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茜 于纪淼 李琦 柳鹏 房树田
摘 要:混合式教学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把线下、线上育人资源整合到一起,在线上线下教育联动的基础上加强育人思想、方式、内容等方面的混合性。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频率有所提高,学校信息化教育水平随之提升,这客观上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提供了条件。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广受好评,解决了特殊时期的教育难题,后疫情时期线上教育经验对线下教改带来积极影响,这利于混合式教学模式良性发展。如何在后疫情时期提升混合式教学水平成为教师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后疫情时代探析高校建筑信息模型课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提高高校育人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 建筑信息模型课程 混合式教学模式 线上 线下
后疫情时期高校建筑信息模型课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育人优势有以下几点。其一,打通线上、线下教育联动壁垒,依托混合教学模式整合各路资源,为教材内容、新媒体内容交融育人给予支持,并为学生在建筑信息模型课程中接触前沿资讯、了解行业动态、学习高新技术提供条件;其二,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经验对后疫情时期高校混合式教学基础建设提供了抓手,高校可根据建筑信息模型课程混合式教育需要将多媒体教室建设、数据库建设、慕课平台等方面的建设视为要点,利用技术资源,完善育人体系,优化教育模式,深挖混合式教学的潜力;其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对师生成长均有益,师生可共同拔高信息素养,在此前提下有效运用数字技术与线上资源,教师可改进课程教学对策,学生则能提升专业素养。然而,在后疫情时期有些高校教师存在輕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问题,出现平台建设滞后、多边互动混合式教学方式僵化等现象,影响育人成效,降低教学质量。基于此,为使建筑信息模型课程教学质量能不断提高,立足后疫情时期探析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方略尤为重要。
1 混合式教学概述
《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高校需积极展开线上线下混合联动教改工作。受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智慧校园建设、师资力量等条件所限,部分高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活动处于发展起步阶段,逐渐积累经验、开发软件、编设微课、打造平台。疫情爆发后线上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高校教育形式随之变革,教师形成混合式教学思维,混合式教学活动在线上教学中占比较大。部分学者将线上教学在教育活动整体中的占比视为评定是否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指标,普遍认为在整个育人流程中线上教学占比为30%~79%的为混合式教学,若低于30%,说明线上教学在育人活动中起到辅助的作用,超过80%,可称之为在线教学。在混合式教学进程中人们对育人方式的理解更为深入,认为线上、线下育人活动的机械化合并绝非混合式教学的本质,相关概念需延展至空间混合、评价混合、实践混合及方式混合四大维度,多维度的混合相较于线上、线下教学单点混合来讲,在互动形式、知识传播途径、物理环境创设等方面优势更为突出,还能满足教改切实需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可见一斑[1]。
2 后疫情期间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的要点
2.1 目标明确
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上与线下混合的基础上朝着多维度延展,增强师生交互性,还可拓宽传播知识的渠道,可有效优化学习环境。为避免线上与线下教育资源盲目混合,教师需率先明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育人目标,以学生为主改进教育对策,使教育资源筛选与利用能做到育人为本。基于此,教师要在后疫情时期对学生全面发展予以分析判断,经验表明,学校智慧教学平台上与学生有关的信息可作为学情解析的重要依据,如资料下载情况、慕课完成度、线上作业正确率等,这些内容对教师剖析学生学习发展趋势、学习重难点、全面成长动态等方面有益,可助力教师立足课堂合理预设问题,达到引领、启发、指导学生求知的目的,依据以往的数字化教学资料规设全面、科学、可行的教学目标,继而奠定后疫情时期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线上教育数据有限,在数据共享、网络互通的后疫情时期,学校可借鉴其他院校的教育经验,搜集共享性、代表性较强的数据资源,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目标设定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完善混合式教学目标执行体系,列出任务清单,解构育人目标,紧抓子目标调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资源,确保短期、中期、长期的育人目标具有关联度与衔接性,继而有效完成后疫情时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育人任务。
2.2 资源充足
