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建设推进,我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也发生了相应的创新变更。目前阶段,我国的大多数中职学校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日常的教学工作进行创新,尽可能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本文中笔者主要就为何要对中职学校的历史学科教育进行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意义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讲解,并强调了推进信息化教学进程的困难和其中存在的隐患,依据理论依据并结合自身所具有的经验提供了相应的困难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以期能够促进我国中职学校历史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历史学科教育;信息化建设
一、引言
近几年来,互联网和计算机设备的不断普及使得现代的教学手段得到了多样化的变化,目前所推行的历史学科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利用互联网的资源结合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共享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平衡,使得教育的总体效率和质量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从目前社会普遍认为中职学校主要是对学生的技能、动手能力进行培训的现况可以看出,中职学校对于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十分重视,但历史学科仍然是中职学校文化教育的重点内容。
二、对中职学校历史课程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一)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
我国社会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导致了学校在进行教学手段的丰富创新过程中也应该融入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以此促进中职学校历史课程的质量提升。
目前我国的中职学校历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建设校内交流平台、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进行线上资源共享等等,这些措施不仅仅能够给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途径进行相关的知识学习,更能够对学生所接触的信息过滤筛选。在互联网普遍普及的今天,想要建设科学完善的历史学科理论体系,就要将信息化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紧跟时代的潮流进行创新优化。
(二)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与我国传统的教学课堂不同,现代的历史课程更加注重打造互动型的课堂,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见解发表相关的看法,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传统的教学课堂中,主要是由老师进行知识输出,一味讲课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阻碍,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程内容。
随着历史课程信息化建设程度不断加深,依托信息化平台的历史课程可以有效抓住学生的喜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断丰富学生的历史理论基础,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文化水平的根本目的。
三、中职学校历史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困难与挑战
(一)中职学校没有完善的课程信息化建设体系
由于中职学校的教学侧重点还是学习实践性、技术性的课程,所以在历史等传统文化课程中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欠缺意味历史学科信息化建设难以推进,理论知识的学习难以深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除此以外,中职学校由于长期对历史课程信息化建设工作缺乏重视,校内难以找到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想要进行系统化、全面化的信息化建设比较困难。
另外,中职学校一贯在教学中重视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对历史等文化课程的学习并不重视,导致中职的教师队伍缺乏信息化建设意识。
(二)整体缺乏重视程度
大部分中职学生觉得在职业学校开设历史课没有必要。其大多数学生都来源于往届初中毕业生。因为自身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成绩不佳,无法顺利升入普通高中,因此只能就读于中等职业学校。所以,绝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较为散漫,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学习动机缺乏明确性。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认识到,在学校学好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对其未来发展具有巨大的好处,只想顺利毕业混个文凭,然后找到相应的工作。而从教师角度来看,中职学校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教育工作的侧重点,在中职学校强调技能培训的大环境下,中职学校教师对于历史等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也相对较低,且在学生的学习管理方面,也较为侧重于专业技术,忽视文化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而是一种从上而下存在的常态化现象。在缺乏重视的基础上,中职历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多数情况下依然是延续传统的教学体系,即便已经采取了信息化技术,其也无法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价值和优势。
(三)建设资金不足
历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不仅需要专业的任课教师参与其中,同时也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更需要充足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在中职学校整体对历史课程信息化建設缺乏重视的情况下,中职学校往往将资金应用于技术类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方面,预留给历史等文化课程的建设资金不足,且学校方面所能提供的技术支持也相对较为局限,这也是导致历史课程信息化建设缓慢的主要原因。
(四) 教师缺乏信息化意识
历史等文化课程并非中职学校的主要课程,在技术类课程占据主导的大环境下,历史学科的教师队伍建设普遍存在滞后性的状况。在学校高层领导缺乏重视的情况下,历史课程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师资力量短缺、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长期存在。从实际教学现状来看,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依然在历史课程中占据主流,历史教师也并未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主动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依然停留在浅层次上。
究其根本,导致这一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职学校历史教师缺乏信息化意识,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大量应用信息化技术,也没有认识到课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四、中职学校推进历史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一)搭建健康的校园互动网站,鼓励学生在网站上进行互相学习、交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推广建设,传统的单方面的知识输送型的教学已经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共同创造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现阶段的中职学校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现代科学技术,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检索适宜自身发展和拓展自身思维的视频资源,并建设历史类的校园互动网站,使得学生能够在互动网站上尽情发表自身的独特见解,老师应当对其中创新的部分进行表扬,并共同探讨疑惑的知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考角度。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入日常的生活中,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进一步的感悟相关的理论知识,实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
我国逐渐踏入了信息化时代,这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对自己的理论想法进行表达,在校园搭建交流平台可以使得教师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对历史课程的认识和态度,便于教师后续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二)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推广多媒体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使用
