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背景下基于产业链的物联网技术专业群建设路径研究

2022-05-30 08:28刘丹董明华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27期
关键词:证书产业链联网

刘丹 董明华

摘要: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依托大量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探讨服务物联网产业链人才培养的专业群建设路径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依托物联网产业链应用层相关技术设置专业群;其次调研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相关企业获取岗位群,分析各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对比“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要求,选取专业群对应的“X”证书群;最后以“X”证书群为纽带,加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分置换机制的改革,提升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度。

关键词:1+X;产业链;专业群;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27-0119-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向“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不断培育壮大。

“双高计划”中提出专业群要精准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1],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群的专业设置缺乏对产业链、岗位链的深入调研和梳理,仍然采用“学科联系”设计专业群,致使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脱节。面向物联网产业链构建专业群,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紧扣物联网产业的人才需求变化,提高人才需求产业需求的匹配度。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1”为学历证书,标志学术教育、基础技术教育的成果;“X”体现某个特定就业领域的职业能力方面的学习成果,二者是互补关系。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落后于企业人才技能需求,主要原因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未能及时引入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而“X”证书能及时体现产业对人才的最新需求。在“1+X”证书制度引领下,物联网专业群与行业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对接,不断引进最新的行业产业需求和标准,探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分置换机制的改革,提升培养的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契合度[2]。

1 基于产业链构建物联网专业群

1.1 物联网产业链发展现状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第三次世界信息产业浪潮,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悄无声息地融入我们生活的多个领域,如:物流、交通、安防、能源、医疗、智慧城市、智慧零售和农业等。据GSMA发布的2020移动经济报告显示,国内物联网市场支出将由2019年的1674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3133亿美元。物联网大规模发展,必将带来新的就业岗位和高职人才需求。

如图1所示,物联网产业链自上而下分为四个层次:感知层(各类传感器等)、传输层(网络通信等)、平台层(云平台和操作系统等)和应用层(各类终端等)。物联网产业链发展规律和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发展规律呈现愈来愈多的相似性,上层应用在社会融资方面更具吸引力,企业和人才积极涌入软件领域,平台层和应用层将获得更多的发展。

1.2 对接物联网产业链构建专业群

高职院校采用物联网专业集群方式匹配物联网产业集群,联合培养散布在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的岗位人才。物联网专业群是对应物联网产业链或相关技术领域,由学校现有相关专业组成的集合[1]。

调查发现苏州市在感知层产业链优势明显,拥有多家上市企业,但是其他环节相对薄弱。据GSMA最新预测,到2025年平台层和应用层收入占比将高达物联网收入的67%,成为增速最快的环节。对接物联网产业链的应用层相关技术:AI、云计算、大数据等,结合我校现有专业,构建由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组成,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重点的物联网专业群,培养物联网产业链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以智慧城市应用领域为例,各专业的应用如表1所示。

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物联网产业的需求变化,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同时和产业链对接有利于形成学院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对接产业链建设专业群已经成为顺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3]。

1.3 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链发展需求

物联网专业群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使命,对接物联网产业链。院校应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每年与行业协会联系、开展企业调研,获取最新的产业结构、发展动态信息,据此优化专业群结构以适应物联网产业链发展的需要,保持群内专业的先进性。

2 物联网专业群的“X”证书群选取

2.1 调研物联网岗位群,确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物联网产业应用领域广泛,结合苏州产业优势及终端产品缺乏品牌知名度短板,我院深耕智慧城市、智慧家居、车联网、智慧医疗和智能制造领域,采用毕业生调查、企业走访、专题讨论等方法调研相关领域高职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群有: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测试及运维、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系统集成、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虚拟化工程师、大数据平台部署、数据抓取、管理和行业数据分析、网页设计师等。部分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詳见表2所述。分析各岗位任务发现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主要面向产品开发和生产维护两方面。如:对智慧城市建设相关产品进行安装调试、产品维护的能力;能够利用大数据的方法处理城市建设中实际数据的能力;IT系统解决方案设计能力、系统工程开发和集成能力等。

2.2 对照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选取X证书群

物联网领域的“X”证书数量极为庞大,证书的类别和层次也是多种多样的[4]。依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对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及其工作领域、技能要求、知识要求,选出与岗位职业能力匹配度高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再结合物联网行企对该“X”证书的认可度,最终确定是否选取该证书。物联网产业链有多个岗位,必然要选取多个“X”证书,构成“X”证书群;同时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是立体的,这就要求证书分成若干个等级:低级、中级和高级。部分岗位和“X”证书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依据表2列出的物联网领域的岗位群分布及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在专业群中重点推荐以下“X”证书:智慧社区集成与运维、云计算开发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Web前端开发等。每个专业有一张主的“X”证书,一张辅助的“X”证书,专业群额外推荐一些产业链相关的X证书群。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未来想要从事的就业领域,自主考取1张或多张与自身能力水平对应的“X”证书。专业和“X”证书对照关系如表3所示。