网络开放、共享、实时的特点突出,这给混合式教学资源聚拢与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而实践证明,在线下教学中线上资源的引入并非“百试百灵”,有时会有碍混合式教学模式发挥育人作用,甚至会扰乱教学秩序,使育人活动无法继续推进。通过总结经验可知,线上资源未经筛选直接选用并与线下教育生硬嫁接,严重影响混合式教学效果,阻滞教学内容重构,降低动画、物联网等技术育人的有效性。为解决上述问题并保障混合式教学资源充足,教师需根据既定目标及学科发展趋势,运用智慧教学工具在网络平台上整理归集线上资源,期间做好筛选、重组、优化、加工等资料处理工作,教育资源能与某个单元乃至知识点的教学需求相匹配,专业文献、实践案例、章节习题、电子讲稿、课程PPT、数字教材、资源链接等内容的利用率能不断提高,还需考虑学习需求与教学条件,确保混合式教学资源不仅充足,还高效可用。因为网络数据资源处于膨胀状态,数据价值有待深入探寻,资源分散于各个领域,聚合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在后疫情时代,学校建设数据库属于大势所趋,遵循完整原则及独立原则,以免数据项之间相互干扰并影响混合式教学资源选用成效,数据库需具有更新功能,为的是保障数据与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目标相符,减少冗余数据,规范处理数据,优化数据间的关系,数据一致性、稳定性、安全性较强,继而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充分运用各类资源[2]。
2.3 活动合理
后疫情时期,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发展离不开教改标准的约束与指导,合理展开育人活动作为疏通知识流入学生端教学渠道的关键,需基于教改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在线上资源与线下教学形式交融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活动既合理又多元。在使用线上教育资源的前提下,教师致力于增强线下教学活动的弹性,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情境创设、翻转课堂等育人活动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育人活动合理设置的要点有以下几个:一是课前在线布置预习类学习任务,教师可根据学习需要准备微课,作为学生延展性学习有力条件,使学生能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事先了解教学流程与重难点,搜集归纳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作为课上与师生探讨的着力点,保障学生学习事半功倍;二是课上设计展开具有参与度、实操性、创意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运用预习成果加强交互搭建平台,在平台上碰撞思维火花、探讨问题、互助共进,同时教师汇总生成性教育资源,为课上混合式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助力,以免教学活动与育人目标及学情不符;三是在课后教师可运用数字技术把课上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搜集起来并制成压缩包,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供学生自由浏览或下载,共享教育资源,助力学生课后线上自学,使混合式教学活动更具延展性。值得一提的是,线上教育数据统筹利用对分析学情有益,把握学情是合理规设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关键之一,基于此教师应在课后汇总数据并积极分析处理,为育人活动合理创设及不断发展提供依据。
2.4 注重总结
传统教育形式与信息化教育形式之间为互补关系,在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育缺一不可,为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更具规范性、实操性、高效性,需用闭环状的教学模式发展体系代替发散状的体系,后者以完成阶段性混合式教学任务为主,前者以滚动推进教学活动为主,更加关注混合式教学模式所带来的长远利益。实践证明,在技术水平提升、学情不断改变、行业用人需求转变、教育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固有混合式教学模式不适性将日益明显,出现混合式教学背离实际的现象,降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育人质量。为使混合式教学模式能依托闭环状的教育体系不断发展,需教师注重对以往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情况加以总结,在此前提下扬长避短,发现后疫情时期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的劣势与优势,如数据资源未能高效利用、学生课前线上预习效果较优等,这为进一步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抓手,为信息技术赋能于传统教育活动给予支持,同时依托PDCA循环构建“混合式教学策划(P)-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D)-归纳总结教学成果(C)-改进混合式教学策略(A)”的育人体系,助力后疫情时期混合式教学模式育人水平螺旋式上升。需要注意的是,混合式教学模式育人效果总结应系统全面,不能仅关注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还需关注线下教育改革实况,确保线上、线下教育联动,以免教育活动偏废,继而有效实现混合式教学目标[3]。
3 后疫情时期建筑信息模型课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3.1 基于课程加强混合式教学平台的建设