在过去的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机械化的解读和灌输,并没有把握住历史课程的核心之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仅仅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进行抑制之外,还使得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丧失了兴趣,导致了教学效率的大幅下降。中职学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认知能力,其尚未认识到学习历史等文化课程的重要性,且在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的情况下,学生难以保持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1]。但如果引入多媒体技术对历史课堂的教学手段进行丰富就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姿多彩。多媒体技术能够将难以理解的、晦涩难懂的知识进行简洁易懂的表述,使得学生能够直观认识到历史事件。同时,多姿多彩的课堂可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进行“中国近代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其中涉及的历史理论知识进行图片化、案例化的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在历史故事中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使其对该历史知识有着更加深入地了解。此外,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掌握各个历史事件的时间线。
(三)引导学生课后自主进行学习,实现网络课程的最大化利用
在过去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主要依靠教师在课上上进行教学传授,学生想要在课后了解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的途径较少,导致学生仅仅依靠课堂知识进行学习,其思考角度较为单一,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拓展。同时由于学生依靠教师课堂授课的内容进行学习导致学生的思考角度往往和教师保持了一致,这很容易导致思维的固化以至于教师的错误难以被发现。但如果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不仅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更能够实现思维的碰撞,甚至会对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独特领悟。
对中职学校的历史课程进行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有以下三点优势:
第一,能够不受限于地域、时间等客观因素,实现网络课堂资源的共享,让学生能够在家中就学习到丰富的知识理论,对学生的思考角度进行拓展;
第二,学生能够在上课前对课堂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在上课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疑惑之处进行重点的记忆和了解,也可以提出问题与教师、同学一起进行探讨,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三,针对特殊的情况例如疫情防控期间、假期等等时间可以利用线上课程进行继续教学,不会耽误教学进度,帮助学生实现在家的自主学习[2]。
(四)投入资金进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想要促进中职学校的历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完善基础设备,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具体应用。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应当提高对多媒体设备和网站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实现机房、计算机等设备的全覆盖建设,以确保信息数据的互相共享,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3]。
同时,学校还可以将学生的相关数据录入到学校的官网中进行储备,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分配。比如学生个人档案教育信息系统就是先针对学生日常在学校学习中的表现进行信息搜集,然后转化为相关的数据信息录入学生档案之中,当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当先对学生的档案进行了解,根据学生的偏好和习惯不同因材施教,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使得学生能够综合发展。另外,学校还可以在信息系统中开设交流功能,使得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与纠正,学生也可以对自己感到疑惑的地方进行咨询,保证课堂的互动型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意识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影响,渗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以“以学生为本”为基础原则,积极引入新媒体技术对教学手段进行丰富改革,抓住“三通两平台”,对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意识进行培养,确保教师能够具有着出色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4]。
(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中职的学生主要利用校园网在校园论坛进行信息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互通。学校的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校园网来建设网络交流平台,例如网络资源平台、微博、抖音、贴吧、QQ、微信群聊等等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交流,实现历史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中职历史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对历史教学的影响,并积极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比如老师在通过QQ群向学生发送相关的理论知识的过程,可以和学生共同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以此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在网上进行知识检索,提高课后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5]。
(七)积极引入技术人才,强化历史课程信息化建设的队伍
作为下一阶段我国发展的总趋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职学校除了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精力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外,还要提高对信息化技术人才的重视程度,建设完善的人才引进和管理制度,扩充信息化建设队伍。在进行人才引入的过程中,要注重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尽可能保证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五、结束语
目前来说,社会的统一发展趋势就是信息化的“互联网+”发展。因此,我国的中职教育也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对历史教育的教学手段进行及时的更新和优化,实现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教育的综合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化教学等等,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氛围更为生动有趣,以便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新发展新趋势。中职学校历史课程信息化建设是需要不断实践的过程,它是一项需要一定基础并持有耐心的长期工作。由此可见,我们不能以短浅的目光来看待信息化建设,而是应当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从长远的角度去分析,用积极客观的态度探索信息化建设,用实际行动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强力推进历史课程信息化建设,使其能够更上一层楼。想要保证中职学校的历史教育的高质量,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相关的信息技术,来对课堂进行改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历史教学。
作者單位:史文英 菏泽信息工程学校
参 考 文 献
[1]李西湖.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对信息化资源的运用探究[J]. 南北桥, 2019(5):1.
[2]王芳. 浅谈信息化条件下初中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的体现[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5(1):1.
[3]洪成. 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14):180.
[4]陶白玉, 于方红. 中职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J]. 科学中国人, 2015(6):1.
[5]尤辉亮. 教育信息化下中职校园建设创新策略研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