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亚杰
关键词:幼儿教育;体育锻炼;分析
一、幼儿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一)体育锻炼有利于幼儿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幼儿运动技能和神经系统的发展。经研究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幼儿,其身高增长更快。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增强幼儿的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及稳固性,不仅有利于幼儿脊柱的正常发育,还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经常进行锻炼的幼儿明显反应更快。
(二)体育锻炼有利于幼儿优秀品质的培养
某些体育项目是需要幼儿付出一定的耐心和努力才能够完成的。并且,长期进行锻炼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幼儿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幼儿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身体素质,还培养了意志力等多项优秀品质。
(三)体育锻炼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大集体,体育锻炼的过程给幼儿提供了很好的社交机会。幼儿可以在某些需要合作的项目中提高自身的沟通交流能力,增强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多项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四)体育锻炼有利于幼儿积极生活态度的培养
幼儿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运动机能,他们会感到自身拥有更多的活力,当幼儿意识到锻炼是“好事”后就会接受并喜欢锻炼,这有利于健康、积极生活的态度和方式的形成。
二、幼儿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家长与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运动项目。幼儿的身体构造是有特点的,幼儿头部在整个身体中所占比例较大,腿部的肌肉还未全面发展,力量不足。这一特点决定了幼儿不适宜进行远距离奔跑和需要动用很多腿部力量的项目。另外,幼儿的认知发展处于早期阶段,因此幼儿的体育锻炼项目不宜复杂,规则应简单、易记。
(二)坚持性原则
幼儿体育锻炼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幼儿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等多种优秀品质的方式。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被趣味性更强的事物吸引,只有家长和教师在一旁鼓励,才能更好地使幼儿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在幼儿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幼儿也学会了坚持不懈。
(三)关注个体原则
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大体相同,但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特点,让幼儿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展现的同时,让幼儿的弱点得到充分的进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全面性原则
幼儿体育锻炼的项目不应该是单一片面的,不同项目的锻炼会激活幼儿大脑的不同区域。因此幼儿的锻炼应该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锻炼项目同样可以为幼儿创造可选择的空间,有利于保持幼儿对体育锻炼的新鲜感和主动性。
三、幼儿体育锻炼高效策略
(一)区域划分锻炼项目
将幼儿的锻炼项目进行划分,不仅能够节省空间,同时能够照顾到不同特点的幼儿,使幼儿能够挑选到适合自己锻炼的项目,不同区域的内容能够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二)为体育项目设置情境和角色
幼儿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具有趣味性的内容上,如果体育锻炼项目太过枯燥乏味,就无法引起儿童的兴趣。选择具有趣味性的体育锻炼的内容,能够充分激发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意愿,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三)为体育项目设置竞赛
在体育锻炼中设置小的比赛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若幼儿在竞争中失敗,也可以培养幼儿坚强的品质。
总之,选择科学的锻炼方式不仅适宜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还能够使幼儿体会到锻炼的乐趣,培养幼儿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庄云琼.素质教育下的幼儿体育锻炼有效途径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30):50.
[2]李涛.浅谈幼儿自主的体育锻炼与教师主导的体育锻炼[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19(12):57-59.
[3]许淼苗.健康体魄是快乐成长的重要保障——浅谈幼儿教育的体能培养[J].新课程(综合版),201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