线上、线下教学联动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典型特征,其中网络技术是线上教学实践的关键,这一点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颁布的各类政策中有所体现,同时国家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客观上为后疫情时期高校建筑信息模型课程所需软硬件条件升级优化助力,保障线上大规模教学活动能顺利展开。从教学设备的角度来讲,基于建筑信息模型课程的教育装备朝着注重节能、系统性设计、空间合理利用、标准化运行的方向发展,同时运行体系有生命力,可为诸多设备灵活增减提供便利条件,有效控制混合式教学平台建设成本,确保该平台能可持续发展。从课程开发的角度来讲,高校需将建筑信息模型课程资源多样、及时、完备、全面的网罗视为着力点,加大资料存储与共享平台建设的力度,为该课程引入前沿信息疏通渠道,还可根据行业走势、市场需要、学生“双创”素养发展等需求筛选线上信息,支持课程开发,提升教学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后疫情时期与教育深化改革时期重合,建筑信息模型课程开发属于教改举措之一,一方面教师需运用线上资源开发利于构建多模态课堂的课程,将视频、图片等均视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使知识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另一方面教师需响应“双创”人才培养及“大思政”课程开发的号召,在课程中引入更多内容,挖掘课程德育及能助力人才全面发展的潜力,增强课程开发的综合性,使线上资源能够有效弥补线下教学缺陷,达到发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积极作用的课程开发目的。
3.2 展开多边互动混合式教学活动
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下教学空间与线上网络空间联系起来,打破教学时空边界,颠覆单边教学旧态,摆脱固有线下教学形式的束缚,促进学生自由选择建筑信息模型课程学习方式,有效强化高校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可转变求知思路并健全学习体系。混合式教学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打造广阔学习空间,使师生交流合作方式能更为灵活。例如,教师可组建微信群,学生可在群内随时提问,问题将成为师生交互的着力点,教师可在线搜集学生探究成果并作为下一步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增强探究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情境模拟等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基于“三全育人”的微信群还可邀请合作育人企业派代表加入,为的是参与线上话题探究,将前沿技术、企业文化、实际案例等转化为学生求知的动力,作为建筑信息模型课程的延展与扩充,实现多边互动混合式教学目标。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引下高校历届表现优异的校友、与建筑信息模型课程有关的其他任课教师、兄弟院校教师等主体均可构建“双师型”讲堂,在线搭建“多师共育”平台,使高校建筑信息模型课程师资力量能随之壮大。虽然非本校教师、校友、行业精英等主体参与线上交互的时长与机会有限,但在交互中发现的问题却可成为线下教学不竭动力,为师生在线下展开探讨、调研、创新等实践活动助力,继而提高高校后疫情时期建筑信息模型课程中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的有效性[4]。
3.3 优化多环节、共时性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流程
在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中常用教学流程为“教师讲、学生听”,无论是案例分析,还是问题讲解,学生均位于被动接收建筑信息模型课程内容的地位,教师存在引导缺位、互动低效的问题,并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基于此,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应用需建立在线上与线下联动育人流程多环节、共时性优化的前提下。将线上教学活动设计与预习、情境创设、问题驱动、自测反馈等环节关联在一起,以情境创设为例,教师可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从行业搜集建筑信息模型课程相关实例,将图纸模型、建筑项目、施工计划等内容视为情境创设的有力条件,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探讨、总结,在线下教学中更为主动,使线上与线下教学能保持同步,凸显混合性并提高融合度,达到共时性混合的教学目的,以免线上、線下教学“各自为政”并有碍教学活动顺利推进。需要注意的是,混合式教学模式育人流程的优化还需具有弹性,例如教师在根据展示在电子白板上的建筑信息模型讲解协作问题时,发现部分学生未能理解协作要点,对数据的改善、协助目的等方面还未能充分理解,此时若按照教学计划步入习题训练阶段显然不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及应用技能,基于此教师要改变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追加案例实训模块,从资料库内调取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实例,通过动图展示、图纸介绍等方式助学生围绕“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可解决哪些协作性问题”“请结合图例改善数据”“项目使用建筑信息模型的原因”等问题积极探究,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还可磨练驾驭建筑信息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满足学习需求,使混合式教学模式育人流程的优化更具灵活性,继而提高建筑信息模型课程教学质量[5]。
3.4 依托课程聚合选用混合式教学所需资源
