前臼齿的存活率为97%,这些指标较“金标准”表现更为优秀。以上研究均证实,椅旁CAD/CAM技术制作全瓷修复体维持时间长,美学效果好,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CAD/CAM系统设计制作的全瓷修复体修复牙体缺损效果良好,可使牙龈维持良好状态,提高牙体修复率,且能够保证修复牙体具极佳美学效果,但本研究选取样本数量较少,选取范围较窄,且仅仅对近1年的近期疗效进行了探究,使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偶然性。应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及样本选取范围,开展远期疗效探究,进一步深入探讨CAD/CAM系统设计制作的全瓷修复体在牙体缺损远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更为详细的资料。

猜你喜欢
牙体美学评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分级及临床应用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激光治疗牙体牙髓牙周病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盘中的意式美学
基于安全多方计算技术的隐私保护打分系统设计
分析多次法根管治疗术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在牙体牙髓病中的效果差异性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外婆的美学
椅旁CADCAM系统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