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付伟 刘念 王思思 胡相忠
[摘 要]新工科背景下,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社会对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增强大学生自身的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使其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势在必行。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各个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从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方面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的途径和设想。
[关键词]新工科;大学生教育;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0-025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进入新时代,我国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作为大学生的一项重要基本素质[1],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其在人才培养和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越发重要。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机构,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推进,“卡脖子”核心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国家和社会对高校输出工科优秀人才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优秀工科优秀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成为了高校进行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2]。本文对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内涵与意义、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对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的途径和策略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的意义
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是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从事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时所体现出来的思维创新能力、工作能力等。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保障[3]。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对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和高校发展、大学生自身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因而对高校毕业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可以说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有助于高等教育和高校发展。现阶段,高等教育已基本实现大众化,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大学生事关高等教育改革与提升,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5]。
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增强自身竞争力。新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要求愈来愈高,大学生面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各行各业在招聘中越来越看重应聘者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已成为大学生在职场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6],因此,大学生增强自身的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势在必行。
二、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创新实践教育方面
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校应担负的使命。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教学模式方面,为了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高校基本都在改革和创新本科生教育,但是这些改革与创新还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模式与观念,与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二是教学内容方面,课程学时的比例不协调,特别是对学生影响较大的专业课程,其理论教学学时远大于实验或实践学时,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对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环境方面,很多高校缺乏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场所、设施,学生施展自身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平台较少,在这种状况下,想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更无从谈起。
(二)教师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方面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各高校都在提高教师进入高校的“门槛”,很多高校实施教师的“博士化”工程,要求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但是,目前高校的在职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是从“学校”走进“学校”,虽有学历,却没有工程实践的经历或经验。不具备工程实践经历或经验的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上的不足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或者说,这些教师能够将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到什么程度,能否适应新形势对本科教育的要求,都是切实要解决的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说,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或经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虽能根据工程实践的需求,创新性地解决问题,但这部分人整体学历偏低,难以满足高校对人才引进的要求,不能进入高校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三)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方面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创新意识不足,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新创业的学生较少,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创新意识,从而限制了他们参与创新实践的行动。另外,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式学习,主要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部分学生的学习以应对考试为目的,对课本以外的知识了解甚少,知识系统建立不够全面、学习不够深入等。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课题组对河南理工大学学生开展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科技競赛在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的评价如图1所示:42.22%学生认为作用很大,42.84%的学生认为作用比较大。学生对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态度如图2所示:55.8%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38.15%的学生认为比较有必要。学生对提升自己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意愿如图3所示:40.74%的学生很强烈,43.83%的学生一般强烈。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频率如图4所示:12.96%的学生经常参加,40.86%的学生偶尔参加,28.03%的学生很少参加,18.15%的学生几乎不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大学期间参加过以创新为主题的活动的次数如图5所示,48.89%的学生没有参加过科创活动,38.64%的学生参加过一次到两次科技创新活动,只有12%左右的学生参加过三次以上的科技创新活动。阻碍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因素如图6所示,55.8%的学生认为学业负担重,64.69%的学生认为参与机会少,57.41%的学生认为信息获取难,41.85%的学生认为科技创新氛围差,51.73%的学生认为缺乏教师的指导,51.73%的学生认为自身素质不够,33.21%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够重视,8.77%的学生认为被恋爱、就业等现实问题干扰。
综合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作用还是比较认可的,对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必要性的认识还是到位的,对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意愿还是强烈的。但是,在实际中,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频率非常低,经常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人数比例也非常低。从阻碍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因素来看,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科技创新以及学生主动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等方面都需要提高。
三、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学生层面
我们常说“打铁还要自身硬”,大学生要具备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自身必须努力。新时代的大学生要认清时代发展的趋势,主动学习,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认识到提高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树立创新意识和参与实践意识,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二是要积极主动参与提升自身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的活动,要利用好学校所提供的平台,不断提升自己。比如多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参与竞赛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和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也可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三是要把握住实习的机会。大学阶段的实习是大学生接触工作与社会的重要机会,既能锻炼自身的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也能检验自身是否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创新。四是要充分利用国家、社会和学校提供的各类创新平台,特别是学校提供的平台开展创新活动,参与到教师创新实践项目中,提升专业素养、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
(二)教师层面
教师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将影响创新实践培养的效果,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只注重“教”,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能否创新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同时,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注重创新理念、创新思维的培养。二是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实训教学的内容,可以采用传统教育与实训教学结合的模式,即使课程所安排的实训或实验学时较少,也可以在理论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是改变教学方式,将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主导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与学中创新,在创新中收获知识。四是通过教学、科研等渠道,申请大学生科创项目、科技攀登计划项目等,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平台。
(三)学校层面
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中起到了连接教师与学生的关键作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体系,保障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以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建立实验中心,保障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开设开放性实验项目,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或创新创业中心,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平台。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检验创新实践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
二是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一方面依靠专业建设搭建学科竞赛平台,通过学科竞赛,将学生吸引到专业学习上来,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展示学生创新实践成果,促进学生、教师、社会(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搭建大学生课外实践平台,依据平台的资源,设立创新实践项目,以项目引领学生创新实践,检验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促进其逐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是建立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保障机制。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机制、软硬件、经费支撑等作保障,才能保证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有专门负责培养工作的领导小组,负责前期的宣传、项目的申报、中期检查、结题等工作。有高素质与稳定的指导团队,保障每年的项目数、团队数,同时保障学生的参与率。
四、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知,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都有密切的联系。首先,学校要有良好的机制体制、科技创新平台和保障机制,以此来保证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最后,学生自身要具备创新实践意识,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利用高校、社会资源和平台,在创新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何斌鋒,张艳丽.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以西安文理学院机械专业为例[J].价值工程,2017(20):190-192.
[2] 周伟,朱金波,刘海增,等.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7(8):49-50.
[3] 杨鹰,赵桐溪.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5):173-176.
[4] 常芷玉,王虹玲.浅谈大学生社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才智,2019(3):35.
[5] 袁刚,陈桂林,袁强,等.浅谈中国大学生创新实践的重要性:就西安科技大学为例[J].当代旅游(下旬刊),2019(3):180,183.
[6] 张立敏.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大学教育,2016(6):16-17.
[责任编辑:苏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