混合式教学注重线下教学、线上教學交融,这使得育人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及教师准备的纸质资料,教师能够根据学情聚拢对学生来讲有益的内容,适度增减教学资料,为的是培育学生求知兴趣、拔高专业素养、与行业接轨、增强“双创”能力,同时渗透思政、行业规范、法治思想、通识等内容,保障混合式教学内容来源渠道更多,线上资源聚合与选用维度各异,满足学生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成才需要,还可为线下师生互动提供抓手,继而在育人资源多元与高效的基础上完成建筑信息模型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任务。现如今,云计算、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形式,网络成为课程聚合选用所需资源的载体,以往的教学经验证实学生感兴趣、有期待的育人资源更利于调动其建筑信息模型课程自学的积极性,使高校混合式教学可事半功倍。网络信息真假难辨,还有许多信息不可用、同质化、价值密度低,不仅徒增教师筛选混合式教学所需资源的压力,还会影响线上与线下联动式教学的成效。基于此,高校需注重搭建慕课平台,将校内混合式教学环境优化视为“双一流”建设发展的主要内容,在中国大学慕课、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等平台建设中吸取经验,在此基础上树立“亦官亦民”的发展意识,为慕课平台与时俱进提供条件,在政府力量与高校力量聚合到一起的基础上打造特色鲜明、层次清晰、技术先进的慕课平台,使混合式教学所需资源质量更高,继而有效提升高校建筑信息模型课程教学水平[6]。
3.5 多层级打造开放性较强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
在高校改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流程的基础上需注重增强评价的多级性,通过多层次评价全方位获取育人反馈信息,还可关注不同教育过程、方法、内容、标准、平台、主体等方面对建筑信息模型课程教学所带来的影响,注意比较“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前后各育人环节的具体情况,将比较结果转化为驱动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升级的动力。为避免教改盲目高校需打造具有多层级特点的开放性混合式教评体系,注重差异化、规范化、科学化评价,将学生通过建筑信息模型课程学习需具备的专业素养及多元育人资源输出后学生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行为习惯、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作为评价对象,找准评价抓手,还需对学生线下与线上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增强评价的全面性,在此前提下加强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及以评促研,助教师改进建筑信息模型课程混合式教学对策,学生可完善自学方案,明确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主题,如“基于三全育人的教评体系建设”“校内线上学习环境运维”等,落实推动后疫情时期高校建筑信息模型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与发展的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后疫情时期高校建筑信息模型课程中混合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对学生学习成长有益,这就需要教师可将目标明确、资源充足、活动合理、注重总结视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要点,在此前提下基于课程加强混合式教学平台的建设,展开多边互动混合式教学活动,优化多环节、共时性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流程,依托课程聚合选用混合式教学所需资源,多层级打造开放性较强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继而完成后疫情时期高校建筑信息模型课程教学任务并提升混合式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洁,刘会晓.混合式教学模式:高校教学改革的新选择——以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课程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1,7(16):123-125.
[2]陈爱妮.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以高校语言类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2021(15):112-114.
[3]尹芳芳.高校线下、线上及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比分析——以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21(7):133-134.
[4]张倩,马秀鹏.后疫情时期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建议[J].江苏高教,2021(2):93-97.
[5]张芬芬.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行为分析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21.
[6]林美丽.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微视频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0.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201-5640-3804 中图分类号:G64 作者简介:陈茜(1980—),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
基金项目: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后疫情时期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以《建筑信息模型》课程为例,项目编号:JGYQ20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