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隋炀帝在大业元年开始正式兴建隋唐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南北两端接杭州和北京,大运河的修建开发对当时的南北交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我国的历史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外,隋唐大运河对古代经济、文化和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也有较大的作用,在经济与文化方面,隋唐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方的交流与沟通。隋唐大运河的修建为沿线两岸的城镇发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交通,同时也加强了中央政权的统治。由此可以看出,隋唐大运河有很强的作用,发展到今天,隋唐大运河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隋唐大运河;历史情况;文化价值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隋唐大运河的开发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并且隋唐大运河的航运距离最远。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位置,最南始于杭州,最北能到北京,从南至北,全长距离达到了2 700公里,纵贯三大平原、五条水系、六个省。运河流传至今,承载的不仅仅是物质,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的影响力巨大,在南北方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大运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巨大的文化张力,为区域融合提供了广阔的交流路径。隋唐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两地交流沟通的主要航道,同时也是两岸沿线城市文化交流的媒介,因而对于隋唐大运河的保护与管理非常有必要。
一、隋唐大运河的历史价值
(一)自然地理资源
隋唐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较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该时期修建的隋唐大运河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外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留下了丰厚的历史功绩。以隋唐大运河的自然地理资源为出发点,可以看出隋唐大运河起于杭州,西经河洛,终至涿郡,期间分为江南河、邗沟、永济渠、通济渠四段,不但纵贯南北水陆交通,同时还是连接南北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从我国地理环境看,整个黄河流域形成华夏文化的核心地区。自此,文化发展轨迹开始自中原地区慢慢向四周扩散。由此可见,隋唐大运河的出现,对于我国古代的东西交流、南北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对外经济
从对外经济来看,隋朝以前,北方战事连连,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在人口数量骤增的同时,经济水平也迅速提升。北魏时期,孝文帝曾一度要开凿从洛阳沟通东南的运河,但由于连年征战,计划未曾付诸实践。直至隋唐时期,地区经济重点转移,加之隋炀帝对江南经济地区状况的了解,加快了运河建设工程的实施。运河建设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尤其是对于丝绸、陶器、茶叶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陶瓷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最重要的物品之一,贸易陶瓷研究与考古已经成为探索古代交流与贸易、研究海上及陆上丝绸之路发展最重要的路径之一。
在扬州当地考古发掘中,唐代地层的陶瓷残片数量猛增,令人瞩目。扬州本地并无瓷窑,追索这些器物的产地和流通轨迹,最常见的长沙窑来自湖南,而长沙窑执壶上恰有“借问岳家舫,附歌到扬州”的诗句。这个线索提示人们,由湘江至洞庭再沿长江顺流而下到达扬州在当时已是极为繁荣的运输航线。北方邢窑、巩县等地的白瓷、唐青花、白釉绿彩在扬州也非常普遍。它们之所以集中出现在扬州,与隋唐大运河的开凿疏浚密切相关,通过永济渠、通济渠、淮水、邗沟的水道联通,北方地区的物产可以很方便地运到扬州。扬州城内大量越窑产品则来自浙江慈溪上林湖一带,顺运河抵达。更值得注意的线索是,扬州罗城遗址中晚唐地层中的西亚孔雀蓝釉陶器,来自波斯大食。西亚陶器以及玻璃器的大量出现,显示了扬州与海外的密切联系。
二、隋唐大运河成为连接中原地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纽带
(一)纽带的形成
隋唐大运河将司马迁时代的燕、赵、魏、宋、齐、鲁、徐、吴、越等这些较为独立的自然经济区连成了一片,并且有效解决了中国南北走向河流少的问题,同时隋唐大运河也进一步加强了陆地交通,解決了有些地区山川比较多所造成的通信困难问题,进一步促进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以及钱塘江这五大水系的整合发展。此外,隋唐大运河的修建也加强了南北地区在经济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沟通。除此之外,隋唐大运河是中央政权与北方国家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陆地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加强我国南方与北方的经济交流,对世界各地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广泛的传播与交流作用。中原地区地处大陆的腹地,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然而正是因为中原地区地处大陆腹地,唐中期之后产生很多不便。海上丝绸之路因此被开发出来,东能到达朝鲜半岛以及日本等地,南可到达南亚、东南亚,再远一点也能够到达红海或者是波斯湾沿岸这些地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古代沿海地区经济文化的传播,加强了与海外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也便于中原地区通过运河的方式与海外交流。
(二)对外经济与文化的沟通与交流
随着隋唐大运河的开发与利用,当时很多外国使者以及商人将一些稀奇的海外产物以及海外文化利用海上丝绸之路输送到中原。例如在唐朝期间,新罗人先在沿海地区行驶,行驶到楚州地区转入隋唐大运河,最终到达长安等中原地区。在当时,楚州等地区还为这些外来使者设立了“新罗坊”,方便新罗人停歇居住。唐代有很多外国使者携带海外产品入贡,通常情况下,他们都是通过海路的交通方式进入明州或广州等地的港口,之后换乘大运河的路线去往长安。除此之外,在宋朝,一些外国蕃商在获得允许之后,会在东京等地贩卖他们的商品。当时的陆地交通方式不便,因此这些外国蕃商利用隋唐大运河,沿运河路线转沿海路线至东京等地。唐朝中央政府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海上丝绸之路,便在广州设立了市舶使,宋朝则先后在广州、明州以及杭州等地区针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管理设置了市舶司,通过市舶司的方式进一步管理对外贸易的发展。不论是市舶使还是市舶司,这些地方一般都处于隋唐大运河的沿岸地区,方便对外来人员物资的管理。EB54EFFE-8185-4D02-BF83-264909D18654
