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梨花风起,春和景明,又到了放飞风筝的最佳时节。
风筝,或始于春秋战国,墨子与鲁班以木材制成鸟禽,放之能飞,称为“木鸢”;自汉代起,以竹篾扎成鸟禽状骨架,上糊以纸,称为“纸鸢”;后又在纸鸢上附加竹哨、弓弦,放飞时因风吹而引起哨响弦鸣的悦耳声音,如同鸣筝,故称“风筝”。
如何飞?何时飞?风筝还真有讲究,里面所蕴藏的奇妙技巧实则为科学原理,值得推敲。如今,传统风筝制作技艺已成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阳春三月放风筝,亦成为现代生活中老少皆宜的娱乐活动。
对于风筝爱好者们来说,风筝的趣味性不仅体现在放飞蓝天的那一刻,也体现在利用风筝的学理特征与自然“逗趣”中。为此,我们以“风筝的科学”为主题,聚焦传统风筝在形态、材料、技艺、功能等方面的科学原理,从知识性讲述风筝的奇妙之处与科学之趣,让大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了解一些風筝工艺与科学的魅力。
此刻,东风渐起,让风筝飞吧!