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虚拟现实技术新闻游戏场域人媒互动关系研究

2022-05-30 04:18张子龙
新闻论坛 2022年2期

【内容提要】虚拟现实新闻场域不仅汇聚了媒介空间的人媒合体,而且在主体穿越的新闻场景游戏中创造了主客相生的互动关系,体现出融入关系、阐释关系、交互关系的人媒互动具身心理机制。虚拟现实技术营造游戏物质性场景中的沉浸感知、身体位移和心理沉浸,彰显出游戏错位时空下的化身心理和人媒互动,虚拟现实场域下“位移-感知”审美范式的媒介实践路径为游戏新闻主体在化身位移与沉浸感知场景营造VR新闻“临场感”与“现场感”的人媒关系互动。

【关键词】沉浸感知人媒合互动 虚拟现实游戏场域 具身审美

智能媒介为游戏新闻提供数字化的交互性智能场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游戏新闻平台空间形态打破了单一时空维度的媒介物理单元,智能化、场景化、多维度的游戏平台营造出跨越时空地域的复合场域,扩大了媒介空间的物理延伸性和时空偏向性。伊尼斯认为,传播不仅具有时间偏向,也具有空间偏向。虚拟现实技术表现其地理空间迁移具有超越时空的媒介感知,历史性、追溯性、存留性是媒介景观的物质性特征。当下,新闻游戏融合虚拟现实技术,媒介采用了360 度环境侦测系统与拟态环境交互,在特定虚拟环境空间营造出数字影像模拟游戏空间地域场景中的身体穿越和空间转换,产生时空沉浸感知生成的媒介场域和具身审美。

一、沉浸感知:媒介场域与感知想象

人工智能技术强化了新闻游戏技术偏向,移动社交自媒体发展呈现出媒介场域、媒介形态的递补性渐进发展,从传统视听媒体的“视觉模拟”到移动自媒体的“身体模拟”,再到智媒算法社交媒体的“认知模拟”,智能媒介通过技术形态、功能场景和情景应用不断在信息生存、场景消费和情感交流过程中模拟、复制和再现人类需求感知、选择、偏好凸显典型的媒介想象感知。人性需求選择导向成为媒介形态演进的关键驱动和内在动力。虚拟现实技术营造沉浸感知为人工智能新闻游戏提供媒介场域时空和感知想象,传统媒介物理单元的多维向度不仅感知人与媒介的位置状态,沉浸感知根本上实现了人的具身感知性与媒介场域性两者建构的合二为一。媒介场域本质上由媒介本身、新闻叙事和受众感知共存共生营造出来的。沉浸成为新闻场域物质场域与叙事场域下人媒合一的主要存在具身形态,感知想象构成了新闻场域的叙事体系一部分,决定了媒介空间新闻景观演进和延展的尺度。虚拟现实技术作为链接新闻游戏场域内叙事主体、受众客体与媒介空间的物理接触点,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介叙事范畴内生产、感知、传播与心理感应单向连接的新闻叙事局限,而且营造了虚拟现实技术下智能媒介场域内叙事时空偏向的历史想象与穿越感知,带来沉浸式具身感知过程中主观沉浸与客观时空的和谐统一。媒介技术学派强调人类的身体通过媒介技术感知扩张心理体验,建构对媒介世界赖以思考的框架概念和认知范畴。沉浸式想象感知游离于智能媒介疆界内外,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的心理感知体验生产出新闻叙事主体传播偏向的审美存在。媒介创造的“感知审美”和“具身审美”是人媒互动形态下的两大审美维度,理查德·舒斯特曼认为身体具化的心理感知需要身体、意识、媒介和想象,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人与媒体的“融合关系”,将身体位移、心理感知和化身沉浸纳入到时空偏向环境中,创造出游戏场域的具身审美。

二、游戏新闻场域的人媒互动:具身审美与媒介景观的融合

媒介学者麦克卢汉指出: 媒介是人类身体感觉能力的扩展或延伸,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审美感知弥补时空偏向的地域错位,延伸具身审美的在场。新闻游戏的媒介景观体现具身在场与游戏主体心理错位弥合“主我”与“客我”的感知互动,“客我”以“主我”的心理介入穿越场景,参与重构时空情景下的叙事景观。虚拟现实场景再现新闻地理游戏场景的空间位移,穿越浩瀚埃及金字塔、古希腊文字密室、两河流域的宗教仪式、秦汉长城的古迹遗址不仅还原拟态的历史景观,同时引入媒介“地域-时空”的景观叙事模式。电影学家巴赞认为景观即叙事,真实场景中的地域景观表征叙事风格。人工智能技术下虚拟现实媒介空间不仅集结了人媒关系融合,也在具身审美过程中创造了人媒互动的叙事意义,体现出具身审美的媒介美学特征。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的传播空间具有多维时空与数字技术的单元物质属性,也具备人媒交互和和景观叙事的审美属性,彰显出时空错位的游戏感和传播隐喻,虚拟现实游戏的场域人媒互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主体在场与场景融入:游戏化身与媒介场景的智能多元转换

