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在《祝中俄文字之交》一文中提出,“俄罗斯文学是我们的导师和朋友”。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先后经历了多个阶段,为中国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能量,对中国文学乃至社会思潮的进步发挥了推动和指导作用,堪称是中国文学的“良师”。因此,全面認识俄罗斯文学,合理分析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历史、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及其与中国文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于全面认识中国文学的嬗变具有重要意义。由任光宣主编的《俄罗斯文学简史》一书,通过系统阐述俄罗斯的文学发展史,展现了俄罗斯文学发展的阶段特征、主要成就、流派更迭和风格演变,揭示出俄罗斯文学的精神内涵、审美品格、文学语言、叙事风格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的举足轻重的影响。
全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摆脱了过往研究俄罗斯文学的思维定式和意识形态的羁绊,以客观、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基辅罗斯时期起至20 世纪末俄罗斯诗歌、小说、戏剧文学的萌芽、兴起及发展历程,全方位呈现了俄罗斯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色。同时通过对著名作家及作品的解读,展现俄罗斯文学发展的机遇和规律,不仅体现出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也让读者得以窥见不同时期俄罗斯文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契机。
首先,通过影响中国现当代作家得以传播。作家作为文学创作的主体,其所受到的文化熏陶对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俄罗斯文学中的很多优秀作品都启发、激励了中国现当代作家,自然也成为他们创作的灵感源泉。例如小说家巴金被称为“中国的屠格涅夫”。该书指出,屠格涅夫在作品中坚持以人道主义感知为文学创作的核心,这种创作倾向对巴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是巴金将其融入个人的文学创作中,其作品表现出对底层人民苦难的人文关怀,以及对造成这种苦难的人的谴责。此外,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也都深受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对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
其次,通过改变中国文学整体思潮得以传播。俄罗斯文学对中国文学整体思潮最直接的影响,是促进了中国文学在观念与内容上的创新。该书认为,俄罗斯文学界提出的“文学与人学”相融合的理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创作观念影响深远。这种更加人性化、更接近现实的文学创作观念,被我国同时期的许多作家接受和倡导。以鲁迅为例,他在《人的文学》《新文学的要求》等文论中多次对这一文学观念进行论述和探讨,其与俄国作家果戈理同名的代表作《狂人日记》,更是对“文学即人学”理念的凸显。
综上,该书通过阐释俄罗斯文学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阐明了俄罗斯文学与中国文学之间从“良师”到“益友”的密切关系,同时展现出俄罗斯文学在中国传播的途径与方向。该书对于进行中俄文学的对比研究,开展文学教育教学,以及促进中国文学的国际化传播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贾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