在外来人员以及物资频繁交流的同时,我国古代中原地区所生产的一些物资也通过大运河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而畅销海外。我国的海外输出品主要是我国的瓷器、书籍或者丝织品等。这些物品先通过隋唐大运河直接送往广州地区、明州地区等,之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方式销往其他各国。瓷器是易碎品,利用水运的交通方式会更安全,这一点弥补了陆路的不足,因此,利用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隋唐大运河的水运是非常科学的选择。唐宋时期,通过运河和海运开展对外交流的除了经济和文化之外,还涉及很多宗教、科学技术等。例如海外一些国家上贡的“火珠”,能够利用物理知识点火,虽然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原理是什么,但确实传播和交流了物理知识;除此之外,瓷器的对外贸易传播也将我国先进的制瓷技术以及造窑技术带到了海外一些国家;当时在书籍上的交流也比较多,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我国造纸术以及印刷术成熟的表现,书籍的交流带给双方更多文化交流与沟通,例如医书的交流推动了双方的医术发展。
三、隋唐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的现实意义
(一)是发展文化旅游业产业的重要资源支撑
比较隋唐大运河沿岸的文化古迹,会发现有很多种类型,例如桥梁、民宅或者是城址等,大运河沿岸遗留下来的文化古迹种类丰富,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将这些文化古迹与隋唐大运河联系在一起,可共同助力相关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例如,扬州利用隋唐大运河的文化以及遗迹等有效旅游资源,打造了多条旅游线路,为人们了解隋唐大运河以及沿线文化提供了便利。扬州的运河文化旅游结合了人文景观、运河历史等,进一步发展了隋唐大运河沿岸的文化旅游。除此之外,很多城市纷纷效仿扬州,开发相应的旅游文化产业,安徽淮北也不例外,利用隋唐大运河柳孜运河遗址资源,开发了富有特色的公园景区,供人们游玩。
(二)为研史资政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开发隋唐大运河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很多宝贵的资料,为研史资政提供了真实的资料。例如洛阳地区发现的著名的回洛仓,浚县地区发现的黎阳仓遗迹,这些遗迹都能够证明隋朝当时的繁荣与漕运的强大联系,为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与实证,方便人们研究隋唐时期仓城与都城的关系或者是当时官仓管理制度等。在商丘发现的南关码头遗址,出土了很多宋朝的瓷器、钱币以及木船板等。我国考古挖掘出的很多遗址与遗迹与隋唐大运河有关,为运河的历史变迁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向我们印证了隋唐大运河文化路线昔日的光辉,使得人们对隋唐大运河的文化遗产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三)提升民族向心力和自豪感
2014年,隋唐大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隋唐大运河这条文化长廊中,包含了很多关于历史、人文、经济与交通的内容,这些都能够向世界各国证明我国文明历史悠久。这些重要的历史见证,仍旧推动着运河两岸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隋唐大运河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既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心血,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向心力与自豪感的重要因素。
四、加快隋唐大运河文化遗产利用的建议
(一)创新文化遗产开发形式,丰富运河文化产品
隋唐大运河两岸沿线有很多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种类。隋唐大运河两岸的文化遗产有着宝贵的价值,涉及许多具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对隋唐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地丰富运河的文化产品种类。例如对一些价值较高的隋唐大运河运化遗址或者是博物馆加以利用,将其改造成与当地中小学联动的历史文化教育基地,也可以增大当地重要的节日民俗、庙会的规模,构建隋唐大运河地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面向全國展示隋唐大运河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创新隋唐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开发形式中,也可以利用戏曲的形式,融入皖北当地的剧种,形成有优势的戏曲,打造隋唐大运河戏曲节,将当地优秀的剧种有效传播出去。在丰富隋唐大运河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也可以隋唐大运河为主题,制作一些纪录片或电影,形成优秀的文化成果。
(二)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充实地方文化内涵
在隋唐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只有将区域内的非物质以及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人文遗产有效结合,才能够达到整体大于部分的作用。因此,在隋唐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除了将其运河文化遗产进行开发之外,还要结合区域内其他特色文化,例如红色文化、淮北石榴文化等,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打响运河名城的名号。
五、结束语
我们对于发展至今的隋唐大运河,除了要更加珍惜,加大保护力度,还要加强对运河两岸沿线文化遗产的利用,发挥其文化景观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增强隋唐大运河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增强人们的责任感,逐渐形成遗产保护传承、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旅游开发三方面的共赢。
作者简介
胡晓慧,1994年11月生,女,汉族,河南潢川人,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助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博研究。
参考文献
[1]洋洋兔.千年之运,大工之河—大运河[J].中国漫画,2021(6):14-15.
[2]陈习刚.隋唐大运河研究述评[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0(2):1-21.
[3]范会珍.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旅游保护与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2020(11):65-66,69.
[4]贾革新.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建设策略[J].绿色科技,2019(21):225-227.EB54EFFE-8185-4D02-BF83-264909D18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