媒介环境学派强调社会环境和技术形态对媒体生态的影响,认为人对媒介时空环境的感知选择与使用媒介的交互影响传播效果。数字技术变革塑造数字媒介传播的具象形态,智能媒介依托数字技术创造具象、拟化的媒介生态环境,改变了媒介景观呈现的镜像结构和传播方式,虚拟现实游戏场景不仅成为新闻主体角色感知的身体延伸,创造了人媒互动的位置结构关系,虚拟现实技术为新闻游戏创造用户感知媒介时空疆域的新方式。在虚拟现实的场域环境中媒介与游戏用户互动方式的核心构造表明了智能媒介作为虚拟现实环境下的传播载体,媒介不仅营造拟态真实的环境,也被环境与人的感知互动所解构,因此,虚拟现实技术下媒介环境是理解虚拟现实环境具身审美机制的逻辑起点。虚拟现实技术在人和媒介场景中的互动是被媒介形态本身所“遮蔽”的,技术不仅成为媒介场景存在方式,也成为游戏主体对环境有意识的选择和指向,潜移默化地改变虚拟现实新闻游戏中人与游戏景观的互动频率、节奏和效果,用户通过对媒介场景的自我认知和环境选择增强自身与媒介的互动频率,增强用户对游戏智能媒介的使用满足粘性。人对媒介的依赖性转向对游戏场景选择和媒介使用的满足程度,游戏环境表征媒介场景结构,也表征媒介叙事结构,用户对虚拟现实游戏环境的依赖深度受用户与游戏场景的交互感知效果所影响,虚拟现实技术下主体经历的游戏环境穿越形成了不同意义的媒介景观,比如:遗址的民族感、时空的地域感、景观的年代感等具有强烈的时空意义偏向。媒介环境学派代表人物伊尼斯提出的传播偏向学说,不同媒介场景下环境与人的互动印证了不同传播方式带来的时空偏向。同时,媒介与人的交互亦受到人感知媒介的影响,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对人的延伸”的思考指向了媒介环境与技术交互效果是由人感知媒介延伸的结果,数字技术背后的智能算法与数据生成机制对媒介直接影响人感知的范式和尺度边界,不同的游戏场景选择下形成类型化的人媒交互关系。后现象学派学者唐·伊德在综合诸多媒介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界定“媒介—技术—人”三者关系为: 具身关系、诠释关系和他异关系。借此框架,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下的用户与游戏环境关系在虚拟现实场景选择下形成具身审美感知路径:具身融入,环境融入和交互融合。媒介环境介质在用户与景观融为一体的进程中成为人融入虚拟现实游戏世界的感知工具,人对媒介感知的延伸构成了用户具身融入游戏世界的互构关系。用户对游戏场景选择决定了不同的媒介时空感知,不同环境的游戏景观阐释不同的叙事结构,用户对叙事环境的解读与感知构成了游戏场景对人的阐释关系。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中介成为新闻场景与人感知经验间的交互器,链接场景与用户的选择与转换,作用于构造用户感知与媒介时空环境间动态具身审美生产,自动营造出场景化和智能化的融合场景与匹配需求,构建人与环境融合的沉浸感知。

游戏用户通过游戏环境场景转换选择具身场景,参与环境阐释和交互融入,成为虚拟现实游戏传播场景中重要主体。用户在游戏景观空间身份是多重的,既有虚拟现实环境中“我临场”审美欣赏者,也成为“我在场”参与环境交互和叙事生存的生产者,两者身份交织共存,通过主体在场的位移和多重身份临场的互动完成多元场景的传播建构。虚拟现实的新闻游戏场景赋予在场与缺场的空间错位,用户在特定情景空间和媒介虚拟现实游戏景观转换过程完成身体位移,参与场景模式的审美建构,因此,主体通过“游戏化身”参与虚拟现实游戏场景中的环境传播与审美创造。所谓新闻游戏化身定义为用户在三维环境里呈现的视觉标识符以此来操纵环境信息与场景关系,具身作为一种虚拟现实中身体的技术代替,是唐·伊德“身体理论”中所称的“技术身体”的隐喻。唐·伊德发现通过技术或者技术化人工想象生成的游戏媒介空间中能链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技术身体”,借用技术身体的主体在场建构了具身位移体验,创造多元场景中主体角色的想象。具身的技术特征具有媒介物质特征,伴随着主体在场的多元感知,媒介是主体与身体位移间的传播介质,身体控制具身知觉生成新闻信息主体行动,实现了主体在场和身体位移的场域统一,主体借助虚拟现实空间沉浸位移穿越新闻世界场域,比如利用VR眼镜转换新闻游戏场域的多元空间完成现场事件观察的具身参与,通过位移传播再现复杂的真实体验与多元场景,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中介的化身链接主体用户相对应的角色身份,通过身体位移参与新闻场景穿越生成多元化、虚拟化的化身体验,在虚拟现实游戏世界通过交互式的界面和身体位移嵌入人媒结构关系参与场景叙事,用户主体身份转变成为非线性、可变化的化身位移。在新闻游戏虚拟现实场景界面选择各类角色浸入物理空间,在角色转换体验过程完成位移变化和审美旅程。正如美国学者莫尔斯( Margaret Morse) 所说: “在虚拟现实中,‘主体身份不是被‘停放和“固化”而是被‘映射于一个或更多的虚拟主体上”,因此,游戏化身的主体在场与场景融入虚拟现实场域创造不同的审美对象。