3 “1+X”证书制度下物联网专业群建设路径

目前物联网专业群中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相互独立,学生的兴趣及专业适应能力有很大差别,校企合作模式无法满足企业对技能的需求[5]。将“1+X”证书融入物联网专业群建设,可以及时引入行业最新职业标准,邀请行业协会、骨干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共同参与编制、重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与实践项目,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分置换等方面构建物联网人才个性化培养体系,充分发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智慧城市、家居、医疗等方面的管理效率和质量方面优势,培养面向物联网产业链相关岗位所需知识、技能,能满足产业发展及生产技术不断更迭需要,同时兼顾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复合与双创人才[6]。

3.1“1+X”证书制度下,物联网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专业群人才培养采用“多方协同,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和证书链衔接”的育人模式。学校与企业、评价组织合作,梳理“X”证书的培训目标、岗位能力和知识要求,对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能力考核要求等培养关键要素进行科学定位。开设契合企业、市场需求的课程,积极推进产教融合、课证融合,将X证书相关知识、技能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升专业群与产业岗位群的契合度,形成学历证书与“X”证书群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4]。

在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引入深化职业技能训练的主“X”证书,培养具有较高技能水平的专业相关技术技能人才;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就业方向,选修多个拓展的X证书:可以是本专业的辅助“X”证书,也可以是专业群内其他专业的“X”证书,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更高级别的“X”证书学习,或者自学产业链相关,但是学校课程中涉及不多的其他X证书群,满足学生高薪就业、创新创业等个性化需求[7]。通过以上书证融通路线,实现每个专业与一个或多个“X”证书标准对接。每个学生通过主“X”证书对应的课程模块的学习,获得本专业岗位职业技能;选择1~2个辅助“X”证书学习,获得专业群相关岗位职业技能;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和产业链相关的其他“X”证书自主学习。

3.2 基于学分制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设计

1)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

聚焦物联网产业现状,对接岗位群技能需求,将“X”证书群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基于学分制的 “平台+方向+岗位+“X”证书”课程体系。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群平台共享课程模块、分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专业岗位课程模块及“X”证书课程模块。形成平台课程和各专业方向课程、岗位课程、“X”证书课程之间彼此联系、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平台课程强调专业群通用能力的培养;方向课程重视面向各个方向的专业基础能力培养;岗位课程强调证书要求与专业核心能力融通的职业能力培养;完成前面课程的学习后,通过“X”证书模块的学习,获得岗位相关的新技术,并取得“X”证书。

公共基础课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教学,需增加培养沟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课程[8]。提炼各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及技能,同时结合“X”证书要求,在专业群内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重组:提取公共部分专业课程构建专业群平台课程, 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MySQL数据库等;各专业所特有的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结合“X”证书的知识、技能要求,构建专业岗位课程模块,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和“X”证书的课证融通;在专业课程中未涵盖的岗位新技术、新工艺或其他需要强化的内容,通过“X”证书技能实训课程学习,学习完成后即可考取相关的“X”证书。物联网专业群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物联网专业群学生完成通识教育和专业群平台课程模块后,由各专业负责人做专业宣讲和答疑,学生对专业群内各专业的主要课程、就业方向有了清晰的了解后,再根据自身意愿与专业测试结合的原则,通过模块化的定制,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课程、专业岗位课程和技能证书课程学习[9]。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在物联网产业链中找到就业渠道。

2)动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

结合“X”证书要求,动态调整课程体系,周期性吸收产业新技术、新规范等先进元素,确保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岗位要求、人才培养体系紧扣时代脉搏、教学内容体现产业主流技术。适时增加行业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企业岗位群中各岗位对具体能力的要求,促进“1”和“X”的有效衔接[10]。

3.3 建立学分置换机制

建立完善的学分置换制度,肯定“X”证书的价值。“X”证书的取得反映了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认可,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多学生对于多“X”证书的学习动力不足,将“X”证书的学习,作为额外的负担[11]。学院需要建立完善的学分置换制度,将学生的“X”证书折算成学分,计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课程模块组合成新课程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提升项目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服务学生多元成才[12]。

引入与产业链集群化相适应的专业群建设理念,对接物联网产业链、岗位群需要,构建并动态调整专业群,激活院校引领与创新发展的内在潜力,形成专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机制。将“1+X”证书群融入物联网专业群建设,充分发挥校、企双方育人经验和技术优势,不断调整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企业工程师指导积极推进技能型人才培养,全方位满足企业对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技能水平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萍,蔡建军,刘法虎.走向融合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1+X”制度改革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6):16-22.

[2] 黄灿军,黄诚.“1+X”证书制度下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发展探讨[J].才智,2020(33):155-156.

[3]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4815467.html.

[4] 赖红,李钦,王寅峰.基于“1+X”证书制度的软件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7):25-29.

[5] 程志金,马益荣.大数据技术在城市及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智能建筑,2019(1):14-19.

[6] 韩志孝.“1+X”證书制度下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6):29-33,42.

[7] 刘芳.基于产业链的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群建设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8,8(6):108-110,115.

[8] 邵华.宁波高职院校培养智慧城市建设人才的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4):166-167.

[9] 朱珍.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软件技术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5):232-234.

[10] 赵静宇,侯云霞,孟雅凤.以“1+X”证书为抓手 深化信息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8):134-135.

[11] 谢琪,谢志远.人才链匹配产业链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要旨、机制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8):47-53.

[12] 杨正校.面向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与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2):13-16.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证书产业链联网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身联网”等五则
收录证书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收录证书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抢占物联网
产业链春之奏鸣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