(二)身体位移与心理感知:虚拟现实技术“临场感”与“现场感”的互动切换

虚拟现实技术是人工智能发展与数字媒介的交互应用诞生的新形态。媒介融合与数字技术嵌入为虚拟现实游戏场域提供新的物质载体,创造了新的媒介想象。虚拟现实技术淡化了用户与游戏景观场景之间的“物理距离”,用户在场与临场成为一种游戏审美范畴。游戏审美是人们在虚拟现实场景中保持一定心理距离而产生的心理距离效应,心理学家布洛将“心理感知”看作一种审美实践路径,虚拟现实游戏场景中的主体心理与身体错位的时空交错将“虚拟”和“现实”环境感知割裂,虚拟现实技术在主体发生空间位移和视线移动时,数据算法迅速精确定位3D 视线影像反馈给新闻用户,产生临产感和现场感的时空传播。用户个体超越身体的虚拟环境中产生两个维度的具身审美体验:一是物质性场景中的环境拟态;二是感知性场景中的心理沉浸。新闻游戏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赋能媒介景观场景产生“在场”错位,颠覆了游戏审美心理与主体穿越的时空错位,在场感与临产感的互动使得用户在虚拟现实的媒介场景中自由地互动交换,参与新闻环境建构、叙事结构与审美生成,使得在场感与离场感的互动建构产生新的传播隐喻,主体知觉参与时空传播的需求增强了游戏场域时空与用户需求、审美偏好的心理链接粘性。虚拟现实技术的临场与现场之间的切换穿越为游戏新闻空间增加了人媒互动的多元跨时空链接,也为游戏新闻叙事与当代社会经济、审美艺术发展、公共文化生活产生新的具身审美路径。

三、结语

智媒时代的虚拟现实技术影响新聞游戏审美感知和传播机理,智能媒介决定新闻游戏场域的具身感知偏向,参与环境建构、叙事结构与审美生成。当前智能发展决定了由虚拟现实技术为依托的游戏新闻场域通过物质性环境拟态和感知性心理沉浸,推动媒介传播与具身审美的多元融合互动。虚拟现实技术正建构新的媒介空间和审美形态,尤其当以游戏新闻场域为依托的智能界面营造出媒介场景成为当代具身审美感知的景观环境因素,虚拟现实技术的媒介环境使人机位移的感知逃逸出媒介时空地域的局限,沉浸于数字物质拟态和心理沉浸双重场景中,营造出从游戏场景环境到具身场景感知位移的媒介奇观。游戏主体角色化身虚拟现实新闻游戏界面浸入物理空间赋予主体在场与缺场的转化,确立了媒介场景时空偏向的审美想象与心理感知,带来沉浸式审美过程中具身审美与沉浸感知的人媒融合,虚拟现实技术下的新闻游戏场域内沉浸感知从感官审美到心理审美,再到想象审美创造了人媒互动的传播意义,为探究新闻游戏场域下人媒互动的媒介景观开拓了“位移-感知”范式的具身心理审美实践路径。

【本文为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全球算法空间网络安全战略生态与博弈治理”(项目编号:CUC200D009)】

参考文献:

[1]传播的偏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罗德·伊尼斯何道宽译.2003:28-29.

[2]实用主义美学:生活之美[M].商务印书馆.【美】理查德·舒斯特曼.彭锋译2002:77-78.

[3]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译林出版社.【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2009:30.

[4]现象学视阈下“人—技术—世界”多重关系解析[J]林慧岳、夏凡、陈万求.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1(13):383-387.

[5]身体主体间性—艺术作品中所隐喻的身体现象学[D]胡楠.四川美术学院学位论文.2016:22.

[6]技术与生活世界:从伊甸园到尘世[M]北京大学出版社韩连庆译.2012:72.

[7]物质身体、文化身体与技术身体—唐·伊德的“三个身体”理论之简析[J]杨庆峰.上海大学学报2007(01):12-17.

作者简介:张子龙,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